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入臣府,父不住子宅”才是和諧社會的樣子

“君不入臣府,父不住子宅”才是和諧社會的樣子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句話其實並不適合所有有老人的家庭。

我們現代社會的子女越來越討厭和老人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很多人批評年輕人失去了孝心。並且拿“百善孝為先”來警告那些不願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年輕人!其實這是真正的道德綁架 !

中國是個禮儀之邦,在古代社會更有三綱五常這樣的道德禮教。但是古代社會還有一句話“君不入臣府,父不住子宅”。恐怕很多人並沒有聽說過,所以就批評那些不願與父母同住的子女!

“父不住子宅”我覺得是非常有道理的一句話。古代社會,男子一旦成家立業就要有自己的一片宅子,即使條件不允許,也要有自己獨立的門戶。不可能再和父母住在同一個房間裡。而我們現代的建築,不管兩室一廳,還是四室一廳,都得從一個門進來,兒媳與公公婆婆每日抬頭不見低頭見,難眠會生出一些叫人難堪的事情。

現在很多農村,媳婦過了門,院子裡還是隻有一個廁所,如果兒媳一不小心與公公在廁所裡碰見,那種尷尬的情形簡直讓人生不如死!有些人只知道說農村的婦女不講理,卻不瞭解她們的尷尬處境!

有懂事的兒媳,必定先有懂事的父母。有些父母與子女在一起生活,看不慣子女的生活習慣,就指手畫腳,非常令人氣憤,簡直氣死人不償命啊,你還不能反駁,你一反駁人家不管青紅皂白,只說你當個小輩的不孝順!

曾經有個60多歲的大媽向我訴苦,說她的兒媳簡直是狼心狗肺的東西。因為他們家的房子是大爺掙錢買的,兒子媳婦沒拿一分錢,現在他們住在一起,兒媳天天吊著臉,對他二老不理不睬。

我後來見到她兒媳,又聽她兒媳訴苦說:“在那個家裡壓抑的很,都不想回去,真想在外面租個房子住!可是又負擔不起房租。”看她那副苦大仇深的樣子,我深感同情。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如果家裡有個倚老賣老,為老不尊的老人,那這個家不是散夥,就是天天生氣,氣性大的人在這樣的家庭裡得癌症的幾率就很高。小孩的性格也會很古怪。

所以我認為結了婚最好與父母分開住,不要過多幹涉彼此的生活。子女可以去父母家照顧他們,父母不要輕易去子女的家裡常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