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電梯的“坐”上軌道交通列車 廣日股份沒“坐穩”,業績現顛簸

造电梯的“坐”上轨道交通列车 广日股份没“坐稳”,业绩现颠簸

我們都知道,搭乘電梯的注意事項已經不少了,用軌道交通出行,就更要“坐好扶穩”了。這不,造電梯的廣日股份(600894,SH),不遠千里從廣州去到四川“體驗”軌道交通,誰曾想,卻在新築股份(002480,SZ)的列車上遭遇了大顛簸。

1月28日晚間,廣日股份發佈2018年業績預減公告,預計2018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2.191億元~2.988億元,同比減少55%~7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廣日股份表示,對持有的新築股份股票計提減值準備1.872987億元,導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減少1.872987億元,這一計提金額,也佔了此次淨利潤預減的大頭。

記者查詢發現,2016年,廣日股份先後兩次通過二級市場買入新築股份股票累計3226.85萬股,成交金額合計為3.45億元,每股成交均價為10.68元。而截至2018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新築股份報收4.88元/股。

買的股票市值縮水大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電梯也算是軌道交通的一種,區別在於,電梯是“上下行駛”,一般的軌道交通則是“左右行駛”。但與電梯的“直上直下”相比,軌道交通裡的“彎彎道道”就多得多,進入這個行業,也顯得愈加艱難。

但兩年半前,廣日股份首次投資軌道交通領域上市公司新築股份時,還顯得信心滿滿。

2016年6月14日,廣日股份公告稱,擬在可控制投資風險且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的情況下,使用不超過5億元人民幣從事證券投資,以實現資本投資和實業投資相結合。

隨後的半個月內,廣日股份通過二級市場買入新築股份股票合計2394.79萬股,持股比例達3.71%,成為後者第二大股東;截至當年8月底,廣日股份已累計持有新築股份3226.85萬股,持股比例達到5.000012%,觸及舉牌線。

2017年,新築股份實施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股本增加,導致廣日電梯對新築股份的持股比例下降,被動稀釋至4.94%。

舉牌之時,廣日股份公開表示,投資新築股份,一方面是看好新築股份作為軌道交通領域技術領先企業的發展前景,分享其發展紅利;另一方面,公司和新築股份的產品和技術在軌道交通相關市場的開拓中能夠形成業務協同和互補,在相關技術領域能夠形成聯動和集成,

然而,在如今的業績預減公告中,廣日股份披露,將對持有的新築股份股票計提減值準備1.872987億元,這也將導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相應減少。

“(計提主要原因)就是股價下跌,按照2018年12月最後收盤價來算的話,下跌超過成本價的50%。”今日(1月29日),廣日股份董秘辦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稱:“根據會計準則,這是必須計提的。”

據上述人士介紹,投資新築股份是基於產業上的擴展,後續對新築股份股票的增減持並不會只看股價,“具體要看整個市場環境的變化及新築股份自身業務的發展情況。”

廣日股份此前曾表示,舉牌新築股份後,雙方高管已多次關於業務及技術合作方面進行過交流,希望探討現有業務增量的可能性,實現多方共贏的局面。

買的公司業績不達標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廣日股份似乎對投資不太擅長。除舉牌持有的新築股份股票需要計提減值準備外,對於2015年收購的松興電氣,廣日股份也需要計提商譽減值準備。

廣日股份在業績預減公告中披露,公司對收購原廣州松興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時形成的商譽計提減值準備,預計計提減值2100萬元~5140萬元,導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減少2100萬元~5140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發現,2015年4月,廣日股份與廣州松興電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松興電氣)多位股東簽署了併購框架協議,在該協議下,廣日股份通過收購後者持有的存量股權及增資的方式,持有松興電氣40%股權,成為松興電氣的第一大股東,合計支付人民幣1.2億元。

根據業績承諾,松興電氣2015年、2016年和2017年需分別實現扣非後淨利潤2000萬元、2600萬元和3600萬元。但實際上,松興電氣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分別實現淨利潤2103.23萬元、1851.96萬元和1982.63萬元。

2016年、2017年,松興電氣業績未達承諾數額,其原股東需進行業績補償,補償金額分別為943.62萬元和2366.89萬元。

2018年3月,廣日股份與交易對方簽署補充協議,同意後者將2016年度業績補償款延遲到2018年5月31日前支付給公司,2017年的業績補償款則延遲至2019年5月31日。記者從廣日股份董秘辦瞭解到,目前,公司尚未收到2017年的補償款。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