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年味兒

「文苑」年味儿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在童謠聲中,年越來越近了,年味越來越濃了。工作在外地的人們,拖兒帶女,後備箱滿載著各地特產,從不同的地方,開著檔次高低不同的車輛,一路奔波,終於在祭灶之前趕回到久別的家鄉,準備與父母親人過個快樂的團圓年。

“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祭灶,是古時候流傳下來的鄉間習俗,據說這天,辛苦保護了人們一年的灶王爺要放假了,放假之前得去天庭向老天爺彙報一年裡的人間情況,還要清點各家人數,因此在外地工作的的須得在灶王爺上天之前趕回家來。人們為了讓灶王爺上天庭“好話多說,賴話不提”,邊買來黏黏的芝麻糖上供、祭灶。

“糖瓜祭灶,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頭兒要頂新氈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襖。”早市上,大街小巷的路邊,擺滿了對聯、窗花、紅燈籠。各大超市、商場、菜攤都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採購人。

“二十三,祭罷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過五,六天,大年就來到。”白天工作忙碌,夜幕降臨後的大街上,也到處是川流不息的車輛和三五成群的人們。

天雄路大廣場、北京路崇德小廣場、大名府路護城河公園……處處彩燈照耀、霓虹閃爍。跳廣場舞的中年人、舞劍打太極的老年人、搓著鬼步舞的年輕人,笑著、打鬧著的孩子們,無一不在臉上掛滿幸福的笑容。

蒸蒸日上的大名,人們又迎來了一個富裕的幸福年。

「文苑」年味儿
「文苑」年味儿

平永東,大名發佈簽約作者。職教中心教師,鄉土文學社會員。從小熱愛文學寫作,自中學時代開始發表散文,目前已在報刊、微刊發表詩歌、散文近百篇。曾被聘為湖南湘潭《春芽》雜誌社特約記者,論文兩次獲得國家級二等獎。願與熱愛家鄉的文學愛好者結伴同寫日新月異的大名新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