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现实一击:续航不足,电动汽车到底能不能买?

现实残酷,不堪一击!

2018现实一击:续航不足,电动汽车到底能不能买?

半月来,雾霾遍及整个京津冀以及华北,甚至扩展到中部和西部地区,再次让众人的目标聚焦到环境治理问题上。

随着,各地方政府的环保压力剧增,各个城市近年来大力发展新能源交通工具。

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电动汽车,也成为管理者力推的出行方式,共享单车更是借着环保和资本的东风,刮了个龙卷风

虽然,龙卷风过后,能看到的只是一地鸡毛。但毕竟,共享单车在民众低碳出行习惯的培养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功不可没。

此外,最令人关注的,就非电动汽车莫属了。

10年发展,一地鸡毛

电动汽车的推动和发展,已经超过10年。但10年来,电动汽车并没有真正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传统板块,特斯拉、比亚迪之后,是北汽新能源、知豆、众泰,再之后是江淮、江铃,然后还有根本算不上电动汽车的老头车:雷丁、御捷等。

其中,除了特斯拉,作为家里有矿、钱多人傻、脑袋被门夹了的IT男玩具用品,被标签化之外,其余品牌都土的掉渣,没有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一点好感的痕迹。

而传承特斯拉“大玩具路线”的指导方针,互联网品牌又玩起来“造车新势力”。

“新势力”种族计划为电动汽车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打造凤凰级产品。可惜一不小心,插上的,却是一对鸡翅。

拿不到牌照,没有生产资质,无法上路等一系列问题,让新势力品牌放下高姿态,认真分析市场,深度剖析自身的不足,向政策低头

李想的车和家老头车,更是死在了去往欧洲的路上。

2018现实一击:续航不足,电动汽车到底能不能买?

这张算是“遗照”吗?

而蔚来、FF等一系列新势力品牌,在经历了无数次跳票之后,才恍然发现,原来造车和网站上线不一样,有bug是不能开上路的。

网站有bug顶着用户的骂,改改就是了,反正这帮愚蠢的人类很善忘。但汽车不行,出了bug,出了人命,是要出大事的。

韭菜的命,也是命!

如果说部分城市,借助“电动汽车不限牌、不限号”等政策推动,做到了消费者的知识普及,那么,除此之外,我们听到的,都是关于电动汽车的吐糟:续航差、体验差、充电桩少、充电时间长等。

花了不少钱,还操更多的心,叫谁,都不会愿意。

毕竟,除了乡镇无业小青年留守大嫂们,城里的人都很忙。

有折腾充电的劲,看看脑残综艺多好。

疯狂的电池,繁荣的假象

这一系列问题,基本都集中在核心部件“电池”问题上。

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心脏,是动力之源,与电机、电控并成电动车三大件。

想想也是,一个人的心脏不好,就是长得再光鲜亮丽,也是不能长命的。

不长命的人,委以重任,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可偏偏,电动汽车这颗心的活力,很难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尽管很多品牌,在宣传中叫嚣自己的产品能达到300km、400km的续航,更有豪言,要做续航1000km的车,但对消费者来说,续航的焦虑始终如鲠在喉

真正排除冬天低温环境续航减弱,夏季空调使用电量快速消耗等问题,一辆车充满电,真正能跑200公里,都算是瘸子里面拔将军了。

而相伴的,充电问题,更是令许多买了车的人狂躁不安。

不少傻缺的营销部门,打出“10分钟充满80%”之类的宣传,让人内心深处一寒,心中划过一丝凛冽!

电动汽车不是手机,“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背后,是透支电池寿命

一部屌丝手机的更换频率大约是1-3年,而你花几十万买一台车,也准备两三年就扔了吗?

快充技术对电池的伤害,在这里不做展开。这种兴奋剂式的营销,不仅自身饮鸩止渴,更是把整个行业脱下了水。

目前电池技术最好的,是三星和松下,但产能有限,价格昂贵。

所以,不是所有品牌,都用得起。

除了比亚迪自己能给自己配电池(比亚迪老本行就是造电池),其他品牌要量产,就必须有电池才行。

于是,前几年,很多主机厂都找比亚迪谈,“哥哥,卖点电池给我们吧”

但比亚迪考虑到战略卡位,拒绝给其他品牌造车的机会。

又于是,有了现在牛逼哄哄的“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卖电池,是真的赚钱,但宁德时代的电池能量比?只能用呵呵来表达我们的心情。

2018现实一击:续航不足,电动汽车到底能不能买?

我笑了吗?

在宁德们的支持下,国内有了更多的电动汽车,企业也造了很多可以拿国家补贴的车。

就这样锂电池产能过剩了。但是,技术却迟迟没有发展。

但是没办法,凑合着用吧,三星松下电芯太贵了,采购大户特斯拉为了摆脱电池供应束缚,都准备自己造电池。

可高科技这种东西,不是你有这个心,就能马上干掉对方的,需要的是实力,甚至是时间。

三星松下锂电池是三元锂材料,性能好、能量比高,但是对技术要求也要,产品的一致性和电池管理要求也高。

一旦做不好,就会爆个炸、爆个炸,或者爆个炸的,杀伤力十足。

所以,电池不是乱造的,模仿也不是乱来的,相信大家也有看到过一些电池爆炸的新闻,做铅酸最大的公司天能,迫于市场压力布局锂电,开年3月,其所配的电动自行车电池就出了事。

教训是惨痛的,“子弹般”的电芯满天飞,如果你恰恰坐在车里,可以自己脑补一下画面。


所以,退而求此次,三元锂材料的电池基本都不敢做了,那就弄个磷酸铁锂的,糊弄一下,毕竟也是锂离子电池嘛。

成本也低,利润又高,有钱不赚王八蛋!

至于消费者的焦虑,先等等吧。过不了多久,你们就习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