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我們需要怎樣的親子關係?

每個階段親子關係的側重點是不同的,曾經網絡上熱議的“肇慶一中學生當街打母”事件,其實這位母親是有精神病史,不能算是一個正常的親子狀態。但是這也側面給我們敲了警鐘,該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應該保持什麼樣的親子關係。

陳媽媽說他的孩子到青春期後突然變了另外一個人,陌生得自己都快不認識了。以前還能好好說話,現在一回家直接進自己的房間,完全不想搭理她。她感覺很無奈也很失落。

青春期,我們需要怎樣的親子關係?

其實青春期的到來別說對家長是個挑戰,對孩子也是如此。他們的身體經歷著巨大的變化和情感的變化,也會讓他們不知所措。很多時候,他們需要探索並運用自己的力量去發現和需要搞清楚自己是誰。但是,往往是很多家長沒有做好角色轉換的準備。

案例中的那位媽媽就是擔心孩子沒長大,於是隨時隨地跟著他,而男孩也因心智未成熟,錯誤地覺得媽媽跟著他的行為讓他很丟面子,於是開始打罵媽媽。無論這位媽媽是否有精神病的情況,放在我們普通家長身上就好比我們能坦然面對1歲孩子摔跤卻很難面對青春期孩子放手。

青春期,我們需要怎樣的親子關係?

如果用開車的角色比喻親子關係的變化,那就是孩子小時候我們是駕駛員,掌控著方向盤,而孩子是乘客負責跟隨。那麼到了青春期,我們就要從駕駛座的位置上退下,轉換到副駕駛的位置上了,給孩子方向但不過度控制。

而家長們往往沒有調整好自己的角色,把自己和孩子的關係抓得越來越緊。習慣溺愛和過度保護的方式,會發現孩子已經習慣了家長為他們承擔每一件事,習慣控制的家長,雖然可能有表面暫時的成功幻覺,但此時會發現孩子更加叛逆。

青春期,我們需要怎樣的親子關係?

非要用明確的方式來定義家長和青春期的關係,那麼我更建議放在和他們相處方式的改變上。就是給予他們應有的選擇權和信賴感,放手讓他們去嘗試自己選擇,並從(或錯誤中)中學會承擔責任的意義。這一切都是為了我們今後朝著放手的養育目標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