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被引学者洪永淼: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经济故事


中国高被引学者洪永淼: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经济故事

洪永淼。


1月17日,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了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厦门大学共有17位学者上榜,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WISE)院长洪永淼教授入选了经济、经济计量学和金融领域的榜单。

爱思唯尔(Elsevier)是一家全球专业从事科学与医学的信息分析公司,创办于1880年,总部位于阿姆斯特丹。爱思唯尔提供信息分析解决方案和数字化工具,包括研究战略管理、研发绩效、临床决策支持、专业教育等。

爱思唯尔的前身可追溯到16世纪,而现代公司则起于1880年,爱思唯尔出版2500余种期刊,包括《柳叶刀》、《四面体》、《细胞》,以及教科书《格雷氏解剖学》等。每年共有350,000篇论文发表在爱思唯尔公司出版的期刊中,并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摘要和引文数据库Scopus等。

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于2014年首次发布,迄今已发布5次,此次也是洪永淼教授连续第五年入选经济、经济计量学和金融领域的榜单。

那么,洪永淼是一位什么样的经济学家,他为什么能连续五次上榜这份榜单?透过《经济日报》记者薛志伟曾经专访洪永淼的一篇文章,或许能窥得端倪。

下为刊发于2018年6月12日《经济日报》的原文。


《经济日报》记者 薛志伟

1

门外汉,误撞入行

洪永淼,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的创院院长。

2005年,洪永淼受聘到厦门大学创办“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短短几年,小小的研究院已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一个活跃、有影响力的经济学研究机构。洪永淼也成为拥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系终身教授等头衔的国际知名经济学家。

他曾是经济学的“门外汉”,一次偶然机会让他“窥见”经济学的门径,误打误撞中他将物理方法引入计量经济学的研究中,竟收获了自己对于经济学研究的一片广阔天地。

他是站在中国计量经济学塔尖的人物,开拓性地提出的用于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广义谱函数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莱夫·格兰杰等著名学者在其著作中予以详细介绍。

他也是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的创院院长,同时担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他就是洪永淼,拥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系终身教授等头衔的国际知名经济学家。

2005年,洪永淼受聘到母校厦门大学创办“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在这个一开始就注定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研究院,洪永淼将自己国际化办学的思路和想法运用得淋漓尽致。

短短几年,小小的研究院已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一个活跃、有影响力的经济学研究机构、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学术交流中心。2010年,厦门大学任命洪永淼同时兼任该校经济学院院长。从此,洪永淼致力于“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经济故事”的学术道路更具挑战、更为漫长。

2

求知者,勤字当头

1981年,洪永淼进入厦门大学物理系学习。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洪永淼开始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1985年,国家教委和美中经济学教育与研究交流委员会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了经济学培训中心,开办“福特班”,介绍现代西方经济学。作为物理系一年级的硕士研究生,洪永淼以优异成绩考上了“福特班”,成为了第二期学生,从此结缘经济学。

在上世纪80年代,作出这样的决定并不容易,这之间的跨度很大,要付出的努力也可想而知。

结束了人大一年的培训,洪永淼回到厦门大学经济系,捧起了政治经济学的专著潜心钻研。1988年,厦门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毕业后,洪永淼继续赴美深造。

到了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以后,洪永淼发现该校最强势的学科不是货币经济学,是他之前从未听说过的计量经济学,而该校也是当时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的少数几个计量经济学的“学术高地”。

两年经济学专业博士基础课程学习结束之后,洪永淼决定从事计量经济学研究。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零基础的起点并没有难住他,反而成为他更加勤奋的动力。

出人意料的是,物理背景出身的洪永淼,借鉴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竟为他从事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巨大帮助。他首次提出的广义谱函数分析方法,可用于分析各种形式的非线性时间序列,这个方法是对物理学频谱分析的一个创新。

3

为师者,教人求真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学的教育与研究如何国际化并与本土化相结合、如何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经济学科,成为国内学界探讨的热门话题。

2005年,厦门大学计划成立一个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心。身为厦门大学校友的洪永淼成为校方看重的不二“掌门人”人选。经过慎重考虑,洪永淼决定接受母校邀请,筹建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当时,关于研究院的命名,有过各种不同的提议。洪永淼希望这个研究院在全国能充分体现厦大特色,“王亚南”无疑是最有特色的“元素”。

王亚南是中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曾与郭大力合译了《资本论》,创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厦大经济学派”。“以他来命名,别人一听就能想起厦门大学经济学的辉煌历史。同时,我也希望我们能够学习王亚南先生的治学理念和科学精神。”洪永淼说。

怀着“要建设一个国内最好的经济学研究机构”的目标,洪永淼在研究院的小天地里大展拳脚。

他立足厦门大学与中国经济学教育和研究现实,以“国际化”为主线,从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等关键方面入手,创制度、立规矩,让研究院从一开始便从头到脚充盈着“创新”因子。在洪永淼和同事们的用心经营管理下,短短几年,研究院开始在“圈内”声名鹊起。

2010年,洪永淼被学校任命兼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从此,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开始了“双院”院长更为忙碌的工作。

面对一个走过近30年历程的大院,洪永淼的经济学院院长之路,从一系列建新章立新制开始。

“第一刀”便对准了教学。一上任,洪永淼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各系、所和中心,大走访、大摸底,了解经济学院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个月后,《经济学院教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出炉”。这本改了十几稿、近百页的绿皮小册子对该院学生管理、考试管理、任课教师教学管理等涉及教学的14个方面作出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

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上,学院在原来课程基础上,将原来一学期修完的“三高”增加到两学期修完,同时增加数理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共八门课(学生戏称“八高”)。

学业负担陡然加重,这让不少学生产生了意见。“然而,一段时间后的实践表明,这些经济学基础课程大幅提高了学生的水平。”学生们开始渐渐理解学院的“良苦用心”。

不仅在大事上“计较”,洪永淼还常在一些“小事”上“较真”。他注意到,不少学生毕业找工作时缺乏契约精神,与一个单位签署三方协议之后,继续寻找更好的工作,等找到更好的单位,又以各种理由抛弃原来的单位。“这其实是诚信缺失的表现。”洪永淼说。

为此,学院出台了找工作不能随意违约的制度,即学生只要跟一家单位签署三方就业协议,一段时间内便不能再找其他下家。几年过去,现在厦门大学经济学科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已经初步树立了“诚信”的金字招牌,更被用人单位青睐。这个做法后来被推广到全校。

在洪永淼内心,他希望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走出去的学生,不仅有着一流的学术素养,也具有诚信、守时、尊重他人等一流品格。

4创新者,家国情怀

从1980年厦门经济特区设立,到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新起点,厦门始终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大窗口。

为了让厦大经济学教育与国际接轨,在学校有关领导与部门支持下,洪永淼在经济学院创办国际化试点班,从本科一年级起便实行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模式。让他没想到的是,这居然也会招致一些师生甚至外界的批评,有人甚至指责这是“自我西化的教育”。

这些“莫须有”的指责,曾让洪永淼的内心承受着巨大压力。在他看来,与其他国家的学生相比,中国学生在国际交往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表达与沟通能力,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语言障碍。

专业课全英文教学的初衷是希望培养既熟悉中国国情,同时又懂国际规则、有国际视野,今后能参与国际竞争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

“‘一带一路’倡议是更全方位的开放,不仅是外资引进来,更是中资‘走出去’。这就需要熟悉各个国家的文化和规则等。”在他看来,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所要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一门外国语言,更希望学生能够将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和经济学研究成果用国际同行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向世界传播。

原因在于,经济学领域,经济学家本身是一个学术团体,做研究都有一定的学术规范,所用的一些术语和研究工具,一般要经过专业的训练,才能看懂。

为什么用“国际语言”讲中国故事如此重要?他进一步解释,现在全世界没有人否认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但是,大多数西方国家至今还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经济学在国际经济学界“话语权”还不强。

如何破解这一困局?洪永淼认为,中国经济学家们一定要用国际语言,让国外同行了解中国经济和中国经济学,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理论阐释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魅力”。

洪永淼一直提倡用现代方法来研究政治经济学。除了历史分析、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还应该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定量分析方法。洪永淼提倡用科学量化方法来评估政策,帮助政府部门设计出更科学、更精准的经济政策。

同时,他也强调,经济学家运用计量分析等现代方法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时,要坚持站在中国人的立场来研究经济现实问题,服务国家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全球化实践。

他希望将自己的学术研究与国家经济发展相结合,为政府的经济决策提供更科学的建议。他更希望,厦门大学能发挥优势和特色,通过创新和探索,为中国新时代发展作出经济学人应有的贡献。

中国高被引学者洪永淼: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经济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