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易主席諫言:A股應解決的幾個老問題

《今日財富》專欄作家唐朝歌者

A股谷底,主席易人,充分說明在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國家多麼需要一個健康、活躍、向上的股市。然而,A股那些難點問題若解決,各方都盼望的短熊長牛局面還是難以實現。

一是制度設計的先天不足與如何通過改革化解?

不論是由於設計初衷是為了保護中小投資者,還是為了抑制投機、鼓勵投資,A股是有著不少在成熟股市少見的獨特製度的,比如企業上市及其再融資等重大事宜管理實行審批制而非註冊制,比如新股上市的價格限制,比如機構可做空散戶不可做空,比如T+1交易。

由於普通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的信息極端不對稱,加上對沖手段的短缺,一旦投資發生錯誤極難彌補。加上A股市場莊家橫行,政策多變,致使普通投資者的失敗比例遠大於發達國家股市。

這些獨特製度不但沒有實現設計者的初衷,反而衍生出一個莊家橫行、短牛長熊、韭菜越割越短、常常是世上唯我獨熊的市場。這些制度往往還不太好動,來點風聲就草木皆兵,比如幾次說要開展註冊制改革市場就以大跌來回報。

A股交易管理制度改革之所以難,除了制度本身衍生的既得利益調整之難外,還由於在現有格局下投資市場制度體系本身的邏輯合理性和穩定性有問題。比如,劉主席治理股災,視做空的投機機構為“妖精”,而到了股市低迷不起,又不得不反身請回投機機構以圖活躍市場,無奈推倒的阿斗就是扶不起來。

二是散戶市道如何通過發展機構加以解決?

A股現在的投資者比重是散戶佔80%、機構佔20%,與成熟市場的機構比恰為相反。散戶市道,導致本應為投資的股票市場變成幾成賭場的投機場所,人人都輕基本面分析、博牛股追漲,投資者出現衝動、盲從的羊群效應。高潮一旦落下,滿地殘梁斷瓦,一旦被套,解套無日。

然而儘管培育和鼓勵中外機構投資多年,短牛長熊的市道使得大多加入公募、私募基金的中小投資者照樣損失慘重,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大減。加上一些機構視小散為草芥而吃相難看,專業機構在公眾中聲譽普遍不佳,中小股民普遍對機構不信任,導致二十多年下來散戶比例還是居高不下。

投機市和政策市,導致收益預期短期化,普遍不重紅利重價差。機構操作手法也隨之散戶化,除社保基金等外,基本沒有如美國401K計劃那樣的立足長線、重在分紅增殖的投資機構,即使國家隊也在高拋低吸。不少機構要麼按散戶手法,做短線、搏差價;要麼炒作題材、坐莊拉高、出貨套人。鮮有投資者認真做功課、做長線,隨著上市公司業績增長長期共舞,使得散戶市的問題更加積重難返。即使出現牛市也是在長熊之後“韭菜長出來”的股指短期峰值現象,投資者只有見好就收才有獲利,於是產生了A股牛市難起、熊市難停、熊長牛短的循環。

三是大小非解禁如何不衝擊市場?

A股發行制度的一個大問題是一級市場原始股東的權益過大、獲利過高、無持股恆心,解禁期一到即大肆拋售,嚴重侵蝕了二級市場投資者利益。當時股改時為政者對所謂大股東、戰略投資者的預期在一至兩年的鎖定期後不拋股票,所以設計了“大小非”設解禁期的措施。實際運行中,一到解禁時刻,以發行價百分之幾或百分之十幾的價位投資於上市公司的非國有原始股東,面對即使跌入發行價在短短几年也有幾倍乃至幾十倍的收益,有幾位能心如止水?

加上在國企與民企的市場地位平等問題、民營經濟的產權保障問題、產業政策的穩定問題,如前不久環保一刀切與醫藥帶量採購對市場不少績優白馬股帶來衝擊,讓人一下子找不到北。這些問題使得非國有原始股東普遍缺乏長期持股的恆心,落袋為安成為他們的普遍心理。

由於不少股票二級市場發行量佔總股本比例極小(有的只有百分之幾),小馬拉大車,哪怕是佔總股本比例小於5%的“小非”拋股,都會使股價陰跌不斷,更何論“大非”。不少資本就是衝所投標的今後能上市高位套現而做原始股東的,這就導致在“解禁”之後,許多股票很長時間都處於類似莊家出貨的狀態。

四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策如何調控市場?

A股與成熟市場的一個大區別,就是A股是在國家意志下的股市,看得見的手始終在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就是為什麼A股是政策市、為什麼炒股要聽黨的話的原因所在。A股的企業上市、市場管理、資金渠道等等,無不帶有看得見的手的痕跡。

然而,一個應該是按照平等、公開、透明原則進行交易的場所,是必須讓看不見的手發揮主導作用的,看得見的手只能在關鍵時刻起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依賴政策調控在市場面前是要碰壁的,管理者責任只應該是兼顧市場各方主體的利益制定或修改規則、嚴守中立監督規則執行,而不是老是出手干擾市場運行。看得見的手按管理者的意志動得太多,必然帶來市場經濟視為大忌的不確定性,只能讓投資者望而卻步。更何況管理者中的個別宵小之徒,往往在市場中拉偏架、謀私利。我們沒有如美股等成熟市場那樣做到所有相關者期望的長牛短熊,原因之一在於市場上那隻看得見的手太想有“作為”。

韭菜割多了會變硬,看得見的手不尊重市場導致的結果必然是投資者以腳投票,遠離市場。A股二十多年,特別是股改後的十多年在這方面的教訓太多太深,不知新主席能否汲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