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正式進場商用前,各路玩家們都在忙什麼

從去年12月開始,我國的5G商用步伐開始加速。先是12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向三大運營商發佈了5G中低頻段試驗許可。緊接著12月19日至21日召開的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加快5G商用步伐”列入明年重點工作之一。之後的本月初,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人宣佈我國即將發放5G臨時牌照。來自最高層和監管層的利好不斷襲來,各路玩家們都在忙什麼呢?

一、有人忙著找合作伙伴

中國廣電將獲得5G牌照成為第四大運營商的消息早已滿天飛。雖然官方並未直接確認或者否認,而且工業和信息化部也未向中國廣電發佈5G中低頻段試驗許可,但是各種信息已經在不斷印證消息的可靠性。特別是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曾表示,中央領導同志高度重視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發展與廣電5G網絡建設。另外,近日河南省政府印發的《5G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明確,“支持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廣電、中國鐵塔在我省落地實施一批5G重大示範工程項目”。其中中國廣電既排位第四,又排位在中國鐵塔之前。因此,無論如何,中國廣電的5G入場券是穩了!

中國廣電即將成為5G新玩家的各種新聞,都一直受到行業人士的高度關注。關注點主要集中在中國廣電發展5G面臨的資金、人才和技術等問題如何解決。對這些各方熱議的焦點,自知困難所在的中國廣電正在積極合縱連橫。2018年12月29日,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與中信集團董事長常振明就中信集團與國網公司合作有關事項進行會談。雙方在會談中表示,將充分發揮雙方優勢、聚合雙方資源,加快思路創新和機制創新,共同推動廣電網絡的整合發展、升級改造和差異化運營,共同探索廣電5G網絡頂層設計、共建共享和運營模式,構建天地一體、有線無線融合覆蓋的數字經濟基礎戰略網絡將共同探索中國廣電5G網絡頂層設計。實際上,早在2017年,中國廣電就和中國中信就共同出資成立了中廣移動公司。工商信息顯示,中廣移動註冊資本金為100億元,其中中國廣電認繳51億元,佔股51%;中信集團認繳49億元,佔股49%。作為廣泛合作的產物中廣移動能夠在5G建設中發揮應用的作用,值得我們繼續觀察。

二、有人忙著籌集5G建設資金

早在2017年,中國聯通就通過混改引入BATJ等互聯網大佬獲得了近800億元資金。當時就有媒體用“780億資金優化4G建設5G”為標題報道了中國聯通混改情況和籌集的資金用途。其實,除了中國廣電缺少人才、資金和技術經驗等困難外,中國聯通也面臨5G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中國聯通王曉初董事長曾在最近幾年內表述“5G投資不能手軟”、“不能再吃4G建設上的虧”,其明顯在於搶抓5G給中國聯通築牢未來競爭基礎。但是面對5G鉅額建設資金需要和中國聯通自身業務和財務壓力,近期王曉初董事長對5G建設也面露難色。

不知是為籌集資金而有意無意提前“哭窮”,還是國家有意全力支持中國聯通自強不謀而合,近期其獲批500億“天量”債券的新聞已經讓行業內外人士大呼沒想到。日前中國聯通發佈公告稱,中國證監會已核准聯通運營公司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面值總額不超過人民幣500億元的公司債券,採用分期發行方式;首期發行自證監會核准發行之日起12個月內完成;其餘各期債券發行,自證監會核准發行之日起24個月內完成。對於此次籌集的天量資金,中國聯通並未明確公佈其用途。不過,有媒體用《中國聯通獲批500億“天量”債券,為其5G發展注入“強心劑”》為標對中國聯通獲取的資金用途進行了推測分析。可以說,混改後的中國聯通在BATJ等互聯網大佬的支持下,經營業績和財務指標持續改善,此時獲監管層批准發行天量債券,其用意無外乎為5G建設提前聚力。

三、有人忙著搞各種5G網絡測試試驗

去年7月份召開的“第三屆5G和未來網絡網絡戰略研討會”上,中國移動首席科學家易芝玲表示,到2018年年底中國移動將建設1000個5G基站。去年12月初,工業和信息化部向三大運營商正式發佈了5G中低頻段試驗許可。中國電信獲得3400MHz-3500MHz(100MHz)頻段的5G試驗頻率資源;中國移動獲得2515MHz-2675MHz(160MHz)、4800MHz-4900MHz(100MHz)頻段的5G試驗頻率資源,其中2515-2575MHz(60MHz)、2635-2675MHz(40MHz)和4800-4900MHz(100MHz)頻段為新增頻段,2575-2635(60MHz)MHz頻段為重耕中國移動現有的TD-LTE(4G)頻段;中國聯通獲得3500MHz-3600MHz(100MHz)5G試驗頻率資源。作為通信行業重要的核心資源,頻譜的發放為運營商規劃了各自賽道。獲發中低頻段試驗許可後不久,中國移動攜手華為率先在北京市CBD區域完成4.9GHz頻段的5G基站測試及驗證,實現單用戶下載速率高達2.8Gbps,為5G商用部署打下堅實基礎。近日與央視合作,中國移動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光華路辦公區率先開通北京地區首個2.6GHz +4.9GHz 5G雙頻網試驗點。經過現場測試,在雙頻設備均開通100M帶寬時,5G網絡下行帶寬能力達5Gbps以上。

中國電信的5G規劃和建設不但沒閒著,而且步伐還是一貫的穩健。去年6月底,中國電信在2018上海世界移動大會上正式發佈了《中國電信5G技術白皮書》,全面表述了其在5G網絡建設上的詳細方案和計劃,對於指導包括設備廠商和運營商在內的通信行業網絡技術研發和發展建設提供了非常好借鑑。去年12月5日,中國電信在成都建成全國最大規模的5G應用示範網。至此,全國首條5G精品環線在成都正式開通,中國電信在全國率先實現5G外場試商用。

四、有人忙著研發測試終端和設備

5G的上下游產業中,除了居中的運營商外,重要角色還有電信設備商和終端製造商。分別遭受美國製裁併被派駐監察員的中興和被拉進設備採購“黑名單”的華為,都在積極謀求5G領域應有的地位。中興正在加速其5G戰略,從5G標準和專利看,中興通訊已向ETSI披露首批3GPP 5G SEP(標準必要專利)超過1000族,累計提交5G NR/NG Core國際標準提案5000多篇;從產品看,擁有5G端到端全系列產品和解決方案;從網絡驗證看,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全球20多家知名運營商合作測試;從行業應用來看,已成立5G行業產品線,大量開展研究。面對設備被禁止採購的“黑名單”,華為表現相當穩重,一方面積極向世界各國闡述自己的立場,另外一方面也不忘記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聲譽。另外,華為的自我鼓勵的做法同樣振奮人心。華為官方對外宣稱其5G基站售出數量超過一萬套,處於全球絕對領先。公開網絡中各種類似“華為領跑中國5G測試,率先完成外場性能測試”、“華為率先完成中國5G核心網安全技術測試”、“華為5G霸主確定:全球廠商中測試得“滿分”,華為又簽下大單”、“華為在“5G”專利已達61項,躍居全球首位!”的新聞報道唾手可得。

除了在通信技術和設備上的不餘遺力外,我國各知名終端廠商也都在加快各自的步伐。去年12月初,在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廣州大會期間,華為、中興、OPPO、VIVO、魅族和小米等終端廠商進行了5G終端發佈。按照計劃,各終端廠商最快將於一季度推出5G終端包括CPE和手機。另外,在5G國產芯片方面,包括華為在內的廠商也都在加大研發力度,而且華為也已經於去年推出了全球首款5G芯片。5G時代各領域的國產芯片能否有所突破,需要各位玩家的深入創新和相互支持。

5G正式發牌進場商用之前,各路玩家早已開始的唯恐落後而各種你爭我搶,是支撐我國搶抓5G全球領先的必要環節。有國家高層教練的實時指導和各位運動員的積極熱身,5G或將很快到來!

5G正式進場商用前,各路玩家們都在忙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