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有一个理财误区,那肯定是它 I 理财思维篇

这是 星辰达海 的第 73 篇原创文章

如果只有一个理财误区,那肯定是它 I 理财思维篇


(一)

人的大脑最易采取简单化思考,直线处理问题,这本身是正确甚至是高效的。

这如同饿了要吃饭,渴了就要喝水,形成条件反射性的思考。

但是,这样的思考处理简单性问题自然可行,一旦问题复杂就容易囿于表象。

拿理财这件事来说,理财的首要目的是去赚更多的钱,之后再去考虑如何花钱。

所以我们选择任何一个产品的首要思考都是去赚钱,再对应需要,就像这样:


如果只有一个理财误区,那肯定是它 I 理财思维篇



看起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理财的最终目的是把钱用来提升生活品质,有了更多的钱是第一步。

(二)

这件事情如果细化,剥开表面看内在,思考两个部分:

第一,如何赚更多的钱?

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码,投资也不例外。

赚钱背后,要么去承担风险,要么是付出时间,或者是两个同时需要。

那对应的生活支出呢?

比如3年后的购车需求,那个时候如果资金仍无法动用,可以把计划暂缓,因为此类需求是可以调整的需求。这也包括短期的旅行计划、家庭大额的开支等,一次性支出、可调整、可延迟,还可以使用银行的借贷来应对。

那另一类生活支出呢?

比如10年后子女的教育安排,什么时候读大学,这是固定的事情。这类的支出还有养老需要,特点在于时间确定,金额确定并且持续进行,不具备可调整的空间,也就是所谓的刚性支出。

发现了吗?如果说第一类生活支出还可以冒风险的方式来进行投资,那第二类生活支出,因为其刚性特点,往往只能选择付出时间这一类的投资方式,因为其首要前提是保证本金的绝对安全

这里说的就是把不同的生活开支区分开来,去选择不同类型的产品,而不是把所有的资金混为一谈。

第二、这些开支的重要、紧急程度是什么?

人面对不同种类的需求时,因为人性必然的短视弱点,往往会选择只看到眼前的生活需要。

所以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就是人很容易冲动消费,原来只计划买一辆30万的车,就变成了一辆50万的车。

原本去云南只是旅行,结果买了套小房子,这样放大短期开支的情况就很容易出现。

且不论投资过程中的风险,人一生能创造的财富都是有限的,短期开支的放大牺牲掉的是长远的生活需要

如果说短期的生活需要可以通过创富来实现,甚至可以刺激你去创富,比如多买的一套房子可以成为压力也可以转化为工作的动力。

但是更长远的生活需要呢,比如养老?

当韶华已逝,两鬓斑白,此时的人生阶段决定无法再创富,也不应该把创富做为最主要的生活追求。

人的一生面临着各式各样的矛盾,爱而不可得,子欲养而亲不待等等,但如果要说最痛的矛盾,那应该是中年风光但老无所养

说的是一生的现金流矛盾。


(三)

既然是长期的生活需要,可以通过时间慢慢累积资金;又因为其刚性的特点,要求不可轻易动用,这对应的正是年金类保险。

把未来的刚性支出,通过不同支出特点的分类,选择不同类型的产品。甚至可以再分类,比如养老需要,区分为底线养老和品质养老,前者要求刚性,选择风险规避型产品;后者可以浮动,便可以选择风险参与型产品。

这就是本文想表达的分类理财的观念,而不是把所有的资金都混在一个池子里,做综合理财。

综合理财的方式会让人只看到数字本身,而没有对应不同的生活需要,也容易因为眼前的生活需要而牺牲掉未来的生活,又因为人生创富阶段的不可逆而使得现金流出现巨大的矛盾。


如果只有一个理财误区,那肯定是它 I 理财思维篇


而分类理财便可把资金梳理清楚,因为对应生活需要,便不再拘泥于数字。也因为把生活安排妥当,投资才有了最大的底气,反而能够承担风险进而获得更高的收益。

以上~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