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賢成聖,作仙作佛的必備品質!

道家和佛家把貪嗔痴看做三毒。貪嗔痴是危害眾生善根的毒藥,是障礙眾生成仙、成佛的毒魔。

【1】不貪

(1)不貪飲食,飽腹即止。

(2)不貪身欲,恬淡安神。

(3)不貪妄求,應求聖道。

當年佛祖修行的時候,也僅是託缽化緣,飽腹而已,並不貪求大魚大肉,吃得有多飽。現在的人生活水平好,大魚大肉,而且撐得飽飽的。大魚大肉的飲食習慣,讓人的體質偏向酸性,就很容易受六淫邪氣——風、寒、暑、溼、燥、熱的侵襲,很容易出現痰飲——體內水液停止不得輸化的一種疾病,患痰飲的人胸肋支滿,口中津液分泌不足,容易頭暈目眩,氣短心悸,形體一下子變瘦,小便不利。有的人還會身體疼痛而沉重,肢體水腫痰多白沫,還有咳逆無法安寢。還容易產生蛀牙。年紀大了,還會患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高膽固醇等疾病。無論在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會帶來不安寧。老子亦有云:“餘食而贅形。”講的也是貪著飲食,對身體非常有危害。常言道:“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是有道理的。解剖人生,大家可以發現這種闡述是一種客觀的總結,並非消極的說法。人們習慣先樂後苦,生時,一絲不掛。死後,分文帶不走。有必要明知而故犯。不如皈依聖教,參悟大道,進入不可思議的境界,超脫凡俗的物質和身欲的束縛,體會無法言說的無極大道,從而快樂無盡。

成賢成聖,作仙作佛的必備品質!
【2】不嗔

(1)不怨於天,不尤於人。

(2)縱隕身命,不生嗔恚。

佛祖過去修行的時候被歌利王割截身體,一點嗔恨之心都沒有。佛祖體證無一物為自己,故成就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境界,佛祖以這樣的因緣超脫世間五濁——見濁、命濁、煩惱濁、劫濁、眾生濁,從而證得無極大道。也就是要體證無極大道的一個條件就是無嗔,如果還有嗔就是有“自我”的存在,還把肉身當做真正的自己,從而無法與大道融為一體,無法體證大道,就會永遠受到有形的束縛,就會煩惱不息。

成賢成聖,作仙作佛的必備品質!
【3】不痴

(1)不痴迷肉身不滅這樣的虛妄追求,肉身是因緣和合的形相,看是有,但畢竟空。

(2)不痴迷淫樂之事,淫樂皆是虛妄和合之事相,看是有,畢竟空。

(3)不痴迷飛天遁地的神通,飛天遁地的神通亦是因緣和合之相,看是有,畢竟空。

(4)淨信因果,即善惡因報的規律是永恆不壞的,看是有,畢竟也有。從而自心清淨,不生痴迷,不生顛倒妄想,不造作過非。

佛祖在講《金剛經》時提到的“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就是為提醒眾生不要痴迷於外相,從而超脫一切相的束縛,從而正確認知人、事、物和理的本來面貌,從而找到真正的自我——明心見性。然後覺他,覺行圓滿,究竟成佛。

[1]道家消滅三毒的方法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遣欲者,應該內觀於心,心無其心;外觀於形,形無其形;遠觀於物,物無其物,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亦無,無無亦無,湛然常寂。

[2]佛家消滅三毒的方法

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風,無二無分別,究竟如虛空,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成賢成聖,作仙作佛的必備品質!

請發表你的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