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雷达照射截图引发韩日互怼,什么仇什么怨

一张雷达照射截图引发韩日互怼,什么仇什么怨

2018年12月28日下午,日本防卫省公布了当时巡逻机所拍摄的视频,以表达日方的立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因为一张雷达截图,韩日之间产生了分歧。

韩国军方最近公布了“日本巡逻机低飞威胁韩国军舰”的雷达视频截图,但截图随后被日本国内部分人士质疑造假。

不过韩国军方有关人士28日又“怼”了回去——“他们根本不会解读雷达信息。”

一、双方因雷达事件“纠缠”了多个回合

雷达纠纷,源于上一年:去年12月20日,韩国“广开土大王”号驱逐舰在日本海救助一艘朝鲜籍渔船,日本海上自卫队一架P-1型反潜巡逻机在上空飞行。

日方指认韩方驱逐舰用火控雷达照射日方飞机,但韩方否认,反指日方飞机针对战舰作“威胁性”低空飞行。

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韩日双方“纠缠”多个回合了,看上去很热闹,也貌似很严重。

就在上周,日本外相河野太郎与韩国外长康京和在瑞士召开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间隙,还就急速恶化的日韩关系举行了会谈。

康京和在谈话开头,就对当天日本海上自卫队巡逻机再次靠近韩国海军舰艇飞行,表达了担忧。

她对河野说:“日本自卫队巡逻机持续进行着靠近(韩国海军舰艇)飞行。(我们)对此表示遗憾。”但河野也毫不示弱:“自卫队巡逻机并没有近距离飞行。对于(韩国国防部的)表态感到遗憾。”

这是自2018年9月以来,韩日外长的第一次直接会谈。而韩日雷达一事距离现在不过只是1月有余。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表面上热热闹闹乃至有点走向无厘头搞笑的“雷达口水事件”,并不是韩日关系恶化的主要动力,而是在韩日关系恶化中出现的一个新插曲。

并且,从引致韩日关系恶化的主要事件来看,雷达事件甚至有点冲淡主要矛盾的意思。

二、雷达事件不是主要矛盾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韩日关系的这次恶化,主要源于韩国最高法院在去年10月30日的一次判决,即对4名二战时期遭日本强征的韩国劳工索赔一案作出最终判决,判处涉事日本企业新日铁住金公司向每名原告赔偿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2万元)。

这个案子诉讼过程长达13年零8个月,终于落下帷幕之时,立刻遭到了日本的反对。

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当天就表示,韩国判决违反国际法,《日韩请求权协定》对包括司法部门在内的当事国整体具有约束力,韩方的判决是向国际秩序发起挑战,要求韩国政府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当天也表示,韩国判决违反国际法,日方将采取坚决态度应对此事。日本甚至召见韩国驻日大使李洙勋表达抗议。

不难看出,日本对此很介意,很恼火,很担心。但是,以韩国在慰安妇等历史问题上的执念以及众志成城的劲头儿,日本很难讨到便宜。

尤其是韩国一直坚持在慰安妇等问题上讨回公道,让历史正义在现实中兑现,这样,日本就更不会在与韩国的交涉中尝到甜头。

所以说,韩日关系在外交层面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出现问题的时间点依据具体事件特别是历史事件的现实结果而定。

还有别的原因——

就是领土问题,即韩方所称独岛、日本所称竹岛。就在这次雷达事件中,韩国外交部对28日日本外相河野太郎主张该岛是日本领土一事提出严正抗议,并敦促河野太郎立刻撤回相关主张。

三、雷达事件再“热闹”也是表面的即时性的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的是,在世界上没有国际政治格局大变动的情况下,韩日之间的外交矛盾乃至恶化,都应该是短期的,不会是长期的,口水再多,也只是恶化,不会走向破裂。这是二战之后的国际政治格局所决定的结构性结果。

为什么这么讲?

先看第一点:韩国和日本都是美国的盟友,虽然韩日之间没有盟约,但是,美国不仅作为中间人,而且是两者的“老大哥”,在韩日关系破裂危险来临之际,一定会出手,一定会促和。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考量中,不会允许韩日关系破裂的局面发生。

第二点:韩国和日本在面对朝鲜特别是朝鲜核问题上,具有共同的战略利益。朝鲜虽然不能算是韩日两国共同的敌人,因为韩国依然存有朝鲜半岛统一的想法,但在当下的安全防卫目标上,朝鲜却是韩日两国的共同目标。

说白了:雷达事件再热闹,都是表面性的,即时性的,短期性的,韩日关系不会走向破裂。除非,真的有逆势的领导人诞生或者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极大变动,能够打破结构性状态。

□任孟山(学者)

编辑 王言虎 实习生 李文隽 校对 郭利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