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教師的教育反思:主觀與偏見

在內地班工作了11年,學生的所有時間幾乎都在學習,所以長時間以來我很難真正認識一個學生,以至於學生在我眼裡只有學習狀態,沒有生活狀態。調到新疆班工作之後,我有機會參與到學生們的生活世界裡,這種體驗算是我人生的又一程,這段歷程開闊了我對學生的認知範圍,比如,一個平時看上去特別內向的一個男孩子,竟然可以在大庭廣眾下翩翩起舞,而且跳得那麼灑脫,那麼有魅力,那麼有自信……雖然說能歌善舞是新疆人民的本能特性,但對比臺下和臺上的差別後,還是覺得很驚訝,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以前對學生的認知偏差。偏見有時候是代表著自我,或者說自我觀察的狹小。

一個教師的教育反思:主觀與偏見

還有一位同學,算是一個“問題”學生,老師們不知道該怎樣去教育他,同學們不知道怎樣去跟他交往,所以他基本上是被群體隔離了。然而,看了他的日記之後(他有寫日記的習慣,我在徵得他的同意後,看了他寫的日記),我對他的看法有了變化,從他的日記中,我讀到了他對爸爸媽媽辛苦勞作的疼惜,讀到了他對兩個幼小弟弟們的關懷,同時也讀到了他對自我放縱的懊惱。從日記裡,我更全面地瞭解了他——他有愛心,他有自我反省的意識,他想要自我救贖,所以我該相信他,應該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人如果懂得反思,就可能戰勝最強大的敵人——那個原本可能誤入歧途的自己。

一個教師的教育反思:主觀與偏見

日記中還提到一件小事——一碗牛肉麵。那是在一次體檢結束之後,小夥子們已經飢腸轆轆,所以就帶他們去吃了牛肉麵。他是這樣寫的“今天特別開心的事是能吃到一碗牛肉麵……”一件小事,在我看來很平常,在他看來卻是讓他那麼開心的事。同樣,或許我們不經意的事,也可能會傷害了一些人,所以,我得提醒自己小事未必是小事,要懂得尊重生命本身的感受,而不是過分注重自己的評判。我們正視每一個生命個體,走出狹隘的自我主觀世界!

著名的教育家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他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