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棋局落子成型,今日頭條加碼社交死拼騰訊

內容棋局落子成型,今日頭條加碼社交死拼騰訊

近年BAT紛紛調整框架,核心逃不過兩點一是技術二是內容。技術的作用是作為內容的連接。百度選擇AI,阿里選擇電商,而騰訊選擇社交來連接內容。互聯網巨頭都在這兩個面上根據自己現有優勢延展邊界,同時取長補短,今日頭條也不例外。

有消息稱,今日頭條已經收購“飛聊”英文域名,因為域名聯繫郵箱和今日頭條母公司字節跳動有關。這也印證近日關於頭條即將獨立推出“飛聊”這一款全新社交產品的消息。在內容領域殺出一條血路的頭條,在不斷壯大的路徑上選擇繼續鞏固內容優勢,補上社交缺口。

該消息稱飛聊將不會鑲嵌在今日頭條應用內,而將以獨立應用的形式推出。這意味著飛聊直接對標騰訊的社交產品微信。社交王者微信面對的挑戰者也曾出不窮,但是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至今無人可以撼動其地位。今日頭條加碼社交併不讓人感到意外,優秀的產品能力讓大眾對於它的社交佈局多了一份期待,但是面對騰訊的牢固生態,頭條有幾分幾率可以突出重圍也難打包票。

微信的挑戰者從來就不少,而且大眾見到稍有聲勢者,都願意為其鼓掌助興。存在不少希望大廈傾倒的熱心圍觀者,也正是因為微信的優勢實在過於牢固,越是看上去難以發生的事越是被大眾期待關注。

2010年小米發佈米聊,這款即時通訊產品支持圖片、文字。與此同時張小龍帶領團隊研發微信,一個月後微信上市依靠QQ的用戶關係鏈條成功奇襲米聊。儘管當時雷軍對米聊寄予厚望,但是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越來越大,最終米聊被市場遺忘。

微信用戶量突破1億耗時不到兩年,突破2億用戶量的時間被縮短到了6個月。見到微信的成功,市場內的其他玩家紛紛希望在潛力巨大的社交領域分一杯羹。最興師動眾的當屬阿里的“來往”以及網易的“易信”了。網易在郵箱領域積累了一定的用戶,牽手電信也是前衛的合作方式。而“來往”由馬雲親自為其站臺,積極推廣應用。但是因為產品細節以及QQ時代沉澱的用戶關係網絡,微信地位並未被撼動,在社交領域牢牢佔據寡頭地位。

“來往”以失敗告終,但是阿里的恐慌並未結束,兜兜轉轉最終在辦公社交這一垂直領域做出了釘釘,算是在微信的籠罩下擠出了一條小縫隙。除了釘釘,在這條社交縫隙下生存的也僅有以陌生交友為特色的“陌陌”了。

縫隙下生存意味著體量與微信相比有相當大的差距,要做到顛覆可能性幾乎為零,擠出縫隙者已屬少數,要當顛覆者更是不易。2018年9月20日,子彈短信上線,短時間內應用下載量超過了微信。這是社交領域格局已定的情況下,市場看到的星星之火。可見微信幾乎做到了面面俱到,與微信相比稍有特色也會引起大眾高潮,被寄予厚望。但是也只不過小半年時間,子彈信息就少有耳聞了,新鮮期後再沒有人質疑微信王者地位。

飛聊連接內容棋局 肩負頭條社交重任

飛聊想要顛覆微信,可能最終也會如“來往”、“易信”、“子彈短信”一樣被寫入歷史,成為微信眾多消失的挑戰者中的一個。但是頭條作為內容領域後來居上的佼佼者,發展勢頭也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肩負頭條社交重任,飛聊或許能成為連接內容棋局的重要一步。

1、頭條深陷內容焦慮,社交是不得不跨越的鴻溝

頭條的內容焦慮體現在三個方面,不管是小視頻還是信息分發。一是內容質量屢被質疑,三觀不正、低俗信息、重複的偽原創在平臺內依然存在。第二是缺少版權意識以及製造IP的能力,流量大來得快也去得快。第三就是盈利模式單一,極度依賴廣告收入,而無效廣告流量佔比上升,已經開始影響流量媒體變現效率。因此頭條除了需要精緻化內容,還需要沉澱優質流量,社交是不得不跨越的鴻溝。

2、頭條具備核心算法能力,產品優秀屢造爆款

社交佈局是頭條必須開始並堅持下去的方向,雖然存在許多已知困難,但是頭條也有一些競爭優勢。首先頭條的核心算法成就了頭條系統下的一眾品牌應用,這種信息分發能力可以做到個性化,為用戶做減法,應用在社交上或許又有不一樣的火花。而頭條產品的營銷能力也值得一提,張一鳴是有戰鬥力的創業者,在產品推廣上不遺餘力。一個產品的成功或許是偶然,但是多個產品的成功可能說明了其成功具備一些可複製的條件。

3、現有產品呈現社交化趨勢,掌握一定流量入口或可突破瓶頸

另外頭條系在社交化上也並非初次嘗試,頭條也嘗試過搶紅包、社區問答等方式進行社交化,雖然收效甚微,但是多個方向的嘗試使得頭條會員系統得到了積累,沉澱了部分用戶。掌握一定的流量入口的頭條可能只是缺少一個將這些用戶串聯起來的機遇。再者頭條的用戶是以興趣為導向聚集的,熟人之間的社交關係可能在初期難以建立,但是相同興趣用戶之間的社交關係可能可以被輕易捅破,依靠飛聊建立起社交聯繫。

騰訊生態牢不可破 社交香餑餑能拱手讓人?

微信在短視頻上與頭條相比落後一程,但是依然不願意放棄該領域,和湖南衛視合作定製短視頻綜藝“快樂哆唻咪”,用網綜“創造101”助力微視直拍,騰訊音樂也鑲嵌入微視入口。在資訊方面微信公眾號也從野蠻生長走向精品化。內容領域騰訊用自身生態織出了一張密不透風的網,為不過是為了繼續維護自身的社交優勢,由社交建立起帝國的騰訊怎麼可能將這塊香餑餑能拱手讓人呢?

1、從QQ到休閒遊戲,壟斷熟人社交網絡

騰訊第一個產品就為它今後的發展定下了基調,QQ的發展使得騰訊積累了中國最全的社交數據。儘管QQ是模仿即時通訊鼻祖ICQ的一款產品,但是它是中國第一款具備互聯網思維的產品。因為能夠將用戶信息保存在雲服務器中,用戶切換電腦信息也不會丟失,所以得到快速發展。之後騰訊依賴QQ社交數據優勢開始了遊戲領域的探索,並且屢試不爽,即便是抄襲的遊戲也經常能超遠原創。而微信的誕生更是沿襲了騰訊壟斷熟人社交網絡這一優勢。

2、微信功能已經做到全面完善,無需第二個微信

儘管微信依賴QQ的用戶鏈條,得到快速發展,但是不能否認微信本身是一款優秀的產品。微信推出的時間切合互聯網朝移動互聯網發展的轉折點,並且在推出的第一年內就快速更新11個版本,平均每個月更新一次,在功能上完成了對競爭對手的超越。微信也走過彎路,但是當時競爭環境相對寬裕。而頭條現在再做社交產品,只要方向有一點偏差,都將浪費巨大機會成本。現在的微信體量巨大,但依然在有節制的引導著用戶的使用習慣,用戶表情、微信二維碼、小程序等等功能仍在完善。

3、沒有大的通信變革機遇,移動互聯網時代差距難縮小

微信的發展抓住了通信變革的機遇,才能有質的飛躍。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的轉變期存在空白空間,同時也存在通訊收費和移動網絡免費這一驅動力才使得微信實現野獸般的成長。通訊從4G朝5G升級,對大眾而言這隻有網速的差別,也就是說現在不存有機遇的巨大的通信變革。即便頭條的飛聊存在一定的發展空間,但是在已經穩定的格局下微信已有優勢難以不借助外力被縮小。

飛聊肩負頭條社交重任,對頭條內容生態的發展至關重要。雖然頭條具備一定技術特色,和流量入口,但是面對微信這一強大對手,想要顛覆其壟斷地位,不借助巨大變革機遇這一外力,幾乎是不可能。但是互聯網時代,從來沒有定局,變化往往就在頃刻之間。或許現在頭條藉助飛聊的社交積累,等到將來顛覆機遇到來之時,這些積累將成為反轉的關鍵要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