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頭條」8大社會話題,概觀2018綜藝文化熱區

「Mirror頭條」8大社會話題,概觀2018綜藝文化熱區

文|石夢晗

2018年,綜藝市場風起雲湧。

在這一年,我們看到了粉絲經濟創造的空前盛世,娛樂性與強話題的勝利會師;也見證了圈層之間築起的重重巴別塔,在一個個分割的繭房裡,走向了更加多元、垂直的天地。

輿論作力增強,社會屬性顯現。

今年的諸多綜藝節目,不僅是溝通屏幕內外、連接線上線下的共情紐帶,亦是一個巨大的社會話題舞臺。

換句話說,如今的綜藝節目已經從拼明星、拼場面走向了拼創意、拼內涵。

衡量爆款節目的指標,不再只是看帶火了多少“同款”,拉動了多少流量,還要看是否以及激活了怎樣的社會性討論。

影視Mirror今天從話題角度,覆盤2018年綜藝節目的創作樣態,細數有哪些話題橫空而出?它們又激起了怎樣的情感引起共鳴?

越努力越幸運

“你不搞,我不搞,偶像就會被打倒;你一票,我一票,愛豆今天就出道!”

在流量時代裡證明偶像的價值,粉絲們選擇組團高調出徵,宣示群體的存在感。送《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各位小哥哥、小姐姐出道——“不能輸”!對於粉絲來說,這是一場榮譽之戰。

「Mirror頭條」8大社會話題,概觀2018綜藝文化熱區

從拼人力到拼財力,粉絲經濟從娛樂話題升級為社會話題。在一場場狂歡盛宴中,粉絲們彼此認同、互相呼應,參與感也隨之不斷攀升,在自我代入中創造意義,獲得了得以支撐自身的信念。

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父母

多元文化的衝擊、信息時代的到來、獨生子女的增多都使得親子關係面臨更多的挑戰。

受到千百年倫理綱常的影響,少年時失去的辯解權和說“不”權利,成年後與家長的溝通隔閡,在綜藝節目中被不斷放大,代際關係存在的問題無處遁形。

看過《媽媽是超人》的觀眾都十分羨慕霍思燕,有著幸福美滿的家庭,有著把自己寵成攻主的兒子嗯哼,這種非傳統式的教育理念之中醞釀著的全新親子關係,是年輕人在自己身上無法實現卻渴求已久的。

如今都市男女與父母的相處就像《我家那小子》中的報喜不報憂,溝通有鴻溝——武藝的媽媽不知道武藝的身體不好,朱雨辰的媽媽不知道平日裡開心的兒子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抱頭痛哭,錢楓的媽媽不知道兒子談過幾個女朋友……

「Mirror頭條」8大社會話題,概觀2018綜藝文化熱區

鏡頭下的中國式家庭群像,彈幕中劃過的“我爸媽也是”,在親子關係的群像百態背後,這些能產生共鳴的情感話題,共同揭開了當下親子家庭最大的“痛點”。

80後的困惑、90後的焦慮

空巢青年的喜與憂

不按時吃飯、頓頓外賣、熬夜、癱在沙發上看電視、玩手機……越來越多的都市青年過上相似的生活。

《我家那小子》中 ,80後代表陳學冬在深夜失眠,在醉酒後痛哭,源於事業上的動盪,情感上的困擾,悲觀指向的現代社會生存壓力。

而已經“禿頂”“離婚”“胃垮”的90後,在被詛咒“活不過30歲”之前,抓住了“佛系”這條救命稻草,所謂“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的人生態度,事實上也不過是“武藝式”得過且過的生活方式。

「Mirror頭條」8大社會話題,概觀2018綜藝文化熱區

在他們的身上,有著最親切的情感、最普通的困惑。80後群體的中年危機,90後的集體困惑,在事業進入瓶頸,情感關係中的角色變換,如何調整與適應,這絕不僅僅是熒幕中個體所面對的壓力,而是整個社會中堅群體都在思考的問題。

幸福是共通的

但沒有固定模版

愛情、婚姻、家庭是生活的主題,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從《我們約會吧》到《非誠勿擾》再到《百裡挑一》,國內從不乏婚戀節目。這一代年輕人對戀愛的品質和婚姻匹配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底什麼又才是真正的幸福呢?

從《心動的信號》中所衍生的素人戀愛,到《妻子的旅行》《幸福三重奏》中婚姻百態,熒幕中的情侶、夫妻的生活日常生活被搬上小屏幕,他們在節目中遇到的生活難題以及價值觀的對撞,都能夠與現實相對應。

「Mirror頭條」8大社會話題,概觀2018綜藝文化熱區

從熒幕中到熒幕外,從見眾生到見自己,幸福是共通的,但沒有固定模版。

送一百位女孩回家

創造101種人生

世界越來越多元化,各種各樣的職業,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女孩兒,都應該被包容在這個多元化的世界當中。

她們可以是光彩奪目的明星,也可以是幸福美滿的素人;可以是閃光少女,也可以是成熟女人。可以是《送一百位女生回家》中的職場女性、《創造101》中追夢練習生,也可以是《愛的時差》中的不懂愛的“攻主”。

「Mirror頭條」8大社會話題,概觀2018綜藝文化熱區

這些女孩兒有著不同的身份和工作,不同的愛好和性格,甚至有著完全不同的作息,唯一相同的是,她們都是努力生活、努力做自己的人。

在被定義之前,她們開始獲得著更多的認同。綜藝節目中的女孩們所展現的每一寸真實,甚至有點瑣碎的情感與苦惱,都能傳遞給女性觀眾以力量。

讀一本好書

在互聯網時代“文藝復興”

在這個快節奏的物質時代,你有多久沒有認認真真地讀一本書了?

碎片化時代的人們,越來越喜歡追求娛樂上的刺激,從而忽視了精神上的滿足。《一本好書》的關正文導演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曾說,“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一千個人中只有一個人讀過哈姆雷特”。

「Mirror頭條」8大社會話題,概觀2018綜藝文化熱區

文化教育從單一的課本移植到更多的互聯網媒介上來,文化節目已經不只是被消費的產品,而是國民補充人生經驗值的良性循環。從《一千零一夜》到《一本好書》,語言文化的初心,從現實、理想到愛情、未來等方面,開始呈現出撞擊人心的一面,其所構建的精神世界,潛移默化地刺激大眾的獨立思考。

少年有話說

從《變形記》到《少年說》,大眾關注青少年的窗口一再變化,但那些敏感而尖銳的少年心事卻一如既往。

曾經“網癮”“追星”“網紅”一代人成長的“典型案例”,開始被更多如今成年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取代——希望愛搓麻將的外公可以離開麻將桌,希望工作繁忙的媽媽拿出更多的時間陪伴自己。

這恰恰反映出了當下“00後”們的成長困惑。這種在《變形記》《少年說》中的集中展現,正好是對這個時代的記錄。

「Mirror頭條」8大社會話題,概觀2018綜藝文化熱區

借用白巖松的一句話來說,“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代有每一代人的宿命、委屈、掙扎、奮鬥。”這一代少年在關心什麼,他們又有哪些成長困惑?這些成長故事串在一起,就是一部中國式的少年成長實錄。

生活在別處

靈魂在遠方

遠離都市生活的“慢綜藝”,曾被不少人視為通往“遠方”的便捷列車。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筆下所描繪的世外桃源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場景。而在喧囂的現實生活中,對那些忙碌於工作難以脫身的都市人而言,雖不能至,但心嚮往之

「Mirror頭條」8大社會話題,概觀2018綜藝文化熱區

無論是一如既往受歡迎的《親愛的客棧》《嚮往的生活》還是在別處、遠方追尋自我的《奇遇人生》,跟隨著鏡頭感悟著類似的心結,

不僅僅在於“幻想”,更在於學會用“慢”的心態,掌控自己的生活節奏。關於迷失與調整,都有了時代語境下的新體味。

回顧這一整年由綜藝節目所引發的社會性的討論,可以肯定的是,從社會角度出發,綜藝的確是一個反應時代變化、社會變化的觀察窗口。

紛繁複雜的變化中,一檔好節目的本質核心,除了寬泛意義上的好內容外,究其根本其實是給予觀眾體驗和價值觀上的認同感。

這是2018的革新,也是留給2019的深耕。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主編 | 鐵皮小鼓

校對 | 黃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