「克苏鲁神话」解读《死灵之书》第二期:这些线索难道只是巧合?

「克苏鲁神话」解读《死灵之书》第二期:这些线索难道只是巧合?

「克苏鲁神话」解读《死灵之书》第二期:这些线索难道只是巧合?

虽然很遗憾我们能购买到的这本1000多页的《死灵之书》并不是克苏鲁神话中提到的那本由阿拉伯疯子阿卜杜尔.阿尔哈扎德所写的黑暗圣典,但它也绝非仅仅只是一本故事集,这本书中依然隐藏着一些会影响你SAN指的秘密。至于那本传说中的死灵之书,实际上是洛夫克拉夫特开的一个玩笑,其灵感来源于罗伯特.W.钱伯斯于一八九五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黄衣之王》。而那个阿卜杜尔.阿尔哈扎德实际上就是洛夫克拉夫特给自己取的一个中二病名字,没错,就是类似Dark Flame Master那种多年以后会感觉到羞耻的一批的那种中二病名字。所以那本传说中的死灵之书就算真的存在过的话,估计也被毕生都在嘲笑神(中)秘(二)主(病)义的洛夫克拉夫特悄悄地烧掉了。

「克苏鲁神话」解读《死灵之书》第二期:这些线索难道只是巧合?

那么现在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这本小说集上面,从故事中寻找隐藏的线索。我们可以将洛夫克拉夫特的创作分为了两个阶段,前克苏鲁时期和克苏鲁时期,前克苏鲁时期的作品与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克苏鲁神话几乎没有多少关系,这时期的作品只是纯粹的怪奇文学,如果要举个直观的例子,就好比伊藤润二的漫画,着重让你感受怪异或在晚上阅读时感受毛骨悚然。只不过这种古典恐怖小说对于见多识广的现代读者而言是显得有些乏味。

但这个视频不是要跟大家评价洛夫克拉夫特作品的价值,坚果君在阅读这些故事的时候逐渐发现一些内容与我读过的另外一些著作有着极高的相似度,如果说那些著作也只是小说那么存在相似性是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克苏鲁神话」解读《死灵之书》第二期:这些线索难道只是巧合?

《翻越睡梦之墙》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来自山区的精神病人因做梦变得暴力,他的主治医生在了解他的梦境之后却惊讶地发现,他梦境中那种华丽绚烂的想象力显得难以解释,因为他既不会书写又不能阅读,而且也从未听说过任何神话故事,由于此人只能依靠他自己所使用的那种简单方式来进行疯癫而又令人遗憾的表述,所以他的这种想象力也不太可能来自于任何从别处读到的故事。

小说中这段内容让我想起了荣格在《原型与集体潜意识》一书中讲述过的一个例子。

大约是在1916年,荣格在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遇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幻想,他说他看到太阳的下面长着一根管子,他说只要他晃动脑袋,太阳的那根管子也会跟着动,于是就产生了风。当时荣格对这奇怪的想法完全不能理解。大约四年以后,荣格在进行神话研究期间,偶然发现了一种米特拉教的仪式,某些段落中有如下指示:

如果你在阳光下呼吸,尽你所能地呼吸三次,你就会感觉到自己被提升起来,朝着高处行走;你将似乎是处于半空中……有形诸神的道路将通过作为圣父的太阳的圆环显现出来。所谓的管子(tube),即救助之风,也是同样的。因为你会看见太阳的圆环下悬垂着一段看起来像管子的东西。似乎有一股强劲的东风正在朝西部吹。但是如果有另一股风朝东方吹,同样会见到按此方向旋转的异象。

很显然,这段指示是一个施行某些咒语的宗教规定。然而荣格的这位精神病患者在20岁出头就被诊断为精神病人,根据种种情况,他不可能对这些东西有任何了解。

「克苏鲁神话」解读《死灵之书》第二期:这些线索难道只是巧合?

《翻越睡梦之墙》写于1919年,荣格举的这个例子发生在1916——1920年期间,两者具有极高的相似度,时间也很接近,一个是美国作家写的小说,一个是瑞士心理医生遇到的真实事件,而且这两者之间不可能有直接关联,洛夫克拉夫特不可能从荣格的案例中获得灵感来源,因为荣格是在1936年的一次演讲中才提及这个例子的。实际上这篇小说的灵感来源,按照洛夫克拉夫特自己的说法,是来自一篇关于纽约警察在卡茨基尔山区工作的报道。关于这篇报道的内容我们无从考证,但是我们可以推论出《翻越睡梦之墙》这篇小说中讲述的故事在现实中的确有类似的情况发生,这类事件可以总结为:当事人通过梦境或幻想甚至幻觉,见识了超出他自身经验的存在。荣格在自传中讲述过他自身的这种经验,洛夫克拉夫特于1920年写的那篇散文诗《奈亚拉托提普》也是源于他做的一个梦。

洛夫克拉夫特将这类超出自身经验的存在称作The Other Gods.这个词汇着重强调【非基督教的上帝】或表示非人类文明中的诸神。以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可能很难理解The Other Gods这个词汇在19世纪前后和20世纪初的基督教文化圈所带有的那种渎神色彩。虽说在那个时代说出如此渎神的话语倒不至于上火刑柱的地步,但严重程度绝不亚于你在团年饭桌上当着所有亲戚对你爸喊出一句:卧槽尼玛!

我举这个例子主要是向大家说明这种超出自身文化经验的存在给人的心智带来的震惊程度。这或许也是为什么洛夫克拉夫特那么执意要将自己的作品归于科幻与奇幻小说,要和神秘学划清界限。

现在让我们回到《翻越睡梦之墙》这篇小说中,来看看这个精神病人做的梦。

他用粗俗的方言讲述某些光组成的大厦,空间的大海,奇怪的音乐以及幽暗的山脉与河谷。他谈论的大多数内容都与某个燃烧着的神秘存在有关,这个模糊的存在似乎对他做过一件可怕的坏事,他想做的就是杀掉他从而成功复仇。如我们之前所说,他描述的这些内容全都超出了他的文化与经验,他不可能从别处了解到这些东西,加上他时常精神病发作,医生们无法从中了解到更多的东西。

后来一名医生使用一种设备连接上了这名精神病人的梦境,于是这名医生也看到了那如万花筒般的极乐国度,一切壮丽的难以言喻。在这里医生与那位精神病人都是一团散发着的光辉,似乎漂浮在空中,他们以兄弟相称,用灵魂交谈,无声但是完美地相互交换着思想。医生了解到他的这位同伴即将逃脱那可耻的周期性奴役,并且准备追上那个可憎的压迫者,哪怕抵达虚空中最为遥远的地方,他会造就一场燃烧的远征,复仇将撼动宇宙的群星。

他们就这样继续进行了一些思想交流,当医生醒来时发现那名精神病人已经死了,来自睡梦之墙另一侧的存在告诉他:这人死掉更好,因为他不适合承载宇宙实体活跃时的心智。这具令人不快的躯体无法协调宇宙生活与实在的行星生活之间的转换。在四十二个地球年里,他一直是我痛苦的根源,每日囚禁着我。当你在无梦的睡眠中获得自由时,你会变成与我一样的东西。我是你充满光的兄弟,与你一起漂浮在光辉灿烂的山谷里。我不能向你这个清醒时的尘世化身谈起有关真正的你的事情,那是不被允许的,但我们都是广阔空间里的流浪者,漫长岁月中的旅行家。en taro adun!我们会再次见面的,也许在猎户之剑的绚丽迷雾中,也许是时空枢纽的另一具躯体中,那时候太阳系应该已经被一扫而空了。

「克苏鲁神话」解读《死灵之书》第二期:这些线索难道只是巧合?

在我节选的这些段落中,那种类似古代诺斯替教派关于灵魂解脱的教义描写的令人着迷,你们可能难以想象这种散发着救赎之光的文章竟然出自被称作克苏鲁之父的洛夫克拉夫特之手。大家不要忘记《翻越睡梦之墙》是写于1919年,此处展现出了强烈诺斯替思想。荣格的那个案例是1916——1920年期间,而在1918——1926年期间,荣格认真地研究了诺斯替教派的一些著作。很明显他们都是在以不同的方式接触到某种超出自身经验的存在之后,触摸到了诺斯替之门。可是洛夫克拉夫特虽然有可能具备一些神秘学知识,但他对此的态度很可能依然是极度地抗拒。

「克苏鲁神话」解读《死灵之书》第二期:这些线索难道只是巧合?

《红书》是荣格于1914——1930年间的私密之作,并由此发展出包括原型、集体无意识、个性化在内的一整套分析心理学理论。在我继续阅读《死灵之书》的过程中,逐渐惊异地发现,这本《死灵之书》竟然和《红书》有着惊人的相似度。虽然死灵之书里面的那些故事只是洛夫克拉夫特写的小说,可红书里面的一些内容却是荣格亲身体验过的降SAN经历。

天呐,如果你作为一名调查员,读过洛夫克拉夫特也读过荣格,不知你该是兴奋还是害怕?真不知他俩见面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可能他们首先会将弗洛伊德弹劾一番吧。至于我这次讲的这些内容你们觉得诧异也好,扯淡也罢,都不要急于最终定论,作为一个线索收集起来,以后你们自然会有一个判断。下次我们会讲一下洛夫克拉夫特与荣格然后再以红书举几个例子与死灵之书进行一个比较,分析两者存在着怎样的相似度。如果你们想要走得更远,千万不要错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