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輪房產大漲週期什麼時候會到來?請看……

下一輪房產大漲週期什麼時候會到來?請看……


01、國運與房地產大週期

所謂國運就是技術革命裹挾著先進政體,完成一個超級大國的財富積累。

1995年1月,中國開通了北京、上海兩個接入Internet的節點。那時,只有北京、上海的人才能上網。

雖然這是一個小嚐試,但是高層很快意識到,這將是我們國家抓住新一輪技術浪潮的絕佳機會。在“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的前提下,鄧公再次提出“信息技術要從娃娃抓起”。

從此,中國開始了互聯網飛速發展的十五年。信息交互能力的提升,讓中國這個幅員遼闊的超級大國享受到了巨大的紅利。

中國龐大的人口紅利和豐富的資源集中爆發,各個生產要素被重新組織起來,生產效率幾何倍數放大,伴隨著體制的改革、先行先試的市場,催生了今天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回顧歷史,1764年英國瓦特發明蒸汽機之前,人類大部分情況下只能靠畜力、水力生產,一天也只能生產幾小時,效率低下。

自蒸汽機發明之後,人類終於可以一天24小時不停止,開足馬力生產了。於是歐洲國家開始源源不斷地向世界傾銷商品,逼迫其他國家開通通商口岸,換回大量的白銀。

而當時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已漸漸成熟,在世界各國還是封建制、奴隸制的情況下,英國的立憲制無疑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政體之一。

技術革命裹挾著世界第一個現代國家的政體向前,最終英國超過中國,一躍成為當時最大的經濟體,而日不落帝國——大英帝國就此奠基。

20世紀初,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的幾十年間,美國基本結束了奴隸制與南北對峙,百廢待興。新的遊戲規則和三權分立的先進國家體制建立,以及著內燃機和電力的廣泛應用,使得兩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取代英國成為領先世界的超級大國。

2005年之後,初入WTO的中國憑藉著強大的山寨能力以及國家保護,全盤照搬了老美的互聯網應用,甚至在應用創新上更進一步。加上更強大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迭代速度和數倍於美國的市場規模,青出於藍勝於藍。中國居然後發先至,成為該輪技術浪潮最大受益者之一,經濟總量攀升至世界第二。

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中國人主導的移動互聯網O2O革命,引發的交易效率倍增,讓財富快速集聚、快速分配。而高漲的消費、貿易增長對貨幣的渴求讓貨幣總量連年增長,甚至到了這個週期的後半段,慣性的貨幣增發讓財富階級恐慌性地避險投資——房價應聲而起。

每一輪技術革命轉化為財富的週期都在縮短,而大的經濟週期也在縮短。·也就是說,週期變短,財富的集聚速度大大加速了,過去100年人類所創造的財富約等於之前封建時代1000年的財富總和。

而未來三十年,中國經濟將再上一個新高度,房產就是家庭財富的終點。

無論誰賺了錢,都會買房,所以提前買房的人就能收割後買房的人。

02、那未來房價會怎麼漲?

2010年之前,中國的房價經歷了狂飆突進式的普漲,其中最大的動力是城鎮化。

這期間,人口既向大城市流動,也向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流動。對於不同的人,不同城市各具吸引力,各得其所,房價普漲。

情況在2012年之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一二線城市人口持續流入,而三四線城市人口出現了淨流出。

對此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有一個精闢的解釋:2012年之後,中國從之前的城鎮化轉入了都市化。

所謂都市化是指人口的流動開始表現出很強的選擇性,人口開始集中流入一部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城市之間出現了明顯的分化。

人們開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和就業機會。80後、90後年輕父母集中選擇等級高、社會資源豐富城市,導致這些城市的人口流入上升,對房產的需求增大,表現為小學在校生人數增速上升、房價上升,以及住宅新開工上升。

其實這一轉折性的變化在新開工面積和銷售層面上早就體現出來。只是在房價層面上的變化,直到2015年下半年才逐漸體現出來,人們如夢初醒。

這種結構性分化開始之後,將經歷一個較長時間的深化和自我強化階段,形成馬太效應,好的城市房價未來還會繼續漲。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好的城市,未來會有更多人發現它的好,繼續湧入;而差的城市,將來會有更多人發現它的不好,從而賣掉置換到一二線城市。

同時一二線城市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例如地鐵、學校、醫院、文體設施等有會反過來強化房產的價值,形成支撐。

03、那以後房價會崩盤大跌嗎?中國房地產調控的真相

中國房地產調控真相,粗略一點說,房地產調控的首要目標並不是在調控房價,而是在預防崩盤。

為什麼要在2017-2018年連續出臺措施調控房價呢?

因為如果不調控,讓房價繼續上漲,短期內有崩盤的風險,所以只能暫時調控,把房價摁住幾年,讓居民收入和社會財富趕上來,從而做實今天的房價。

按今天的收入,看今天的房價,當然偏高了,但是摁住幾年,讓更多人攢夠首付,那今天的房價便有了支撐,只要有人拋,就有人接得起,這樣房價就跌不了。

2018年初我在深圳朋友家裡吃飯,大家都在討論深圳經歷政府嚴厲調控之後可能會大跌。

席間,大家問我怎麼看這種判斷。我笑著說:就憑這麼多人等著抄底我就知道深圳跌不了。

調控的關鍵點,其實都是在擠泡沫,把多餘的資金驅逐出房地產市場,也就是那些錢不夠,靠首付貸入場的玩家不允許入場,以保證買房的人都是資金充足、收入穩定的人,不會拋售的人,以維護房產市場的安全。

中國過去三十年的數十次調控,沒有一次是希望降房價的,只要達到“不漲那麼快”就算不錯,基本達到調控的目的了。

難道500萬的房子,你指望國家冒著銀行倒閉的風險,降100萬賣給你?

記住,每一套房產背後都有地產商的開發貸款、購房者70%的按揭貸款,國家是跟“有房者”站在一起的。千萬別幻想房價大跌,然後衝進去抄底。

不像美國,中國房產沒有做空機制,不買房、唱空房價你是賺不到錢的。

並且所有調控都是短期政策,並未根本改變中國“土地財政”的制度。

大前提不變,上漲趨勢永遠不改。

關於調控,這麼多年來,購房之前諮詢我的朋友不計其數,那我是如何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成熟的投資者呢?主要有幾點

一,這個人是否把“崩盤”的問題想清楚了。二,這個人是否懂得籌集資金。三、選擇大賺的樓盤。四、管理債務。五、合理的時機賣出,再裂變買多幾套

如果一個人經常憂心忡忡地說“房價會跌”,總是患得患失,說明這個人根本沒有把“崩盤”的問題想清楚,那他的判斷時刻都會受到干擾。所作的行為都是應激性的,背後並沒有長期的投資邏輯支撐。

早在2009、2011年就有很多朋友跟我說:房價遲早崩盤,以後人人都有房。

到後來,我幾乎不理他們,也不辯駁“崩盤論”、“大跌”這類問題,只帶著那些相信我的朋友,一路買,堅持了十年。這些人中不乏20萬起家,最後幹到淨資產1000萬,總資產3000多萬的。而2009年、2011年那些嘲笑我們的人早已銷聲匿跡。來到2018年,最近又有不少朋友說:房產投資獲利一去不返了。我們不再爭論,繼續埋頭做自己的事,因為將來房價再次上漲一定會深深地教育他們。

為什麼我們這麼篤定?因為我們知道房產升值的條件是人口聚集、貨幣通脹、經濟增長、土地稀缺等等,所有的調控政策並沒有從根本上摧毀房產的價值,反而造成更加稀缺。

難道深圳、北京、上海限購了,這些城市的房子就不值錢了嗎?並不是。

那現在這些城市的房價下跌了,怎麼辦呢?

因為限購限貸,入場門檻提高之後,新的購買力進不來,所以價格回調了。我的哥哥,這不是好事嗎?

一個值錢的東西,現在它打折賣了,你還不買?

房價漲的時候你嫌貴,現在它跌了你又不買?那你什麼時候買?

這種左右搖擺的人,是沒投資邏輯的人,看不到現象背後的本質。其實所有的調控都是給成熟投資者人為地挖一個窪地。

以廣州為例,離天河CBD更近的黃埔科學城的房價在2.7萬左右,而更遠的增城新塘同品質樓盤居然也賣2.7萬。

對,因為黃埔限購,增城不限購。大量的購買力湧入不限購區域,造成增城新塘局部片區的樓價虛高。

換言之,黃埔是一個政府人為挖出來的窪地,它的價格應該是3.5萬以上的,所以只要你有辦法穿過狗洞,破限購,買到黃埔科學城的房產,下一輪大漲自然大賺,一套至少賺100萬。

這就像北京、上海被嚴厲調控,房價回調,只要你有辦法爬過狗洞,搞到購房資格,那麼洞那邊的香餑餑不就歸你了麼?在低價時買進來,今天不漲,明天漲,遲早漲。

這時估計就有朋友跳起來了:團長,你不是說增城新塘值得投資嗎?現在又說價格虛高

對的,增城新塘值得投資,但是一個地方值得投資是一個非常籠統的概念,增城值得投資不等於增城每一套房子都值得買,增城單價2.5萬以上的房產,儘量別買,因為價格虛高了。

為什麼呢?因為我再添一點錢,直接入廣州黃埔、白雲了,何必要買你增城?

所有成熟的投資者真正下手買房之前一定會不斷逼問自己:同樣的價錢,如果不買這裡,還有沒有更多選擇?

決策優化,是每一個普通投資者應該學的,因為選擇決定了90%的結果,手裡只有100萬首付,只能買一套,買就買漲得最快的。第一套買對了,後面一切好辦。

所以關於房產片區的選擇、樓盤的優劣對比,是一個非常微觀的問題,不能簡單理解。

這就像大家說北京現在行情不好,但一樣有人可以在淡市買到賺錢的筍盤。

旺市靠運氣,淡市才見真功夫。

這時有朋友又說了:我知道要買,但是我不知道時機啊!

04、什麼時候房價回調到底,跌無可跌呢?

以下現象,如果同時出現是底部跡象:

一、多個開發商的新房集中降價促銷,並且去化良好,買賣雙方都有意願交易。記住,只降價,但是沒人買,千萬別入,因為市場購買力不足,未到底部。

二、貸款利率加無可加,並且維持了一年以上,銀行政策有鬆動跡象,低息貸款產品越來越多

三、大量倒閉的中介鋪,開始重新裝修、招聘,優質樓盤看房的人越來越多,成交量開始回升。

以上僅是跌到底部的跡象,並不是大漲前夕的跡象,因為除了漲跌,還有“平穩”。

大漲前夕的判斷,以後文章會寫。

大家都知道2015年是閉著眼睛買都大賺的黃金時刻,而目前中國大部分城市處在緩慢回調、窄幅震盪的階段,估計持續至2022年前後。

這個階段賺錢的機會有,雖然翻倍比較難,但賺個20—50%沒問題,不過需要非常認真地跑盤、選籌對比,對購買者的投資功力有一定的考驗。

如果你現階段準備買房,可以加入知識星球,把樓盤情況發到上面,我為你詳細評估。

最後總結一下中國房產調控的所有真相:

人口決定漲不漲,房產供應緊張程度決定漲多少,調控決定漲價時刻。

下次翻倍暴漲在2022年,在此之前,部分城市賺個20—50%的機會依然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