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語言暴力” 無形中孩子很受傷

父母“語言暴力” 無形中孩子很受傷

有一位學生常遲到,每回的理由總是媽媽罵他,而延遲了上課時間。

這天,他又遲到了,我調侃地說:“又被媽媽罵了?”不料,小男生一坐上琴座,便大哭了起來。教學多年,學生在課堂上哭的,少之又少。我總認為音樂是帶給人快樂的,所以不到不得已,不罵學生。我急忙拿面紙給寶貝學生擦淚,問他為什麼這麼傷心?他說:“媽媽說:‘真後悔生了我!’”我驚訝之餘,趕緊說:“她一定不是那個意思,只是一時說錯話了。”

學生告訴我,因為他把學校圖書館的書給弄丟了。他強調當天書還在,卻一會兒就不見了。我問他,有沒有可能被偷了?他懷疑班上一位小朋友,但是他的媽媽卻不相信他,認為他只想推責。我建議學生隔天上課,去調查清楚。

第二個星期,學生告訴我,書找到了,學校將書錢退還給他,他說的確是那位小朋友拿走的。

當家長不容易,然而,有必要發那麼大的火,去罵自己的孩子嗎?或許有時孩子們實在該罵,但作家長的,在言語上確實要謹慎。

父母“語言暴力” 無形中孩子很受傷

美諺有云:“竹子和石頭,可能會傷了你的骨頭,但言語卻能傷你的心。”(Sticks and stones may break your bones, but words can break your heart.)這是某次閱讀時,我手抄下來的警語。

記得有一回小兒子還小時,我罵他,兒子跟我說:“媽媽,你傷了我的心。”我驚訝地看著年僅七歲的兒子,道歉地說:“對不起,媽媽以後會小心。”

父母“語言暴力” 無形中孩子很受傷

我們每個人的生長環境不同,有人從小在語言暴力的陰影下成長。當我們成人後,又不自覺地將上一代的語言暴力,傳遞給了下一代。誠然,孩子們體會不到父母的愛,是任何家庭的一大悲哀。但,如何將愛、鼓勵與包容,用適當的語言和肢體表達給我們的摯愛,這是為人父母者不可不學的功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