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和註冊制終於落定!可能會有這5大方面的創新

作者:李康研報(likangyanbao)

昨天資本市場發生了一件大事,通過了關於設立科創板和試點註冊制的相關文件。具體的這裡就不介紹了,不然內容不讓通過。我們具體來說說其中的規則,和對資本市場的影響。這次科創板的決策層次之高、優先級別之高,在資本甚至金融領域可能都史無前例。不同於創業板、新三板等的程序,預計科創板的進程會大幅提速,科創板總體方案、實施意見可能近期即可公佈,落地實施指日可待。同時,總體方案獲批表明科創板頂層設計基本成型,科創板的定位、原則、路徑、步驟等關鍵問題基本確定,預計科創板在2019年上半年即可初步成形,2020年階段性成熟成果可期。

科創板和註冊制終於落定!可能會有這5大方面的創新

指出了科創板的戰略地位,支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強調了科技創新、核心技術。註冊制是穩步的,發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基礎制度是全新的,發行上市以信披為中心。這些方向、原則等與我們之前的預期與建議基本一致,有利於科創板等的建設。對此我們大概預測或者建議一下具體操作:

常用社交平臺,分析了醫藥類公司,李康研報,提問交流。一、三、五公司,二、四、六讀書學習,七行業策略。

一是註冊制

不同於A股的核準制,註冊制要求交易所審核,證監會報備、給批文。發行時間在批文內由企業自主決定。所有的審核都是問詢制,原則上6個月審核完畢。簡化募投項目的限制,增發和重組逐漸取消審核。註冊制的信披更看重真實性等,同時要匹配退市制度。科創板對退市的標準可能會更高,更為具體,退市的比例比現有A股要高很多,因為註冊制意味著只要是內容形式合規都可以上市的,不需要排隊和更高的門檻。註冊制和退市制度是一個匹配關係,就像美國的資本市場,每年的退市率都是非常高的,可以維持資本市場的優勝劣汰。退市制度和註冊制度一個是進入市場化,一個是退出市場化。只有進、退兩項市場措施緊密配合,市場才能形成活水。

二是上市標準

科創板和註冊制終於落定!可能會有這5大方面的創新

財務上突破盈利為主的標準,科創板可以從市值、盈利、收入、現金流、研發佔比等角度出發,指定多套上市標準,如:第一套市值10億元以上,連續兩年盈利、兩年累計扣非淨利潤5000萬元,或連續一年盈利、一年累計扣非淨利潤1億元;第二套市值15億元以上,收入2億元,三年研發投入佔比10%;第三套市值20億元以上,收入3億元,經營性現金流超過1億元;第四套市值30億元以上,收入3億元;第五套市值40億元以上,產品空間大,知名機構投資者入股等。從行業角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和新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生物醫藥和技術服務五大領域中的企業將受重點鼓勵。企業層面,券商推薦的企業需要滿足四大要求:一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相關技術突破國際封鎖;二是相關技術是企業收入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企業主要收入來源於其技術;三是具有成熟的研發體系、研發團隊;四是具有成熟的商業模式。

三是股權結構

發行制度層面,科創板應允許同股不同權(一般為AB股結構)企業上市。AB股的設計結構一方面保證了投資者的受益權,另一方面保證了創業者充分的控制權,在科創類企業和海外都有廣泛的應用。從其他市場看,目前港交所已通過修改上市規則,接受同股不同權創新公司上市。目前符合國家戰略支持的很多創新類公司普遍存在AB股結構(包括不少已經海外上市的公司)。應及時做出調整,允許這一類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據報道,科創板紅籌架構和VIE架構尚在討論過程中,目前看是可行的。同時,科創板會牢牢盯住"科技+創新"的國家戰略,立足於科創企業的特點和需求,提高資本市場對接科技創新企業的能力,包括提高對協議控制、不同投票權架構和企業盈利情況的包容度。

四是投資者准入門檻

科創板和註冊制終於落定!可能會有這5大方面的創新

要建立專業投資者、機構為主的市場準入機制。從當前的證券交易來看,主板投資者並未設任何門檻;創業板投資者要有2年交易經驗;滬港通要求投資者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資產不少於50萬元;新三板要求投資者要有2年股票交易經驗且證券類資產市值不少於500萬元。參考上述標準,借鑑國際經驗,科創板的投資者要以專業投資者為主,個人投資者需要有50萬元-100萬元金融資產,至少2年以上的相關投資經驗。

五是交易制度

在二級市場交易環節規則方面,科創板長期應當與成熟市場接軌,實行T+0、無漲跌限制、熔斷機制、放開槓杆等的交易制度,以保持二級市場相對的活力與效率。初期在交易層面可在上交所現有制度上增加科創板的制度,執行T+1制度,保留漲跌幅限制,但漲跌幅限制或適當提高至20%,並允許適當加槓桿。六是監管新。科創板的監管應從事前、事中、事後三個方面進行強化。對於科創板上市公司,要進行事前的廣泛宣傳、充分的信息披露與買者自負的風險提示,將投資者保護的行動進行前移,使其在進入市場之前對風險有充分的預知。在市場交易過程中,應嚴厲打擊虛假信息、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各類違法行為,為市場交易創造公平、公正的環境。強化事後監管,對於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可以設計保護投資者的案件訴訟制度,以此形成對各類市場違法行為的有效威懾。

最終總結

長期來看,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重大增量改革,預計科創板對現有市場會產生競爭性作用。增量企業融資需求,需要增量的資金與機構投資供給,也需要金融服務加速開放來配合。中期來看,創業板、新三板等的優質企業多了新的資本市場方向,融資、交易更有利,部分估值中樞將上升。短期來看,一些創投概念的炒作會逐漸迴歸理性,領先的創投公司有望兌現收益。

我是李康,感謝您的瀏覽轉發。李康研報,既要讀萬卷書,也能行萬里路,還將尋風口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