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5000元為中等收入群體”,90後每個月多少工資才算正常?

1月25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中提到:

低收入群體在2000元以下;中等收入群體在2000-5000元;較高收入群體在5000-10000元;高收入群體在1萬元以上。

由此引發熱議,大家對號入座,特別是現在社會的工作主力“90後”,在調侃這份報告的規劃的中等收入不合理的同時又感到深深的焦慮

“2000-5000元為中等收入群體”,90後每個月多少工資才算正常?

為什麼呢?無非還是有種自己掙得很少的錯覺!錯覺從何而來?

錯覺一:自媒體聚焦,軟文販賣焦慮

咪蒙有門課,叫“教你如何月入五萬”,報名的人很多;

在抖音裡,類似“教你輕鬆月入過萬”等小視頻裡,總是有一大票人駐足觀看;

微信公眾號總會見到類似於“畢業三年,在北京買房”的文章

頭條、百家號總會有“年薪百萬的人說...”的文章

“2000-5000元為中等收入群體”,90後每個月多少工資才算正常?

很多人本來挺滿意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現在的工作,但這些軟文看著看著,就會慢慢的變得焦慮起來。

相信我,以上這些文章或視頻就是在通過販賣焦慮而賺取他們想要獲得的利益,很大可能他們這些人還沒有你掙得多,文章可能都是經過誇大修飾寫出來的,如果你不看這些文章,可能他們會掙不到一毛錢。

“2000-5000元為中等收入群體”,90後每個月多少工資才算正常?


錯覺二:父母口中的“你看別人家的孩子...”

每逢過年回家,總少不了家裡父母親戚的“親切問候”:月收入多少啊?

正當你回答他們的問題並想展望一下來年的計劃時,她們會立馬話題一轉:“你看那誰誰誰的兒子,剛畢業半年就當上了公司高管,現在月收入上萬。”

可能,到了下一家,你就會成為她們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你看那誰誰家的孩子,現在工作很好,發展很好。”

可能老一輩人會覺得“貶低你”是為了更好的“激勵你”吧,不然為什麼從小到大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總是在各方面都你要優秀得多?

“2000-5000元為中等收入群體”,90後每個月多少工資才算正常?

錯覺三:生活成本過高

2018年,最後一批00後都年滿18歲了,90後大部分人也都踏入中年人行列了,作為家庭的中流砥柱,都開始擔負起養家餬口的重擔。

當買房成為90後最大的經濟負擔,當贍養老人、生育兒女成為你將要扛的責任,這是我們無法避免的,作為90後的我們會感到巨大的壓力。

但是,別太焦慮,回想我們的父輩母輩奮鬥的時期,不都是一無所有,現在還不是將你培養成才,一家人衣食無憂、幸福美滿。

所以,只要你踏踏實實努力,社會在進步,你的收入也一定會提高的。

再說到生活成本高的問題上來,的確,目前在一線大城市裡面,就算月入過萬都不能保證自己的生活質量,更別說買房立足。

但是,如果回到自己家鄉發展的話,工資雖然說要低一些,但買房和生活應該不成問題吧?

是選擇低工資高生活質量,還是高工資低生活質量,這就取決於個人了。

“2000-5000元為中等收入群體”,90後每個月多少工資才算正常?

回到正題,90後月收入多少才算正常?

我的答案是:

一線城市:7500-12000元

二線城市:4500-10000元

三四線城市(縣城):3000-6000元

當然,這個數據不具有權威性,這是按照收集我周圍朋友的月收入和生活質量而統計出來的。

我想說的是,生活中的確有比我們收入高的多的同齡人,拿著百萬年薪的人也不在少數,但每月拿著很低工資,在生存線徘徊的也不在少數。作為90後的我們,不止要努力掙錢,也要丟掉焦慮,知足常樂才是我們該有的心態。

“2000-5000元為中等收入群體”,90後每個月多少工資才算正常?


再多說一些:

同樣是90後,為什麼有的人已經成了“人生贏家”,而許多人還在“天天哭窮”,90後的我們,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現狀,定個客觀的目標,並以此前進:

想要多賺錢,那就少看軟文,多學習一些技能;

工作不高沒關係,積土成山,嚴控支出;

如果有能力,理財和投資也能幫你規劃未來的生活;

最重要的一點,心態最重要,知足常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