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裡打破“每逢佳節胖三斤”的魔咒可這樣做:讓細菌來“搗亂”

春節裡打破“每逢佳節胖三斤”的魔咒可這樣做:讓細菌來“搗亂”

春節裡打破“每逢佳節胖三斤”的魔咒可這樣做:讓細菌來“搗亂”

1,便便這麼多,我們為什麼羞於談便便?

"媽媽,我的內褲上有一坨屎!"

"爸爸,你看我的大便是健康型的香蕉大便嗎?"

便便,孩子們談論起來沒有絲毫的違和感。可是大人為什麼羞於談論大便呢?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人們談便色變。因為對於大人來說,便便從來都是與"髒"字聯繫在一起的。便便怎麼能成為人們的談資登大雅之堂呢?尤其是文明社會,對便便更是敬而遠之。

其實,因為便便而帶來的很多敘述,往往能反映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模式。世間萬物,不都是因為情感和生活而變得多姿多彩嗎?

就拿法國來說,中世紀沒有廁所時,便便都是屙完之後扔到街道上去。一整條街道要不了多久都會臭氣熏天。到了1539年,法國才規定:各家除了要有自己的糞坑,還得清掃自家門前。

近代中國隨著城市的發展,在城市還沒有完整的下水道時,掏糞工這種職業應時而生。城市的便便會被掏糞工集中在木桶裡,然後運送到有需要的地方去。不過這時的便便有一個非常時髦的稱呼:夜香。

在古代中國,便便要麼直接埋藏起來,要麼作為一種上等的肥料或者飼料。西漢晚期的農學著作《氾勝之書》中記載:"凡耕之本在於趣時和土,務糞澤,早鋤早獲。"

想一想,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農業大國,幾千年裡如何保持土壤的肥力呢。毫無疑問,除了牲畜的糞便,大糞的功勞功不可沒。可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土地使用化肥,越來越快的城市化和農業用地越來越少,上十億人口的糞便會去哪兒了呢?

後來美國有位農業部長富蘭克林·金對此非常感興趣,還在1909年時專門跑到當時的中國來研究,並出版了一本書《四千年農夫》,對中國人把糞便運到田間的這種做法非常羨慕和佩服,因為這在無形之中增加了土壤中的磷和鉀等元素。

即使到了現在,人們對人畜的便便還有不同的稱呼。人來的便便因為肥力足,被稱為"大糞",牲畜的便便,比如圈養的豬,因為食物單一,被稱為"水糞"。一個"大"字,可以看得出地位的高低。

大糞和水糞都是作為田地和農作物必不可少的綠色肥料,所以你只要到種植農作物或者農村的菜園子邊看看,你就會發現很多小茅棚,裡面的坑裡存滿了人畜的便便。農人隨時準備把它們往地裡施放。

便便還可以成為養豬的飼料。周朝時有井溷,廁所和豬圈建在一起,人拉的大便居然還可以重新利用,作為圈養的豬的飼料。後來人們也想出了其他利用便便的方法,比如把廁所建在魚塘上面,把便便密封起來製造沼氣等。

便便逐漸進入人類的視野,除了更好地利用這種"廢物",人類對便便的認識也漸漸多元化、趣味化。尤其是為了讓兒童更好地認識便便,有心的大人想出了很多辦法。這本《便便裡的細菌王國》就是大人給孩子們的禮物。

2,給兒童的便便讀物:如何呈現高級趣味?

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科學家坂元志步,畢業於日本女子大學,先後在東京大學先端科學科學研究所、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日本科學雜誌《牛頓》編輯部等機構任職。現在正在製作NHK科學節目。對科普圖書的策劃和製作有著強烈的興趣,出版了《追蹤深海巨型烏賊》《人體微觀世界大冒險》等書。

《便便裡的細菌王國》是坂元志步的第一本兒童讀物。之所以要寫這本書,作者解釋說是因為受到美國宇航局"太空便便事件"的啟發。美國的兩位宇航員在失重狀態下便便後,因為沒有處理好便便,導致便便裡細菌瘋狂繁殖,並且最終"嘭"的一聲爆炸了……

春節裡打破“每逢佳節胖三斤”的魔咒可這樣做:讓細菌來“搗亂”

人類的便便成為了威脅人類生存的東西。於是作者就冒出了一個念頭:應該要做一本可以讓孩子們更多角度、多層面認識自己的便便的書。作者從"肚臍泥裡的細菌王國"、"便便與放屁"、"便便在腸道里的歷險"、"細菌拯救人類"四個方面出發,把便便裡細菌的危害性和有益性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

其實,給兒童認識便便的讀物有很多。《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呀!便便》等,兩三歲孩子也能知曉其趣味,形色與認知兼備,生活常識和趣味創想統一,任何人讀到這樣的片段都會會心一笑。對於大一點的、好奇心爆棚的孩子來說,《便便工廠》《便便裡的細菌王國》《小狗便便》等正好可以滿足他們對便便的故事性和科學性認識。

當然,對於兒童來說,他們對便便本身完全不陌生,如果跟他們談便便,他們表現出的強烈興趣一定會令人刮目相看。即使沒有書本,他們談起便便來也完全收不住。

《便便裡的細菌王國》選取了一個出人意料的開頭:從肚臍泥開始講。每個人都在小時候翻過自己的肚臍眼,對留在裡面的或黑或黃的、一顆一顆的泥垢充滿了好奇。相信每個人的記憶中都會有這樣的畫面:一邊摳,一邊翻,一邊把粘有肚臍泥的手指放在鼻子下聞聞。

一方面,把肚臍泥作為開頭,趣味性大大增加,知道肚臍泥都這麼有趣,後面的便便王國更令人期待。另一方面,無論是肚臍泥還是便便,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人們經常看到、聞到,可是人們卻很少去研究,更不用說進行有趣味地講述了。

春節裡打破“每逢佳節胖三斤”的魔咒可這樣做:讓細菌來“搗亂”

坂元志步在文字敘述過程中,會經常不經意間流露出幽默,字裡行間有著十足的代入感,讓讀者都願意跟隨他的敘述去看看便便是怎麼回事兒。與此同時,作者會站在兒童可以理解的和感興趣的角度去敘述,讓他們可以身臨其境地看到每種細菌的面目。

"現在,就把你的身體'嗖'地一下縮小,一起到小腸裡看看細菌的模樣吧。……在衛生間裡沖走便便之前好好瞧一瞧它吧,或許就是它裡面的細菌在幫助你保持健康,又或許你的想法正在受到它的控制。你眼前那黃褐色便便的真相,就是和你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細菌。"

為了把這種帶著有些噁心的幽默運用到極致,作者用了很多反常規的敘述方式。比如便便細菌能驅動公交車。比如他說有的人還特意用肚臍泥製作奶酪,這種奶酪肯定會有獨特的味道。就像我們有的人喜歡吃油炸臭豆腐或者臭豆豉一樣,與眾不同的臭味大概也是美味林中的一種吧。

插畫家鱈耳郎的恰到好處的插畫讓本書的幽默又上了一個臺階。書中把肚臍泥放在鼻子邊聞的小孩,把用肚臍泥做的奶酪的味道和肚臍泥的味道一起放在鼻子邊,太空中的便便因為細菌沒被殺死而爆炸的場景……

便便裡本來有些噁心的敘述,因為圖畫的參與,讓每個讀者多了很多放聲大笑的衝動。

春節裡打破“每逢佳節胖三斤”的魔咒可這樣做:讓細菌來“搗亂”

3,知識類內容,如何有效進入童書?

這本書被引進國內後,很多人都帶著一種異常興奮的心情去接受和推廣,真是有些不可思議。

從歷史上看,我們並沒有對便便嗤之以鼻。因為作為農業大國,便便已經極大地幫助了人們,連美國農業部長都如此驚呼中國人對便便的利用史無前例。

只不過,我們沒能把這種運用於生活的便便變成可以讓孩子們去把玩和欣賞的童書。我們沒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象便便的開心和樂趣,而只是站在大人難以啟齒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有甚者,認為談論便便是有傷風化和丟面子的事。可是,如果我們不願意去談論、去總結、去實踐,便便書從何而來。

什麼時候都不要妄自菲薄。見到別人好的,我們更要好好學習和借鑑。如果一味地讚賞別人,我們好像只做了一名看客。圍觀者的心態,無論在何時,都需要又都不需要,關鍵要看我們如何選擇了。

無論怎樣,我們談論"屎尿屁"時,都需要有一種主觀和客觀的態度,要不然我們只會發出一些無病呻吟的語言,或者說異常粗俗的語言。

春節裡打破“每逢佳節胖三斤”的魔咒可這樣做:讓細菌來“搗亂”

《便便裡的細菌王國》有很多關於屁、細菌、肚臍泥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可是其可讀性並沒有因為專業性而有絲毫弱化。

講到細菌時,作者精確地說明,人體內的細菌加在一起會有1000萬億個那麼多。講到含有將近400種成分的屁時,作者通過一個圖告訴讀者屁之所以有臭和不臭的原因。講到大腸時,看到作者列舉出來的細菌數字,差點嚇暈:"大腸是人體內細菌最多的場所。這裡的細菌數量是小腸裡的100倍,有100萬億個那麼多。"

尤其是對便便的硬度和顏色的敘述,相信大部分兒童讀者讀到這部分後,一定會在屙屎的時候看看自己的便便。

"如果大腸沒能很好地吸收便便裡的水分,人就會拉肚子;而如果便便在大腸裡來來回回折騰個沒完,水分被吸收過多的話,便便就會像一顆顆硬球球,導致便秘。"

"如果大腸裡的細菌組合不正常,便便就不會是健康的黃褐色,而會是黑乎乎或綠油油的。理想的便便最好是硬度剛剛好、香蕉形狀的。"

春節裡打破“每逢佳節胖三斤”的魔咒可這樣做:讓細菌來“搗亂”

專業知識不是那種學術化的內容,而是與我們生活和身體息息相關。相信當讀者讀到這樣的內容時,都會有所觸動。

比如細菌可以防止肥胖:"有些人減肥之所以失敗,或許就是因為細菌從中搗亂。"與瘦人相比,胖人的便便細菌種類較少,因此,科學家們認為細菌種類多可以有效防止肥胖。

還比如細菌可以控制大腦,聽起來都非常可怕,就像電影中人類被感染了某種病毒那樣。可是這都是科學家研究出來的。"細菌可能通過釋放出讓人感覺不快的毒素,或者給人帶來愉悅感的化學物質,來控制我們選擇食物。也就是說,細菌會影響我們的大腦做出決定。"

不管怎樣,好細菌和壞蛋細菌都需要在我們的身體裡運行,它們通過勢均力敵的力量讓身體各個器官正常運轉。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健康人的便便可以醫治病人。其輸送便便的方法也顯得有些奇葩:"把健康人的便便稀釋成液體,把它從鼻子插入的管子輸送到腸道里。"

想想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用各種動物便便做藥材的做法,從鼻孔裡輸入便便的做法真是小巫見大巫。比如把豬屎燒成灰,洗澡時倒入水中,可以治療嬰兒晚上哭泣?

多種多樣的細菌不僅僅有助於身體健康,而且也有助於整個生態系統的和諧與循環。如此看來,我們對便便的認識和情感都應該有所改變不可。"不要因為便便髒就討厭它,希望大家都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爭取排出含有多種多樣細菌的便便。"

春節裡打破“每逢佳節胖三斤”的魔咒可這樣做:讓細菌來“搗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