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膊”创刊记

安敏

前言:

今年是《娄底日报》创刊30周年,30年前我来到娄底参与报纸创办,30年后的2018年11月6日,《娄底日报》留下了这段文字……

一组照片,一直珍藏在我的影集里。

地点是一个会议室,很简陋的会议室,那是当时的娄底地委宣传部会议室,当然是没有空调;人物是一群都只穿一件背心的赤膊汉子,这些赤膊汉里有当时的地委委员、宣传部长何翰屏,有当时宣传部的副部长李子林。何事呢?在编辑和研究审定《娄底报》试刊号的稿件;时间?这赤膊展示的,自然是赤日炎炎的季节了。

准确点说,是一九八八年八月十五日。

何时,何地,何事,何人,这条老新闻的新闻六要素就出来四位了,下面当然得说何因与何果了。

“赤膊”创刊记


“赤膊”创刊记

一九八八年,娄底地委决定创办地方报纸,叫《娄底报》,暂定八开,周报。八月,从地委宣传部、地区广播局和新化、涟源以及地直单位组织了几个与新闻、与文艺、与编辑有关的角色,研究报纸的创办,同时拟定在八月份出版试刊号。

真的是一张白纸,真的是白手起家,没有办公场地,没有印刷厂家,没有新闻稿源,就手里一个湖南省的报纸刊号。于是就在宣传部的这间会议室里,确定了办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确定了试刊号的组稿内容和版面思想。于是就分头采写稿件,那肯定是自己坐公交车或班车或火车。于是带着采访到的内容又回到这会议室,来写稿改稿编辑审稿,来选定报头字来写发刊词,来四处联系印刷厂,来学习报纸的编排要求与技巧,来用借来的报纸画版纸,设计这块处女地上的每一个版块……

“赤膊”创刊记

《娄底日报》创刊时为《娄底报》,这是1988年8月24日的试刊号

试刊号,娄底建区以来第一张新闻报纸,第一个有名有姓要走进娄底千家万户的纸质新闻媒体,说得实在点是第一个正儿八经的新闻产儿,自然牵动着领导者的心。所以,宣传部的部长和主管新闻宣传的副部长,还有新闻科长,都赤膊儿在这炎热的会议室里,审读着每一行文字,选定着每一张图片,把握着每一条新闻,研究着每一个版面,一直陪伴着这期盼中的分娩的过程。

天气是闷热的,但我们都为一份报纸能在自己手上问世而兴奋着,都为我们能成为这份报纸第一行文字的编辑而激动着,所以心里,都拂扬着一道清风。

当时,娄底还没有适合印报纸的印刷厂家,于是试刊的报纸便联系在湖南日报社印刷厂排印。

八月二十四日,我们出版了《娄底报》试刊号!举着这份报纸,我们像举着一面旗帜般骄傲!

十月一日,《娄底报》正式创刊,正式发行。

“赤膊”创刊记

这是1988年10月1日的正刊第1号

试刊号和创刊号上,就有新闻稿件和副刊作品在当年的省以上新闻和副刊作品评奖中获奖。

那时开始有了正式的八个编辑,八个人,开始了娄底自身最初的新闻旅行。除了宣传部那间会议室,我们还在部长的办公室、在科长的办公室编过报,在地区教委的“教工之家”里编过报,在地区文化局的招待所里编过报,后来才在地委大院五号小楼的三楼里,有了几间小屋,正式挂上了“娄底报社”的招牌。

“赤膊”创刊记

这是《娄底晚报》前身的《娄底日报·晚报版》,像《娄底报》初世一样,我亦守在印刷厂具体帮助排版

最麻烦的还是跑印刷。那时还是传统的铅字印刷。

当时娄底交通很不方便,每次去长沙都得问道,都得在弯弯的沙石路上跑老半天。最初办报在组稿编排和时间的把握上还处在磨合期,因此总是在发稿前的那个晚上“通宵达旦”,第二天早上就相轮着安排人员带着稿件和版面,坐火车或是班车起程去长沙印报,在印刷厂里守着排版、校对、印刷,然后一辆摇摇晃晃的吉普车去接报纸,人货混装回到娄底,再将报纸送到邮政局发行。

创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就这么一周一周地跑长沙印报,还跑株洲印过,跑湘潭印过。《株洲日报》、《湘潭日报》都是老报纸了,也都有报社自己的印刷厂。我们既当记者又当编辑,既当美工组版又做校对,既跑运输又跑发行。我当时被组织安排做编辑部主任,又是三人临时编委之一,既负责整个报纸的审稿编排校对,又要做副刊的责任编辑……

“赤膊”创刊记

报社正式成立后在当时的地委大院医务室小楼上办公,这是那时阅看样报的留影,时间是1989年元宵节

是辛苦。但我们快乐!

这就是创业的快乐!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还有一份于事业的执著!就说我,做编辑是自小就向往的,在文字的往来中能找到天地的辽阔。所以,当地委宣传部选调我来报社做编辑时,我感到理想的翅膀展开了。这之前我已经编过很多报刊,也在湖南人民出版社、省作家协会和湖南日报社协助过编辑工作,但那都不是职业,这回是名正言顺的了,自然兴奋。那时我在新化的县里还算是“风光”的,有几个基层职务,县领导又考虑了我新的去向和新的责任,地委宣传部领导亲自去考察我调娄底报社时,明确告知:四不考虑!不考虑位子、房子、票子、妻子。没有职务安排;没有住房分配;当时的报社自然是一池清水,肯定没我在县里任职单位的福利好;妻子也考虑不了调动。领导一口气说了“四不”,很认真地看着我如何选择如何承受。我呢,想都没想,一口气就应承了。只要能做编辑,就行!读小学时就自创自编过报刊,老师并没布置这样的作业,是自己心中的一份憧憬。

“赤膊”创刊记

那年,组织“娄底扶助贫困学童爱心接对活动”专题报道,活动中,我小孩接对了新化一贫困学童(右一)

所以我就乐在其中,因文字而苦又因文字而乐。虽然到报社正式上班后组织安排我做了临时编委和编辑部主任,我的心仍沉浸在一个编辑的向往里。

所以我们那七八个人,就有了对一路走到今天的《娄底日报》深深的眷恋!

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又打开了《娄底报》的试刊号和创刊号,我好像又闻到了当年赤膊的汗香,那试刊号上省委书记、省长、省委副书记,还有新华社领导和地委书记、专员等的题词,是对我们赤膊创刊的最好的褒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