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头之价值所在


袁大头之价值所在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历史发展的阶段都是我们国家成长的足迹,银铜机制币也正是这历史银河中组成的重要部分。就其特定的历史时期也使它在钱币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代表着近代中国的货币文化,反映了我国近代历史、经济、金融的兴衰和沧桑,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

中国是最早铸造和使用钱币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古钱币经历了几千年的变革,见证了几千年的风雨变幻,其浓厚的文化思想底蕴使得古钱币的美学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字、形、色、质、声五个层面逐渐成为中国古钱币美学鉴赏的重要方式。

清朝灭亡之后,1912年4月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北洋政府鉴于当时铸币、纸币十分复杂,流通的中外货币在百种以上,规格不一,流通混乱,折算繁琐,民众积怨,同时也想借助货币改制以解决军费问题,便决定铸发国币。袁世凯为了提高自己的统治地位,把他的头像铸于币面,“袁大头”由此而来。

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袁大头”是对袁世凯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严谨点说叫“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北洋政府为了整顿币制,划一银币,于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国币条例》规定:"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为圆","一圆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八九,铜一一","一圆银币用数无限制",即以一圆银币为无限法偿的本位贷币。根据这一规定,于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 先后由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开铸一圆银币,币面镌刻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头币"或"袁大头"。

“袁大头”,是对铸造于民国初年镌有袁世凯侧面头像壹圆银币的一种俗称。因其首铸于民国三年,又有称“民三”者,此类别称由来已久。作为民国军阀银币的领头羊,“大头”系列对钱币收藏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袁大头”银元的诞生,也是银元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了解决军费和提高个人政治地位而发行的银元货币,因这些银元铸有他的侧身图像而得名。

国际金银价位的涨跌,也刺激了传统的收藏市场,近五年的时间,民国年间的“袁大头”可谓涨跌不停。即使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袁大头”也能保持稳定的价格不跌。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袁大头”的收藏依然有较大的价值空间。此外,对于长期投资而言,短期内的价格动荡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据了解,今年拍卖会的古钱、银锭、机制币专场上捷报连连,一枚广东七三反版7.3钱银币以592万元高价成交。在目前市场上,即使是普通的“袁大头”,也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百元左右涨到现在的几十倍,升值幅度颇大,一些品相好的更是不用说了。

袁大头之价值所在


“袁大头”代表了中国近代的货币文化,反映了我国近代历史、经济、金融的兴衰和沧桑,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收藏投资热的不断升温,再加上受到国际金银位的涨跌的刺激,使“民国三年袁大头”日渐走俏,价格一路上扬,绝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三年袁大头”是银元收藏中的一匹“黑马”,具有较高的升值潜力。

古币的收藏价值,从学术角度上来说,一般指的是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有时还有文化价值。但很多人理解的价值,其实是经济价值。物以稀为贵所体现的就是一种经济价值,越是升值迅速的高价值藏品,自然越是受到更多人的收藏追捧,而收藏更多的是用时间换取升值幅度,那么高收藏价值的钱币,未来的收藏当中自然能给收藏者带来更多地价值。

中华民国“袁大头”银元之宝的种类较多,固引发收藏界对钱币收藏的喜爱,喜欢收藏各种各类的古币,具有收藏投资的价值,主要也是藏友对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们文化价值的热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