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詩和遠方,我更喜歡與你一日三餐

飲食文化裡,我最喜歡《飲食男女》裡面的故事。沒有跨越山和大海的深夜暴擊,有的只是每天一日三餐的平淡與操持。

我為你洗手作羹湯,你為我黃昏粥可溫?小小的溫情掩蓋在一道道平淡的飯菜裡,沒有詩和遠方的浪漫,卻自有一番幸福滋味在裡面。

比起詩和遠方,我更喜歡與你一日三餐

圖:《飲食男女》


壹|關於我喜歡你

喜歡一個男生,最喜歡送的總是和“吃”有關。

從一盒巧克力到一個水果蛋糕,從一包紙皮核桃到一箱贛南臍橙,可能只是某天精心挑選的一個蘋果或者三兩個造型可愛的喜之郎......,總之,哪一段時間我喜歡什麼,可能就會送些什麼。

也沒有什麼特殊的節點暗號,單純就是自己覺得好吃,忽然就想給喜歡的那個人也分享一下!

比起詩和遠方,我更喜歡與你一日三餐

圖:《飲食男女》


《小情書》裡,朱湘給琦君寫信:

“你寄的魚肉路上怕會壞了,不值得。

不過夏天羅先生來,我可以託他在泰豐買些帶來。

如上海沒有,你就寄三四個菌子罐頭託他帶給我…”

蕭紅給蕭軍回信:

“你的飲食我想還是照舊的。

餅乾買了沒有?多吃點水果。”

“我在東安市場吃飯,每頓不到兩毛,味極佳。

羊肉一毛錢,再加兩人花捲,或來個炒素菜,一共才兩角。

可惜我對著這樣的好飯菜,沒能喝上一盅,抱歉。”

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美食和愛情,一個走胃,一個走心。

那些合乎了你胃口也合乎了我心意的食物,許是一場緣分,期許相惜。

貳|關於下廚這件事

這些年,見慣了風花雪月的朋友、聊遍了大江南北的美食,可記憶裡最溫暖的畫面還是七八歲和父母一起做飯的小廚房。

幾平米的一個小屋子,每天藏著的都是睜開眼睛就期盼的驚喜。偶爾撒嬌看到電視上美食節目介紹的食物,也會央求爸媽做一兩道出來。

不忙的時候,爸媽就一人和麵、一人切菜,嫋嫋升起的白煙,和其他人家沒多大區別,一個孩子在兩個大人間穿梭嬉鬧。

偶爾也會有吵架的時候,但灶火一升,甚至互相併沒有示弱的話語,一碗臥著雞蛋飄著綠油油青菜的細面裡,彼此就默契的不再多說,重新握手言和。

一日三餐,五穀雜糧,七情六慾。彼此默契的吃喝,是煙囪配音的情歌,脈脈一生。

比起詩和遠方,我更喜歡與你一日三餐

圖:《飲食男女》

工作之後,基本每週會去超市一次,忙碌了五天之後,特別希望能用美食治癒一下自己。

朋友多的時候,會很高興。有分享的人,便有了食的興趣。

很多時候,一個人夾箸,即便炒爆燜焗、清蒸紅燜,也會嘆胃口寡淡,無人念伴。

吃是本能,食是情趣。

飲食男女,好不好吃,快不快樂,感性總比理性來的靠前。

叄|關於一起吃飯的人

《喜歡你》的男主說:

吃飯是一件很私密的事。

可認識了你,我才覺得倆人對坐很溫暖。

記得大學時候,有一好友。所學相差甚遠、地域一南一北,但總能吃到一塊。

偶爾遇到一個合乎心意的店面,總會留出一絲提醒:不錯的店,下次可以約著一起來吃飯。

飯桌上,總會有談不完的話題,兩個原本還算正經的人一不留心在吃飯的時候,就淪落成了段子界互相嘲諷的最佳損友。

如今,吃的什麼都忘了,但想起來的都是一片歡聲笑語的記憶。

我們都不是一個好的傾聽者或訴說者,但在一起卻總有聊到停不下來的話題。

比起詩和遠方,我更喜歡與你一日三餐

圖:《飲食男女》

不能否認。志趣相投的兩人,一起分享食物,一起慰藉孤獨。而不同頻的雙方,即便咫尺相坐,也各自心事暗藏。

唸書的時候,聚餐總是一件讓人苦惱的事。

有些人,對所有的食物都表示OK,把吃飯當行軍打仗,吃這個說太貴,挑那個嫌費時。挑來挑去,最後兩手一攤:我都行,你決定。

一頓飯還沒吃就倒了胃口。

真是掃興!

所以,如若遇到一個合乎心意的”吃伴“,那就放下手機,關上電腦,一起約個飯吧。

沒準,能夠一直一直吃下去,直到地老天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