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孤獨症兒童,意識到自己有殘疾!

很難知道幼兒在多大程度上能意識到自己的殘疾。當他們被環境弄得灰心喪氣或者困惑不解時,他們當然會感到特別苦惱。能力較高的孩子在青春期之前,很可能已經有了相當的領悟力。也許他們會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這一點。有一個男孩過去常常因為沒能完成某項任務而非常憂傷地說:“幹不了,沒腦子。”(Can't do it,Got no brain.)一個14歲的女孩有一次問她的母親:“媽咪,上帝造我的時候,為什麼沒造得那麼好呢?”一些少年想要知道為什麼他們不同於他們的兄弟姐妹或者同齡的夥伴。不過由於每個人的個性與氣質不同,他們對領悟到有殘疾這一點的反應也各不相同。一些人能夠接受而並不感到苦惱,一些人感到不幸和沮喪。還有一些人設法去應付,他們不論自己有什麼問題,如果有人提到這一話題,就會很生氣。

立能夠無憂無慮接受有殘疾這一事實的青年人是最幸運的,因而也最容易同他們生活在一起。那些感到苦惱的青年人需要來自家庭、來自同他們有密切聯繫的其他人的支持。那些憂心忡忡的有孤獨症障礙的青少年,為了克服困難,偶爾也會做出一些不恰當的事來。一個青年人突發奇想,認定他若從事跑步就會改善身體健康。因此他說幹就幹,在寒風刺骨的冬天,穿著背心褲衩一連跑了好幾英里。人們在離家很遠的地方找到他時,他已經精疲力竭了。人們也許無法預料這種衝動行為,因而也就無法去預防。同樣也不可能不讓能力較高的青少年知道:他們的確有一些大多數人所沒有的具體問題。

為了提高他們的自尊心,應當強調並讚揚他們的一些積極的技能。阿斯伯格曾經指出,有許多別的人同他們一樣,而且一些人在藝術及科學領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向他們指出這一點往往是很有裨益的。有些人會問起他們是否得了“精神病”?明智的解釋是:基本的問題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既有優點又有缺點的不同類型的大腦機體。這種解釋最為接近科學事實。可以向他們指出:人人都善於做一些事情,又比較不善於做另一些事情。能力較高的有

孤獨症的人不善於理解別人和表達自己的感情,但在另外的一些領域卻有擅長之處。要讓他們懂得:許多人都羨慕乃至忌妒有孤獨症障礙的人所確實具有的一些特殊技能,也許這樣做會對他們有所幫助。這一類解釋可以因人而異,要考慮到他們的理解水平。在日常生活過程中,在他們的特殊技能能充分發揮作用的情景中,只要有可能,就應當啟發他們來提供幫助。

北大醫療腦健康綜上所述,難以幫助這一類青少年,他們表面上否認自己有任何殘疾(儘管非常明顯),實際上已經意識到自己有殘疾,因而很不快樂。任何就上面所建議的內容進行討論的企圖都只會激起他們的狂怒和進一步的否認。唯一的行動方針是什麼也不說,不過要做好準備,在他顯示出需要幫助時給予支持。

北大醫療腦健康 摘自《孤獨症譜系障礙家長及專業人員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