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城市关注:中原崛起,郑州逆袭

Kopu导读:中原地区,向来不似东部的磅礴浩荡,但强省会战略以来,中部也插上腾飞的翅膀,多个城市一跃成为人口经济大市,亦或特大城市,亦或中心城市,亦或GDP万元俱乐部等等。郑州,便是这逆袭城市中相当亮眼的一颗星,从小县城到鬼城,再到如今的特大城市,郑州委实不易,逆袭成功背后是130年的艰辛与奋斗。对于如日中天的郑州而言,现在的万亿俱乐部还只是一个华丽的开端,郑州的未来不可限量。

Kopu城市关注:中原崛起,郑州逆袭

不见经传,触底反弹

要想明白这其中的艰辛,就必定需要了解郑州的过去。

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把京汉铁路从开封挪到郑县花园口开始,已经沉寂了3000多年的古老郑州,才开始拥有姓名,以交通枢纽的方式,扮演商城的角色,登上了历史的舞台;1954年,河南省会正式从开封迁到郑州。郑州迎来了这座城市的第二次移民潮,开始扮演起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角色。但由于在省内和外部看来,郑州历史起点较开封洛阳低,且地理位置不优越,致使郑州常年处于竞争劣势中,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郑州的经济战略地位都相对较弱,在诸多重点省会城市中,郑州是为数不多没有被列入副省级城市之列的,且19个国家级新区也和郑州无缘,战略地位可见一斑。

Kopu城市关注:中原崛起,郑州逆袭

不仅如此,放眼全国,郑州所在的中原城市群没有东部沿海的人才、交通优势,也只能居于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许是经历史的车轮碾过,以及经济的发展限制,郑州才能由彼时一个不见经传的小县城,走上逆袭翻盘的道路,以小博大,以此来证明小县城的荣耀。

逆势而为,逆风翻盘

郑州的逆袭之路可以概括为"先天不足,后天发力"。以下从产业、交通、经济几大层面来分析郑州的后来居上。

Kopu城市关注:中原崛起,郑州逆袭

郑州从1889年的京汉铁路开始,交通一度成为郑州突出优势。高铁时代下,从郑州枢纽经过的列车网络,让它成为东西南北的交通中转站。除此之外,航空枢纽的地位也愈加巩固,2018年郑州与西安一起收获了第五航权,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正一步步缩短郑州与各个城市的距离,也加速了郑州经济腾飞的时间,也正是有了交通枢纽这一重要资源,郑州才能招揽更多优质企业的落地和产业的集群式发展。

在产业层面上,郑州一改往日只注重高能耗、重污染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在新一轮的产业结构升级中,产能过剩压力下的郑州,重视三产结构重塑,近年来已形成服务业超过重污染工业、战略新兴产业超过传统资源产业的局势。目前郑州的支柱产业中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非传统行业已成为龙头产业。尤其是富士康的加入,给了郑州一次真正喘息的机会,不仅带来更具技术含量、低污染的产业集群,也为郑州增加繁多的就业机会和外来人口流入。

尽管郑州一路逆袭成为特大城市和万亿俱乐部,但这座城市本身还存在产业结构不甚合理、文教水平稍显落后,以及综合实力偏弱等劣势,但不得不说的是,对于郑州来说,有今天的发展还只是一个良好的起点,郑州的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期待郑州的发光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