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片土地連不在一起是否影響農業機械化乃至現代化的發展?

登高望遠9G


土地碎片化,哪有現代化?實現土地集中連片勢在必行

家庭聯產承包制大大激發了農村活力,改變了農村的落後面貌,實現了我國農業、農村偉大變革和快速發展。現階段,聯產承包一家一戶分散經營所帶來的土地碎片化的弊端日益凸顯,已經成為農業現代化的“絆腳石”、農民致富的“攔路虎”。土地碎片化的弊端主要如下:

一是無法實現集約化。主要表現在無法實現大規模機械化作業導致機械作業成本難以降低;無法實施集中病蟲害統一防治導致病蟲害難以控制;無法實現現代農業技術大面積推廣和集約限制穩產增產;難以實現綠色有機導致效益難以提升。二是無法實現規模化。土地碎片化就不能實現規模種植,無法實現規模效益,難以形成成本優勢;無法實現單一品種種植,無法形成價格優勢。例如:單一品種玉米價格比普通玉米每斤高出0.02——0.50元不等,由於分散經營,這種收益無法實現。三是無法實現標準化。土地碎片化使作物品種、品質千差萬別,無法實施統一標準,無法構建溯源體系,無法打造品牌。四是嚴重製約產業化。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富裕最終還是要落到產業興旺。土地碎片化無法保證農產品數量、質量、價格的穩定性,制約下游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產業項目難度增大,制約和限制了產業發展。

土地碎片化無法現代化,實現土地集中連片勢在必行。實現土地集中連片要做到“五動”。一是政府推動。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深入調研、總結經驗、結合實際制定相關政策,大力宣傳組織,積極推動農民實現實現土地集中連片。二是產業帶動。要發揮農產品加工企業的龍頭作用,通過訂單農業與合作經營帶動農民實現規模經營、標準化經營。政府在這方面應該給予政策支持。三是市場驅動。充分發揮市場的價格槓桿作用,讓農民嚐到土地集中連片帶來的好處驅動農民實現土地集中連片。四是基層發動。基層黨組織要發揮戰鬥堡壘作用,組織、發動農民實現土地集中連片。五是農民行動。實現土地集中連片不能搞行政命令,不能搞“大幫哄、一刀切、拉郎配”,要堅持農民自願,最終要靠農民的自覺,要提高農民認識,教育引導農民自覺實現土地集中連片。

實踐中,合作社作為新型農民合作經營主體是實現土地集中連片有效形式。


山寨農夫2020


估計題主的“農業機械化”指的是大型農業機械。如果要在農村實現大型農業機械,小片的土地還真是難以實現的。

如果是廣義的農業機械化,無論是大片土地還是小片土地是沒有什麼問題的。現在農民種地基本上都是機械化了,無論是山區還是平原,從大到小各種機械都有,就連果樹地裡耕地的設備都有。深耕的,旋耕的,播種的,收割的,除草的,噴藥的,式樣各異,價格不等。農民已經從過去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了出來,平時所做的都是田間管理,比如施肥,澆水什麼的,這也是在農村田地裡看不到年輕人的原因。

現在的農業設備體積小重量輕,電動三輪車就可以運送到地裡。操作簡單,速度不快,適合上年紀人操作。只要加入燃料,一個人就可以完成,一天耕地三四畝不成問題。這種情況下根本不用年輕人參與,讓他們出去打工更符合農民的利益。

至於農業現代化與土地的大小沒有多大直接關係。世界農業強國荷蘭,它的土地也是比較碎片的,但人家的現代化程度非常高,農產品出口僅次於美國。主要是農業科技在農業生產的廣泛應用,助推了荷蘭的農業生產。人家的管理人員坐在大屏幕前,就能看到每一顆土豆的生長情況,知道每塊土地的溼度以及肥力狀況等等。因為國情不同,我們不能照搬農業強國的農業生產模式,但結合我們自己的實際,加大農業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和應用,必將是我國鄉村振興的重要措施之一。


河洛夢話


如果要實行機械化耕作,就必須土地集中整合,土地小塊,單獨分散,機械無法耕種,應該將大量的宅基地和土地集中起來,才是農業發展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