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險有了身故責任,為啥被人說成雞肋?

老話常談,重疾險有了身故責任,還需要買壽險嗎?

這個疑惑是很多人都會遇到的。

雖然在傳統觀念裡,重疾險保的是大病,但現在重疾險的責任在不斷豐富,從保重疾、輕症、輕症豁免、身故責任,形成了一個更全的保障體系。

在投保了一份有身故責任的重疾險,是否還需要買壽險。

重疾險身故責任vs壽險身故責任

重疾險的身故責任賠付不是絕對的,是相對於重疾賠付而言。重疾險的身故責任理賠要求是合同期內沒發生重疾、輕症理賠的這個大前提下,才能理賠身故責任。如果發生了重疾賠付,那麼身故責任就無效了。

壽險主要的作用就是身故責任,在投保人死亡後,其家屬可以獲得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額。其中壽險又可分為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定期壽險的賠付是概率性事件,它提供的是20年、30年或者到60、70週歲的保障,如果合同到期被保險人健在,那麼就不會產生理賠;終身壽險的賠付是100%,因為人總會老去離開。

從理賠發生率的角度,終身壽險的保費要遠遠高於定期壽險。

可見,重疾險的身故責任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1、沒發生過重疾、輕症理賠

2、在合同期內身故

對比下,壽險的身故責任只需在合同期內即可。從身故責任的履約條件上,顯然壽險的身故責任更簡單明瞭。

重疾險有了身故責任,為啥被人說成雞肋?

我有重疾險保身故,還要買壽險嗎?

"買的重疾險有身故責任了,還要不要買壽險?"很多買過重疾險的人都在問這個問題。關於這一點,需要單獨說一下。

不同重疾險的身故責任也是不同的。可以分為身故返還保費、身故返還保單現金價值、身故返還保額。顯然,保費是最少的;現金價值在交費初期也很低,會逐漸增長(部分重疾險產品後期的現金價值比保費還要高);返還保額是理賠數額相較大的一種類型。

舉個例子,如果說小李買了一份30萬保額的重疾險,要想得到30萬的身故賠付。需要滿足這三個條件:

1、沒發生過重疾、輕症理賠;

2、在合同期內身故;

3、重疾險明確規定身故返還保額。

這實現起來還是有難度的,除天災人禍外,人類第一大死因是自身疾病。換句話,大多數人都是因病身故的,所以即使投保的是終身重疾險,最有可能得到理賠的依然是重大疾病。想要一份有身故責任的重疾險替代壽險是不可以的。

總的來說,重疾理賠前身故,分為2種情況:因重疾以外的原因身故、因重疾身故。

1、因重疾以外的原因身故

如果是重疾單次賠付的重疾險,若身故前已發生過重疾理賠,重疾險效力已經終止,保險公司不承擔責任。

若身故前未發生過重疾理賠,或者是重疾多次賠付的重疾險,因重疾以外的原因身故,重疾險的賠付分為以下2種:

(1)帶身故責任的重疾險,按照合同的約定:賠保額或返還保費;

(2)不帶身故責任的重疾險,通過退保獲得保單的現金價值。

所以,為了先於重疾的身故,購買帶身故責任的重疾險很有必要。

那麼,是不是對於晚於重疾的身故,重疾險就一定會賠呢?

2、因重疾身故

因重疾身故,重疾險的賠付分為以下2種:

(一)身故前所患重疾,已達到重疾理賠條件,按照重疾理賠;

重疾按照理賠的條件可以分為3類:

(1)確診即賠,如惡性腫瘤等。

(2)確診且必須實施了約定的治療術,如冠狀動脈搭橋術,必須實際實施了開胸進行的冠狀動脈血管旁路移植的手術。

(3)確診且在生存期(90天或180天)後的體況滿足約定的條件,如腦中風後遺症等。

(二)身故前所患重疾,未達到重疾理賠條件,按照身故理賠。

身故理賠,按照合同的約定,賠保額、返還已交保費或現金價值。

所以,即使是因重疾身故,也不一定可以獲賠重疾保險金。

重疾險有了身故責任,為啥被人說成雞肋?

保費比較

常見的消費型重疾,譬如:瑞泰瑞盈、復星康樂一生C款,一般不含身故。但身故時可以選擇退保,拿回保單的現金價值,這筆錢一般不會太多。

有身故責任的重疾險,比如:弘康哆啦A保,復星康樂一生B款。

問題來了:

如果重疾和身故都想保,是該買一份含身故的重疾,還是身故和重疾分開買比較划算呢?

包含身故責任的重疾險,有點兒像消費型重疾險+壽險的組合。

今天咱們來比較一下保費。

瑞泰瑞盈(保終身)+傳世榮耀終身壽險VS哆啦A保:

重疾險有了身故責任,為啥被人說成雞肋?

從對比圖上我們很好看出,不含身故責任的重疾險+壽險這種購買方式,兩者保費之和是遠遠高出包含身故責任的重疾險的。

但這份貴出來的錢的價值就在於,一旦被保險人患重疾後身故,那麼組合購買的方式是每份保單都能拿到賠付的,但是包含身故責任的重疾險就只能拿到一份賠付。

另外,小智君建議,預算有限想尋求高性價比的話,可將上圖中的終身壽險用定期壽險替換,保障期間覆蓋家庭責任最重的時段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