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說海底撈疫情漲價是超級敗筆?

於海青


臭棋,敗筆,歪招!

在這場關係到人類共同命運的“抗疫”戰爭中,“海底撈”前段時間,無一例外地陷入了關門停頓的狀態。可能是急於補償以前停業的損失而漲價吧,也不排除借餐飲業復工風潮而擴大市場佔有率。就純商業而言,無可厚非,甚至不乏精明之處,也體現了對市場規律的尊重!

不過審時度勢,這確實是超級敗筆!首先違反了國家目前出臺的相關政策,洶洶的疫情之下,國家對於較早恢復營業的大型連鎖餐飲企業已有減稅措施。顯然這是在彌補餐飲企業因疫情影響而導致的損失。也是避免市場混亂,維持物價的方法。最終目的是讓企業早日恢復生機與活力,讓成千上萬的農民工有業可就.

就是說,政府對大型連鎖餐飲企業所處的狀態瞭如指掌,海底撈根本不用多此一舉。結果呢?弄巧成拙了,現在輿論譁然,想來,對其業績應該有不小的影響!

這次抗疫是全民族的戰爭,疫情面前,企業、事業、社會團體甚至個體企業,都紛紛向重災區伸出了熱情的雙手,積極地捐錢、捐物、甚至親自投身於抗疫一線,做無償的志願者。因為國人都理解國家的難處,自願為抗疫作貢獻。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次在中華兒子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連外國人都感佩!

可就在國人舍小家顧大家、同仇敵愾、共同抗擊疫情的風口浪尖上。海底撈就“疫情”風勢,開始漲價。作為知名的大型連鎖餐飲企業首先想到的是自身的利益。缺乏大局觀,有點要發“發國難財”的意思。結果,引起了口誅筆伐,也就要“自作自受了”。活該!

好在能猛回頭,希望其他企業能引以為戒。


希望星晨58298869


疫情期間,被影響最大的就屬餐飲業了。關門三個多月、幾乎都虧損,店家為了減少各種開支、幾乎都關門歇業了。但也有在此期間想扭轉虧損局面的店家。有的海底撈店主在此期間,以為報個冷門、標個高價餐譜就能吸引顧客前來消費,誰料想無一人光顧。漲價設想成了超級敗筆。


狐仙大姐攝影


海底撈屬於較早恢復營業的大型連鎖餐飲企業,其“漲價行為”有其兩點考慮,一是企業本身收入大幅減少,成本大幅上漲,急於補償損失和穩定企業;二是想借目前各地疫情防控不同,復工餐飲企業仍然有限時期推高市場佔有率;這兩點想法本身沒錯,符合市場規律。但做法大錯特錯!首先與國家目前政策相悖,疫情壓力面前國家減稅降費減輕企業負擔,平抑市場物價,最終是為了讓老百姓還能有工作,有收入,生活穩定。其次疫情面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團體甚至個體,都紛紛捐款捐物,做志願者。盡其所能同心協力抗擊疫情。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裡,根本沒有想到自身的利益。而海底撈卻僅從自身利益出發,沒有大局觀念,說輕一點,老百姓困難時還“落井下石”,增加老百姓負擔;說重一點,有點“發國難財”的意思。

不過知錯就改,還算“真君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