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到底什麼時候會大跌?

01、討論房產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歷史

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歷了發達國家三百年才走完的工業變革,社會、經濟、生產組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這三十年裡,如果一個環境讓你覺得舒服,那麼抱歉,也許你已經是溫水裡的青蛙,離死不遠了。

只有深處不安全感的環境裡,才有可能不斷掙扎,不斷釋放自己最大的潛能。

就像在沼澤地行走一樣,你只有不斷往前走才有希望,一旦停下來就會越陷越深,直到無法抽身出來。

投資就是用風險置換收益,人生也都如此,過於追求安全感,意味著自我淘汰。

比如1978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初期,誰敢於放棄國家救濟和公社補助,去承包土地,僱工耕種,誰就能發家致富;

改革開放初期,誰敢於辭掉工作下海經商,走南闖北做貿易,誰就能發家致富;

電商大潮啟幕,淘寶哭喊著給你位置給你廣告流量給你活動席位,只要你用心經營,悉心維護也能發家致富;

比如貨本利得時代,誰大膽貸款買房負債,三五年還貸的苦日子熬下來,房價大漲,自然能分享通脹的紅利,發家致富;

過去三十年,每個時代的轉折點,都是一場改變命運的賭局,一次階層的分化。輸贏各半,買定離手。

別人拿著身家性命投入你們當人家投機,你們這些連注都不敢下的人,沒有資格談輸贏。

天天評論樓價漲跌,卻從不買房的人,沒有資格指責別人投資房產賺錢。

有本事,你也拿真金白銀來試試?

02、如何應對風險與收益?

這時有朋友就問了:我也知道要大膽嘗試啊,可是我沒辦法分辨風險與收益,不敢做決定。

關於辨別風險與收益,這就涉及到認知水平了。

如果你認知充足,知道風險邊界,別人看起來很危險的事,在你這裡其實是輕鬆平常的事。這種別人不敢做你敢做的事,意味著機會。

就像雜技表演,一個演員他變化著各種驚險的動作,觀眾長大嘴巴,彷彿心都要跳出來。其實在專業演員眼中,這不過是最基本的技術動作罷了。

因此,面對時代變化,提高自己的認知至關重要,認知不足,是無法發現機會和評估風險的。

其實無論時代如何變更,由人構成的社會,賺錢邏輯從來沒有變過。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賺錢最終比拼的是誰對世界的理解更接近真相。不論社會如何發展,我們按照認知結果和執行力,可以將人分為四類:

A:接近真相且執行力強;

B:接近真相但執行力弱;

C:認知模糊但執行力強;

D:認知模糊且執行力弱;

這就使大家在賺錢時,有了千差萬別。

A類就是優秀玩家贏者通吃,這類人往往洞察了真相,當別人一片迷茫,到處亂碰亂撞的時候,他卻一直堅持做著正確的事,可以賺到大錢,成為社會的勝者。

B類屬於看到了真相,無奈有路徑依賴和性格缺陷,目標感差,導致無法堅持執行,最終人生起起落落。

C類就是認知上並不開竅,但執行力極強的人,就像有些人雖然沒有完全想明白房產為什麼還會漲,但他就是敢於買下來,搞定中介,搞定貸款。

D類屬於雙弱,很容易掉坑裡,人生過得不會太好。

03、關於房產的認知,才是真正決定你回報率的因素

認知不足的人,無論婚姻,事業還是買房,多數都是被坑的命。

以樓市為例,只有認知充足的人,才能洞穿樓市漲跌的真相,堅定不移地看好中國未來的發展。

比如,你最近可能經常看到這樣的文章:“官方重磅發聲!炒房客可以醒醒了”、“多地樓市暴跌,或有大房企猝死,炒房客的麻煩才剛剛開始”,“官方堅決遏制房價,所有人睡不著了!”

好像明天跟房地產有關人都得完蛋一樣

這種類似於“標題黨”的文章,建議你直接略過,不用看了,因為作者多數都是沒買過幾套房就在那裡消費大眾情緒的人。

這些看跌中國樓市的文章閱讀量居然10萬+,群眾總是這樣懶惰盲從的,喜歡用情緒去替代理性思考,而社會恰恰有人寫這種文章迎合他們。

一想到這裡,我們就放心了,更加堅定中國樓市的金礦還能繼續挖二十年。

有分歧才有交易機會,達成了共識,人人看漲,那就沒多少錢賺了。

房地產崩盤,然後皆大歡喜麼?不存在的

告訴你,中國過去二十多年的調控,就沒有一次是想讓房價跌下去的。

房價大跌,人人都是受害者,即使無房者也會因樓價下跌經濟混亂而失業。

房價平穩上漲,除了沒買房的人受損,其他所有人包括開發商、銀行、購房者、建築材料商、裝修公司、政府等等都是獲益的。換言之,沒房的人是站在一個社會的整體對立面與房價抗爭,只有他一個人希望房價下跌,輸贏立判。

今年政府又說“堅決遏制房地產上漲”了,你到底信政府還是信市場?

在傳統教育出來的人都深受計劃經濟思維影響,以為政府想怎樣就怎樣,其實房價上漲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快速工業化國家必經的階段,無論英國、美國、還是韓國、還是中國香港無一例外。這個規律是任何一個政黨無法左右的。

你問我怎麼看待最近的“堅決遏制房價上漲”。我只能淡淡地跟你說:這種新聞不是2006年,2013年就有的嗎?如果它不漲了,還用得著遏制嗎?中國講了幾十年遏制,就漲了幾十年。

這幾十年臺上叫你不要買房的經濟學家,專家教授換了一茬又一茬,你迷信他們,一直沒有買房,踏空行情,他們賠你了嗎?

這些所謂的專家都是就一時的政策作出判斷,殊不知,政策時時變,通脹從未變,資產自然水漲船高。

還記得嗎?2005、2010、2013年房價大漲之後,政府“國六條”、“限貸、限購”出臺,新聞上“買房賺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的文章,有如鋪天蓋地襲來。

然後呢?每次都打臉,最近的2015年更是打得“啪、啪、啪”響。

房價上漲是土地財政和經濟發展的結果,任何政策只能干擾它的短期波動,無法根本改變它長期上漲的規律。

如果一項資產是長期上漲的,那現在的回調正是你買入的機會。

跌了,你不買;漲了,你又嫌貴,那你什麼時候買?

最後,回答標題那個問題:中國房價什麼時候會大跌?

整體性大跌在二三十年之後,中國GDP增速回落至2.5%,城市化率70%,高度老齡化的時候,樓市就可能出現大跌了。

撥開雲霧見青天,信息時代碎片化閱讀的弊端就是:信息隨處可及,卻不知如何辨別利用,過載的結果令人越來越急躁,不肯靜下來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