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大学社会实践服务团支招丽水农业“互联网+”

7月12日—7月16日,由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戴钰慧博士带队的社会实践服务团走进丽水,对丽水市精品农业及龙头农产品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并支招丽水生态精品农业在“互联网+”形势下新发展。

服务团成员一行九人,分别来自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律和服装设计五个专业。在出发前一个月实践服务团就着手准备此次调研,设计面向消费者、企业管理层问卷,消费者问卷目标1000份。

“通过前期调查,这次带着问题走入这些企业,一是希望通过接地气的实践活动,作为‘第二课堂’有机补充‘第一课堂’的教学;二是希望通过这次实践服务,我们将企业在互联网+形势下,转型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带回到学校做后续的课题研究,深化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内容。”带队老师戴钰慧博士介绍。

7月13日,服务团来到丽水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缙云山里人家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实地感受该企业“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通过介绍了解到,这是一家从事竹笋、山茶籽、食用菌种植、加工的企业。该企业的特色产品“山川绿野”油焖鲜笋连年在各项评比中脱颖而出,获得浙江省级著名商标,丽水市精品农产品,省农博会金奖等荣誉称号,深受市场欢迎消费者喜爱。在访谈过程中,针对企业区域经理王思央的详细介绍和企业在转型发展中遇到的困惑,现场实践团成员们纷纷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发言:来自市场营销专业的邝燕芳建议企业可以进行具体的市场细分,增加产品包装种类和口味,迎合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物流管理专业的洪梅同学提议:企业应努力打造富有底蕴的企业文化,从产品营销向品牌营销模式转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陈岳同学认为,发挥互联网传播信息的优势,通过现有资源,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增加企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法律专业的陈倩倩同学希望企业在遭遇商标专利侵权的情况下,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公正进行反击。物流管理专业的何俊洁同学建议企业可以加强与其他农产品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创立组合产品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强强联合、互利共赢”。

当天,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还与山里人家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签订《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书》,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

7月15日,服务团来到云和县仙宫果业有限公司,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双方就企业品牌文化打造、线上销售途径开拓、产品物流包装、企业法律维权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该公司负责人现场表示,在互联网+新形势下,面临企业的转型,作为本土的农业企业非常希望能够与走在前沿的大学师生进行交流。服务团指导老师戴钰慧博士也表达了希望通过这次实践服务,能够将企业在互联网+形势下,转型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带回到学校做后续的课题研究,深化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内容。

7月16日,服务团走访浙江景宁畲乡物流有限公司,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了解企业在物流、网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圆满完成了此次丽水之行。此前,服务团还走访了市农业局、缙云县农业局、缙云五莲农牧有限公司、莲都处州山茶油有限公司、丽水轩德黄菊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和企业。

“这次社会实践服务,指导老师严格要求,我们每一位成员从前期准备工作,到实践行程中每一天,都严正以待。这个暑假将是我有史以来最充实的假期,通过调查走访,我们感受到了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模式在未来发展的强大潜能,也体会到了互联网+对农业发展的强有力推动作用。”服务团团长王洁同学深有感触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