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贴“标签”害人害己

纯原创文章,带你从不同角度看世界,初来头条,感谢大家关注。

本文字数:952 阅读时间:3 分钟

年轻人似乎总喜欢给自己贴标签,将自己归类在某一人群中获得安全感。他们热衷于网络上各种自测,星座测试、抑郁症测试、亚健康测试各类层出不穷的自测。根本其科学性有待验证,但是很多人对测试结果“深信不疑”。

原来我是亚健康体质怪不得总感觉身体昏沉;难怪我最近心情不好,原来我有抑郁症;星座说我最近运势不佳,害的我最近工作老是出错。他们给自己贴上各种标签,来让自己的很多荒诞的行为合理化。

现实中,很多抑郁症来访者让咨询师有种无力感,他们从心里抵触别人的帮助,不愿意配合。他们认定自己就是“病人”并倾向相信抑郁症很难治愈,我根本无法康复。这类人不仅在治疗上存在很大难度,而且就算治愈,后期复发的概率也会很高。

乱贴“标签”害人害己

他们一旦给自己贴上“病人”的标签,会用“有病”来“合理化”自己的所有行为,也会验证“我果然是病人”“我果然与其他人不一样”“我果然很难治愈”,情绪又全面崩塌。

合理化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即表示,你可以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解释,以缓解难以承受的压力。当我们总想把事情合理化的时候,就会生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解释让人痛苦的事情。

抑郁症与很多负面情绪相关联,不受标签影响的人出现负面情绪时,他们会积极调整。而不是第一时间用抑郁症来合理化自己所有的负面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做了一个实验。随机把孩子分成两组,完成三轮拼图任务。第一轮很简单,几乎所有孩子都出色完成了。一组孩子得到了智商的夸奖“你拼图很有天分,你很聪明”,另一组得到了努力的夸奖“你刚才非常努力,所以表现的很出色”。

第二轮让孩子自己选择难度,一种比上一轮难,一种比上一轮简单,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难的,而被夸聪明的孩子,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

总被夸聪明的孩子,会害怕困难和挑战,他们担心挑战失败,暴露自己的不聪明。

第三轮,题目很难,孩子们都失败了。但他们的反应完全不同。被夸努力的孩子尝试各种方法解决难题,也能坦然面对失败,觉得自己需要更加努力。而被夸聪明的孩子,做不出难题就很沮丧。

这就是标签的“魔咒”,你信什么,你的信念就能决定你的行为趋向,结果也会向着你的信念发展。

有时我真想对那些认为自己格外独特的人说一句:你确实与其他人不一样,人跟人都不一样,但也没有达到无法治愈的地步。那些容易被标签影响的人是希望有个“抑郁症”的标签来解释和理解他的很多行为,同时这类人去掉自身标签的难度也比较大。他们也喜欢用这个标签来区分正常与非正常,可能还会建立一个评判机制。

乱贴“标签”害人害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