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以前我班上有一个男生,每天蓬头垢面,衣服总是破破烂烂、脏兮兮的,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味道,同学们都嫌弃他,我也曾打心底里不喜欢他。

最令我气恼的是他不爱学习,尽管每次考试都不及格,他也满不在乎,而且又经常惹祸,所以同学们都疏远他。

想起自己童年的梦想以及初次走上讲台时的志向,我就暗自下决心,再难念的经,我也下决心念好。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于是,我决定先去家访。

在家访中,我才了解到他原来是个“留守孩子”,父母几年前就外出打工了,至今音讯杳无。

而作为监护人的公公又年迈,身体孱弱多病,无力照顾他了。这种现象在我班上,那不在少数。

曾经有同事“讥笑”道:“快成‘收容所’了。”针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我一时很苦恼,感到无所适从。但我有一个念头,不能任由其发展,那会耽误孩子的一生呀!

于是,我决定以他为突破口,以心换心,给予他更多的关爱。

我主动走近他,和他谈心,与他交流。问寒问暖,深入了解他内心深处的需求。

他一开始还是很抵触,我知道那是他因为自卑而引起的自负。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坚信坚冰总有融化之日。

我继续加大谈心力度,增加访问的次数。慢慢地,他心头的坚冰开始融化,脸上的愁雾开始消散。

他开始主动与我接近了,心头的苦水也愿意在我面前倾倒了。我暗自为他的变化感到高兴。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但是他的学习仍然没有丝毫起色。

这又是一座横在我面前的高山,我一时难以逾越。但我知道,任何事情,仅有激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智慧。

于是我认真观察,我发现他尽管有很多方面不如人,但他骨子里却有一股争强好胜的劲儿。

我特意给他调了一下座位,从那个被人遗忘的角落挪到了班上最好的位置,尽管这是一次小小的举动,但却收到了想不到的效果。

他上课开始认真听讲了,有时还主动回答问题呢,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慢慢地,以前的那个他不见了,同别的学生一样,经常向我述说心里话,提出自己的看法,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是呀!少年天性,本无执着,若方若圆,是在教者。

哪怕是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言语,一个会意的微笑,一次耐心的辅导,都比一味的灌输传授更加让人怦然心动。

正如教育家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是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具备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经验,同时还更应该对学生倾其所爱。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有一天,我和他谈起了关于理想的话题。

我问他将来想干什么?他说:我想当老师,我要让那些和我一样的留守孩子能好好念书。

我点了点头,对他想法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他努力学习。

从此,我每天和他一起在晚霞里送走落日,在朝霞中迎来晨曦。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不曾为我的早出晚归后悔,也不曾为我挑灯夜战而遗憾,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笑脸,听着他们一声声亲切的呼唤,我体验到的不一定是崇高,但那绝对是对崇高的崇尚。

忘情地做一件事情,一定会幸福,至少会靠近幸福。

曾经有人问过我,你异想天开过吗?

我没有回避,坚决地点了点头。

他说,你花再多精力和时间,也不能替代留守儿童父母的角色,没用!我当时就愣住了。

的确,他说得一点没错。留守儿童亲情中的角色空白,我永远也没法填补。

可我怎么也不能停下脚步。我坚信,留住他们心中美好的希望就一定会有希望。

正如蜻蜓一样,它要撕破蓝天摘下彩云,那无疑是“痴虫说梦” 。

可是蜻蜓没有停下飞翔的翅膀,它做了件惊天动地的小事情,那就是,点水咬破头上的蓝天!



师享互联是一家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平台,致力于通过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对优质学校和专家资源进行匹配与共享。线上精准培训对接,线下通过合作基地学校,实施系统的板块和学科精准培训,通过线上与线下联动互补,促进中国教师均衡发展。微信号:sxhlp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