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銀行公佈2019裁員、降薪計劃 有銀行降薪幅度高達20%


8家銀行公佈2019裁員、降薪計劃 有銀行降薪幅度高達20%


在近日剛結束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中,英國勞埃德銀行集團(Lloyds Banking Group)首席執行官Antonio Horta-Osorio對CNBC表示,該行將不排除進一步裁員的可能,因為該銀行正在更新技術平臺,並評估與客戶的溝通方式。

拒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勞埃德銀行已裁員逾5萬人,並關閉了超過500家分行。

勞埃德銀行不是唯一一家裁員的銀行,不少國際大行在近日都公佈了其2019年裁員、降薪計劃。

8家銀行公佈裁員、降薪計劃

2019年至今,不足一月,已有多家國際大行宣佈裁員。

1月17日,德意志銀行宣佈在其零售部門總部裁員約1000人,削減的目的在於消除重複的後臺和中臺功能。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首席執行官克里斯汀•辛格(Christian Sewing)表示,在4月份接管和明年年底之前,該銀行的員工總數至少減少7000人。

1月23日,西班牙桑坦德銀行(Santander)宣佈,鑑於越來越多的客戶開始使用數字和移動銀行業務,使實體辦公室、銀行櫃檯同時代脫節,2019年桑坦德銀行將關閉位於英國的業務量較低的140家分行,這些分行約佔在英所有分支機構的19%,同時解僱約800名員工,以應對客戶需求的不斷變化。

而上週,外媒報道稱,受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和全球經濟減速的影響,法國興業銀行的證券交易業務營收在2018年大幅下滑20%,業績未達預期,鑑於此,該行計劃解散其自營交易部門且削減交易員的年終獎金,降幅或達25%。

此外,瑞銀和法國巴黎銀行也都在上週宣佈對員工減薪,其中,瑞銀減薪幅度高達20%。

……

據不完全統計,僅1月至今就有勞埃德銀行、德銀、瑞銀、桑坦德銀行、法興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摩根士丹利、日本最大的投資銀行野村控股等至少8家國際大行宣佈了裁員、降薪計劃。

波士頓諮詢預測,在穩健發展的情況下,到2027年,銀行業將削減104萬工作崗位,降幅22%,諸如客戶管理和服務、風控和審核、營銷與銷售等操作標準化程度較高、對情感交互的要求較低的崗位將被人工智能大規模取代。

近日,麥肯錫也表示,數據和技術革新正改變銀行從業人員的性質,全球銀行業可能正面臨著所有行業中影響最廣的人力轉型,例如,在美國和西歐的銀行業,有38%的工作都是後臺崗位,這些崗位極易被機器取代。

裁員是眾多銀行轉型必經的過程

隨著金融科技的崛起,各種各樣的互金平臺和非銀金融機構不斷湧現,加之監管環境乃至更為廣義的社會政治環境的轉變,銀行業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麥肯錫曾在行研報告中指出:未來每年有能力賺150億美元的大型銀行,才負荷得起高額營運成本,最終活下來的銀行恐怕只剩五分之三。銀行若不採取任何應對措施,到2025年,佔銀行收入10%-40%的零售銀行業務將會受到Fintech的衝擊而危機四伏。

鑑於此,全球國際大行紛紛擁抱金融科技,加速轉型,裁員成為眾多銀行降低成本、調整業務結構轉型升級中的的重要一環。不過,麥肯錫指出,對業務進行全面優化和數字化改造才是應對挑戰的核心路徑。

波士頓公司稱,成功的數字轉型要建立在四大支柱上:

第一,重塑客戶旅程。這一舉措通常始於精簡和縮短開戶及貸款流程,這不僅為新的客戶關係建立了正確的基調,而且也釋放了銷售人員的時間,使其能夠關注更多與銷售相關的增值活動。

第二,發掘數據的力量。公司銀行擁有大量數據,因此有數不勝數的方式去進一步利用這些數據。解鎖數據對他們的數字化轉型而言至關重要。數據挖掘可以幫助銀行將自己重塑為客戶的合作伙伴,為其提供量身定製的解決方案。

第三,重新定義運營模式。為了適應處理客戶關係的新方式,尤其是人與數字交互之間的“智能”平衡,銀行應建立一種運營模式,使其以經濟高效的方式進行跨渠道的產品和服務交付,並跟上快速更新的客戶需求,吸收最新的創新成果。

第四,建立數字化驅動組織。公司銀行必須將數字化轉型作為一個明確的戰略要點,然後通過充分的資金支持、有力的人才招募、對全新的敏捷工作方式的開放態度,以及願意承擔風險的決心來實現。

事實上,近幾年,國內外已有不少銀行在積極開展這方面的工作。

根據德勤最新的國際銀行業調研顯示,在國外,目前超過20%的先進銀行已經投入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佈局,積極籌備大規模的數字化轉型。並有一些銀行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已經取得了成功。比如:

美國第一資本金融集團(capital one)自2002年起就制定了“數字驅動的戰略”,設置了首席數字官(CDO),平均每年嘗試8萬個以上的大數據實驗分析,基於大數據分析,判斷客戶價值,並指導差異化的客戶策略;

星展銀行(DBS)2009年決定數字化轉型之後,便制定了階段數字化轉型目標(第一,核心業務的數字化;第二,與客戶融為一體,讓銀行變得隱形;第三,轉變成一家擁有2.2萬人的初創企業),並積極推動企業文化改革和人才培養轉型,以客戶為中心 打造全渠道銀行的一體化體驗,提升服務效率和體驗;

匯豐銀行在2015 年6 月提出了“從根本上把組織完全數字化”的數字化戰略,將數字化列為銀行近三年的前十大戰略之一。匯豐銀行計劃在2020 年之前,將60-70% 的業務、交易完成數字化轉型,從而全面提升銀行數字化水平。為此,匯豐銀行針對最關鍵的20-30 個流程( 覆蓋90% 左右的客戶活動,如借記卡開卡、信用卡申請、貸款申請、客戶投訴等,這些佔到了40%-50%的成本開銷),在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同時開展端到端流程數字化改造(EdgE),旨在降低20%的運營成本;

ING Direct 是由荷蘭國際集團於1997年在加拿大首創的直銷銀行,也是全球第一家直銷銀行,近年來,ING Direct基於移動端和互聯網平臺的業務模式創新上不斷推陳出新,其直銷銀行模式已更加緊密地嵌入到各個生活應用場景,通過與線上高頻用戶平臺對接合作,大幅增加了高頻應用場景和客戶觸點,數字化業務已逐漸成為ING Direct的重要收入來源;

……

在國內亦然,僅以2018年為例,這一年,銀行紛紛加強數字化改造,創新不斷:4月,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的“無人銀行”正式落地,成為全國首家無人銀行;7月,浦發銀行正式推出業內首個API Bank無界開放銀行,徹底改變了銀行服務客戶的模式,讓銀行的服務融入客戶的生產生活場景,構成一個開放共享、共建共贏的生態圈;12月,招商銀行則宣佈全國網點的‘全面無卡化改造’項目已經完成,此舉標誌著銀行業已經從“卡時代”進入“App時代”,通過APP來實現觸客與精準營銷,朝向銀行數字化時代不斷邁進;等等。

德勤在《2019年全球銀行業展望》中指出,銀行業在2019年可能面臨一系列數字化轉型瓶頸與難題,對於銀行而言,無論取道哪一種數字化轉型路徑,銀行在數字化轉型方面能否取得成功最終將取決於戰略、技術和業務是否做到跨領域協同工作。

2019年,銀行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隨著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推進,銀行員工結構也必然也將面臨調整,那麼,2019年,什麼樣的人才將成為備受銀行青睞的香餑餑呢?目前來看,有以下三類:

科技人才:

麥肯錫認為,2030年後,將呈現出對軟件開發人才、計算機系統分析師、數字化分析師等科技專業人才的強勁需求。從目前全球銀行業的情況來看,科技員工佔比已經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

在國外,2012年,瑞銀在全球大約有8200名全職信息技術人員,2017年,瑞銀信息技術人員正式加外包(或短期合同)增長到2萬餘名;2018年,花旗銀行總裁JamieForese表示,整個集團中40%的人工是可以被AI算法代替的,初步計劃在5年內把投資銀行部門的業務人員裁去50%,準備用人工智能算法代替他們的工作。

在國內,數據顯示,2017年農業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杭州銀行、常熟銀行、寧波銀行科技人員的同比增速均在10%以上,杭州銀行甚至高達40%以上,而截止2017年,民生銀行科技員工佔比已經接近40%,位列國內銀行第一位。而有的民營銀行甚至更高,比如,目前,百信銀行的技術人員佔比高達70%;微眾銀行科技人員佔全行員工比例已經在50%以上。

目前,已有多家銀行表示要大量招攬科技人才,尤其是金融科技人才,比如,中行提出,將著力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3-5年內,重點加強產品經理、數據分析師、客戶體驗師、互聯網安全專家等人才儲備;平安銀行則開出百萬元年薪招聘互聯網產品總監、大數據技術總監、風險總監、客群策略專家、技術總監等在內的人才。

全球招聘顧問公司MichaelPage預測,目前國內金融科技人才總缺口達150萬。

風控人才:

風控永遠是金融的核心,特別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客戶的金融交易行為由線下向線上遷移,用戶交易數據呈現爆發式增長,如何依靠數據信息分析應用替代傳統人工核查和經驗判斷,做好風險管理工作,無疑是銀行數字化時代發麵臨的重要課題。

目前,國內銀行紛紛在加強風控人才隊伍建設。比如,目前,在網商銀行400多名員工中,服務線下小微商戶的線下運營員工僅僅只有20人,而風控技術人員近200人;新網銀行70%人員是數學科學家,其中包括大量的大數據建模分析師、反欺詐研究師等風控人員。

有銀行從業人士表示,建立數字銀行要先打造數字化的風控體系,而風控體系的建立離不開專業的風控人員,未來,有科技背景的銀行風控人員數量將會大幅增加。調查顯示,中國地區持有金融風險管理師證書的人,平均年薪已超70萬。

投研人才:

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夥人、大中華區金融機構諮詢負責人指出,建立資管團隊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投研能力,某頂尖美資銀行資管業務的成本收益比高達70%,沒有高投入就很難有持續的高回報。

截至2019年1月30日,近30家銀行宣佈理財子公司(資管子公司),雖然還未正式開業,但已有不少人才開始招兵買馬。“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建立,出於業務調整和獨立運營的考慮,銀行急需招聘、培養大量人才,尤其是權益投研人才,建立專業投研團隊”,有業內人士表示。

銀行公佈的招聘信息也驗證了銀行對投研人才的重視,如:2018年12月浦發銀行資管部發布涉及投資交易及研究、債券投資、股票投資、資產證券化產品經理等共12個崗位,合計招聘人數達32人;郵儲銀行則在12月發佈涉及研究投資類、估值核算及運營類、產品研發及管理等共8大類27個崗位,每個崗位的招聘人數均為“若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