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密码篇:汉语中“一”的秘密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何谓“一”?

从字面上看,一画即为一,中国人观察事物,习惯于“有始有终”,特别看重开头、起始和最初,这在数字文化中就表现为对数字“一”的尊崇。

“一”的异体字为“壹”,在古代是为了防止契约和账目被篡改,就使用同音或者近音的多笔画字来替代小写数字。

“一”还有一个俗称“幺”,是由语义引申而来的,“幺”在旧时是指色字和骨牌中的一点,如麻将用语:幺万、幺饼、幺条、幺鸡等。现在也有用“幺”来替代“一”的,比如110,我们一般会读成“幺幺零”而不是“一一零”,同理还有112、114、119和120等。

数字密码篇:汉语中“一”的秘密

从词上看,含“一”的词很丰富,200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收录的“一”字开头的词就多达约310个。

从句子上看,看起来很单调的“一”,一旦被文人巧妙地运用到文章中,往往会变得十分形象生动,表现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使全文妙趣别具,平增很多艺术魅力。

如:“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数字对”亦不乏其例,如曾国藩有名联:“一心履薄临深畏天之鉴畏神之格;两目沐日浴月由静而明由敬而强”“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数字密码篇:汉语中“一”的秘密

有时候,“一”的使用也可以变得很有趣,例如,某年春节,郑板桥看到一户人家门前贴有一副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他见了之后连忙让随从准备衣物食品,给这户人家送去,随从不解问道:“老爷怎么知道这户人家需要这些?”郑板桥回答道:“对联上不是说得很明白吗,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

数字密码篇:汉语中“一”的秘密

“一”的影响还表现在它的不甘寂寞,它不但可以和众多不同词性组成新词广泛运用,还能和数词叠加使用,如与“一……一”连用的格言警句有:“一人一条心,无钱难买针”“宁天一斗,莫添一口”“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等。

除了字、词、句外,“一”还能组成众多的成语、谚语甚至是俗语,而且在所有数字中,“一”所组成的成语、谚语和俗语也是最多的。

“一”的成语有很多,并且有着很多成语之最,如最贵的字:一字千金;最重的话:一言九鼎;最大的步:一步登天;最宽的视野:一览无余;最有效率的动作:一蹴而成;最珍惜的时光:一刻千金;最成功的生意:一本万利;最干净的地方:一尘不染……“一”还能和二、三、百、千等很多其他数词组成新的成语,如一石二鸟、一清二白、独一无二、一波三折、一了百了等。

数字密码篇:汉语中“一”的秘密

《中华谚语辞典》中,收录含“一”的谚语多大1319条,是数词之最,而且都富含人生哲理,如“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一理通,百理融”“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等。

2004年4月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生俗语》中,含有“一”的俗语约有303条,同样是数词中最多的。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山”“一心不能二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个牛是放,两个牛也是放”“一家人不能说两家话”等。

数字密码篇:汉语中“一”的秘密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人们对数的认知和运用不同,必然隐含着不同的文化意蕴,可以是吉祥、完美的象征,也可以是邪恶、不幸的表现。但凡同“一”联系在一起的人和事物,都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一”号称“生命之数”,没有“一”,哪来二、三,哪来无限?“一”是所有数字的基础,是生命的根,也是美好人生向往的起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