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质量的陪伴:时光很慢,父母不忙

最高质量的陪伴:时光很慢,父母不忙

“如果有一天,我无力前行,你是否愿意,陪我一个温暖的午后?”这是《变形计》中的主题曲。

湖南卫视有一档叫作《变形计》的节目,风靡一时。节目中,很多纨绔子弟与父母毫无感情,甚至拳脚相向。但通过互换之后,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懂得了感恩,一个个都蜕变成了懂事的好孩子。改变这些孩子的,不是金钱,不是奢侈品,而是——可能微薄、但却倾尽全力的关爱和陪伴。

现在,很多父母在对待孩子时,都会或多或少地陷入一个误区,认为给孩子找了最好的学校、最贵的玩具,这就够了。可是他们不知道,孩子最不需要的可能就是这些。孩子的幼小心灵是脆弱的,需要爱的滋养,需要亲情的灌溉,需要臂弯的呵护,需要怀抱的温暖。

孩子要的是爱和陪伴。既很少,又很多。谁来爱他,谁来陪伴他?能够给他这些的,父母无可取代。但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父母是否一直都在?

因此可以这么说,高质量陪伴——父陪母伴,千金不换。

最高质量的陪伴:时光很慢,父母不忙

当然,并不是父母把孩子带在身边就叫陪伴。陪伴要走心;陪伴要“三高”。

陪伴要高兴。父母的陪伴一定要营造愉悦地氛围,让彼此快乐。

真正的陪伴,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精神情感上的共鸣。父母要保有同理心,能看见和感知孩子的需求。不要动不动就和孩子说“不”,不要什么都不了解就企图改变孩子的行为。有句话说得非常好:真正的陪伴,不是你必须干什么,而是不管你在干什么,我都愿意耐心地陪着你一起。

有个小男孩很喜欢玩魔方,开始只会拼一面,第二面一直拼不好,小男孩很沮丧。但他并不灰心,跟同伴请教,自己用心钻研,终于有一天他拼成功了第二面。等爸爸下班回家后,就迫不及待地和爸爸分享自己的这份喜悦。爸爸听完之后说:“玩魔方不错,既能锻炼大脑,还可以促进学习,你要好好坚持下去。”但小男孩听完这话,兴奋的神情瞬间消失了

其实这个爸爸说的并没错,但是他却忽视了孩子此时此刻的需求,孩子是希望和爸爸一起分享自己的这份快乐,可爸爸却还说教了他一番。“剃头担子一头热”,父子之间没有感受到那种情绪的对接,也生硬地切断了情感的流动和升华。

所以,父母的陪伴首先要让双方感觉是没有压力的,相处才是高兴愉悦的。

最高质量的陪伴:时光很慢,父母不忙

陪伴要高效。陪伴也是要讲效率的。

陪伴孩子的时间,多少才合适呢?美国某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家长陪伴孩子的底线时间是每周21.2个小时。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这对于中国绝大多数的父母来说,都是难以做到的。现在这个社会生存压力够大的,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培训费等等,考验是一波接一波。很多年轻的父母都是早出晚归,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算常住人口。父母一天到晚有时候可能和孩子打个照面的机会都没有。父母上班的时候,孩子还在熟睡;父母下班的时候,孩子已经熟睡。所以越是这样越要珍视好不容易得来的陪伴时光。

高质量的陪伴才不是人在就行了,你与其花10个小时呆在孩子身边,还不如给他1个小时的高质量陪伴。当陪伴孩子时,父母应该放下工作上和生活上的杂事,放下手机等其他一切电子设备,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如果在陪伴时,彼此之间没有互动,这不叫高效;如果陪伴时,只是孩子自己一个人在弄,父母在看手机、刷淘宝,这不叫高效;如果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连孩子跟你讲什么话都不知道,这不叫高效。

最高质量的陪伴:时光很慢,父母不忙

陪伴要高度。父母的陪伴要有点高度。

两个对比事例就很说明问题:

有一位女孩早年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到五岁才被父母接到身边。她的父母发现了女孩身上有很多的“问题”,于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女孩实施“重新改造”。女孩每天要面对父母各种批评指责,甚至羞辱。长大后,这位女孩回忆道:跟父母一起生活的那些年是我最痛苦的日子。但其实父母的初衷只是“为了孩子好”,却没成想给了孩子一辈子的阴影。

一个五岁的小男孩正试图将自行车搬到二楼台阶之上。自行车很重,但小男孩很努力地在尝试,一次又一次,尝试了好多办法,也失败了好多次,最后终于将自行车搬了上去。小男孩的父亲从始至终没有上前帮忙,只是看着。但等成功之后,父亲马上给了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并且针对这个事情和孩子探讨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最省力。

这个事例都是家长与孩子在一起,都是陪伴,但显然,一个没有质量,一个则是有点高度的。

最高质量的陪伴:时光很慢,父母不忙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穷爸爸 富爸爸》里面有一句话:“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陪伴孩子。”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带给孩子的是温暖和爱,收获的就是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体。

我不知道我的父母是不是成功的?但我永远记得我的小时候,车马很慢,人们不忙,父母慢悠悠、满怀欢喜的干着自己的工作,我们兄妹快乐地在旁边玩耍。那种温馨和谐的场景,这种彼此享受的状态,多年后仍历历在目,历久弥新。

这种最舒服的相处状态,其实就是最高质量的陪伴:时光很慢,父母不忙。


原创不易,请予支持。可以点击 进去关注,也可以直接搜索“月生侃侃”关注,欢迎一起交流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