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在外人面前喜歡貶低自己的孩子?

Right^岸


1.情感忽視:父母和孩子沒有建立起健康的情感連接,父母在情感上並不關注自己的孩子,並沒有把孩子被當作一個有自主意識的獨立個體,更多時候是當作父母的延伸、私有物品,甚至是負擔。\r

2.從人格上來講,這種類型的家長是低自尊型家長,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而貶損自己的孩子以避免可能出現的不良表現帶來自尊的傷害。\r

3.從認知上來講,這種家長具有思維定勢,以過去的經驗判斷孩子當前和未來的表現,更多關注於孩子的負面的表現,而看不到好的方面,也提不出改善的方法,不斷的通過負面評價可能會導致孩子的自我表現更差來印證自己的評價,更強化了思維定勢。\r

4.從畢生發展理論來看,該家長表現出對孩子缺乏愛心和關懷,可能因為家長本身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沒有建立起安全依戀,從而無法表現出對自己孩子的親密感。\r

5.從心理動力學的理論來看,父母對孩子的極端要求是一種投射的防禦機制,即把自己在生活中的能力不足和遇到的困難歸結到孩子的身上,而對孩子過分貶低。


家庭養育研究者


你好,父母在外人面前喜歡貶低自己的孩子,這個是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息息相關的。中國社會一直很推崇的一種人是:謙謙君子。


什麼是謙謙君子呢?就是謙虛謹慎、能嚴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因為這種文化的影響,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這樣的人,所以古人對妻子的稱謂是“賤內”,孩子的稱謂是“犬子”。


這是在古代。雖然現在已經改革開放好多年了,但是這種傳統文化的影響力還是根植在人們的潛意識裡面。所以,在外人面前會表現的很謙虛。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總是這樣在外人面前批評自己的孩子,對孩子自尊心的發展是不利的。總是批評而沒有受到表揚的小孩會更沒有價值感,對自己不夠自信。也會讓小孩子感到不知道怎麼和別人相處。

時代在變,建議父母們也要改變思維哦!

【答主簡介:中國心理學家大會,中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心理學盛會,3000國內外心理學行業權威專家、從業人員、心理學愛好者齊聚一堂,從前沿理論到經典療法、實踐應用,應有盡有,想要更多瞭解,歡迎關注中國心理學家大會官方賬號,微信號:psychforum 新浪微博:中國心理學家大會】


中國心理學家大會


其實這種情況在生活中真的很常見,特別是在農村,因為在農村,鄰里鄰居沒事就坐一起聊天,在聊天的時候基本都要提及到孩子。在提及孩子的時候,很多時候是“貶低”自己的孩子。

一方面:

父母在外人面前主動“貶低”自己孩子的時候,並不是真正的說自己孩子不好,恰恰相反,是想要證明自己孩子的優秀。

因為,不管孩子什麼樣,混的好不好,在父母眼裡都是最好的。孩子對於父母來說就是優秀的代名詞,即使嘴上不說。

父母只所以在別人面前主動“貶低”自己的孩子,其實是想讓別人誇讚自己的孩子。父母一般都是在熟悉的人面前“貶低”孩子,在不熟悉的人面前絕對不會說,因為“家醜”不外揚。(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不但不會說,如果不熟悉的人說自己孩子的不是,一定會和對方沒完,一般情況下和陌生人也不會談及到孩子的話題)。

在熟悉的人面前“貶低”自己的孩子,對方一定不會“落井下石”,一定會通過“貶低”自己孩子來“反駁”,或者直接“反駁”。就這樣,雙方几個回合下來就是“雙贏”,心裡都很高興。

另一方面:對於一些父母來說,在別人面前“貶低”自己的孩子,是一種謙虛。

因為,很多父母在別人誇讚自己孩子的時候,心裡非常高興,但是不知道該怎麼回應,於是就通過“貶低”一下自己孩子來回應。

還有一些父母總是在熟悉的人面前,提及自家孩子的“醜事”,或者說揭短(一般是小時候的事情,很少是現在的),如:小時候怎麼怎麼了,幹了什麼什麼,等等。其實父母總是喜歡提及這些,是因為孩子這些事,在他們看來是孩子最可愛的時候,也是他們感到幸福的時候。

大部分父母很少誇讚自己的孩子,很多時候就算承認孩子變得很優秀了,也不會表達出來,只會私下裡高興。但面上會“訓斥”孩子,以防止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