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盾 右手矛——谦让是孩子最好的防御性武器


左手盾 右手矛——谦让是孩子最好的防御性武器


谦让一词,据说最早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列传论》中的“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这句话大意是说:假如韩信能够学会谦虚礼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那么就可能不会被处死了。所以在古代一个人不懂得谦让,是很严重的问题,严重到可能会有杀身之虞。现代社会因为不懂谦让,而丢掉性命的几率就大大降低了。

当然,不管如何,谦让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好好传承和发扬。


左手盾 右手矛——谦让是孩子最好的防御性武器


谦让,是指谦虚地礼让,表示很有礼貌,是风度,是修养。谦让是互相的,这一行为的施方和受方都是翩翩君子。这是美好的行为,值得赞美和推崇。安徽桐城县西南一隅有一条全长100米、宽2米的普通巷子,巷道两端石牌坊刻着“礼让”二字。这条巷子因为一个彼此谦让的举动而千古留名。当朝宰相张英与桐城名医叶天士两家为墙基争地界,最后以张英修书一封“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圆满解决。两家各退三尺,形成“六尺巷”。“六尺巷”的故事是中华民族谦让品德的浓缩,闪耀着超越时空的思想光辉。

谦让,不是一味地忍让。一味的忍让不是谦让,是胆怯,是懦弱。出现了一味忍让的事情,只能说明一方弱小可怜,另一方处于绝对的强势和控制地位。这是负面和反面的事件,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同样是上面“六尺巷”的故事,如果张英“让他三尺”,对方仍然变本加厉,无度索取,张英“宰相肚里好撑船”,可能再“让他三尺”。如果“让他六尺”仍然未果,张英还会继续让下去吗?让下去,当朝宰相的面子往哪搁?不让的话,张英只需要向当地官吏打个招呼,叶家估计就倒血霉了。


左手盾 右手矛——谦让是孩子最好的防御性武器


是故,谦让本义是有度的礼让,是在一定范围和规则之内的友好行为,不能逾越人的底线和原则。一旦突破这个下限,不必谦让,而且应该采取反制措施。否则就是懦弱和无能,不值得提倡和褒扬。

孩子的世界,也是一个小社会,每天都会发生助人为乐的好事,也会有恃强凌弱的不好现象,特别现在的校园欺凌事件高发,必须引起重视和关注。成人世界的谦让有度,同样适用于孩子的小世界。


左手盾 右手矛——谦让是孩子最好的防御性武器


告诉孩子:谦让,是与人相处必不可少的一种美德。孩子应该了解谦让、懂得谦让、学会谦让,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快乐交往。并引导孩子关心他人,学会理解他人,懂得先人后己。让孩子学会理解、学会谦让,将会使孩子一生都受益无穷。懂得谦让的孩子能和同伴和睦相处,能深受同伴欢迎。只有学会谦让,孩子将来才能和别人进行成功而持久的合作,并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同时要让孩子知道:谦让应该建立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不能向“错误”的行为谦让。因为任何没有底线的美好品德、没有原则的谦让不仅不能赢得对方的尊重,还容易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顾忌。家长无原则地教孩子谦让,,带给孩子的感受是“委屈”和“不公”。如果我们没有原则的一味教孩子去谦让,并以此来评价孩子拥有美好的品德,那么我们让孩子养成所谓“美德”的同时,其实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内心秩序和原则。当孩子长大后,他的内心就会失去对和错的判断。


左手盾 右手矛——谦让是孩子最好的防御性武器


对孩子来说,谦让是矛,矛是用来进攻的。在规则和秩序允许的情况下,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勇敢保护和大胆追求,自己有不同意见要敢于表达,据理力争。

对孩子来说,谦让是盾,盾是用来防守的。不要对错误的行为妥协求全,对于恃强凌弱和伤害自己的行为,敢于说不,敢于亮剑,敢于维护自己的权益。

对孩子来说,谦让是矛和盾的综合体,谦让是孩子最好的防御性武器。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用好这个武器,左手为盾,右手为矛,惟有进退有度,方能行稳致远。


原创不易,请予支持。可以点击 进去关注,也可以直接搜索“月生侃侃”关注,欢迎一起交流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