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爱!妈妈每天看微信步数,救了儿子一命!


去年12月27日晚上,家住金湖的张女士(化姓)照例瞄了一眼微信步数排行榜,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幸好这一瞄,救了在南京工作的儿子小杨(化姓)一条命。目前小杨已从南医大二附院重症监护室转到了普通病房。张女士拉着医生的手连道感谢,而医护人员却说是张女士的母爱立了大功,纷纷为她点赞。

小杨今年28岁,学的IT,大学毕业后就在南京找了工作,一个人租了房子住。张女士担心儿子一个人不会照顾自己,就隔三差五给小杨打电话或者微信视频。前段时间,小杨跟张女士说,因为要给一个小孩做辅导,不太方便接电话或者视频了,让张女士有事发微信留言。

“我有个习惯,就是每天都会观察儿子的微信步数,看他有没有运动。”张女士说,因为小杨比较胖,她总是督促儿子多走路锻炼。小杨之前还跟她争辩过,说微信步数不准,但张女士认为不管准不准,总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动。小杨争辩了几次后就随张女士了,每天走个几百步,省得张女士总唠叨他。

这就是爱!妈妈每天看微信步数,救了儿子一命!

12月27日晚上,张女士一看,小杨的微信步数是零,她有点疑惑,就发了个微信过去,结果等了半天没等到小杨回复。张女士莫名感到不安,但她怕小杨正在忙事情,所以忍着没有打电话。第二天一早,张女士又发了一条微信,结果仍没有回复,而且小杨的步数一直没有刷新,张女士赶紧打了个电话,没人接听,一直到中午十一点,张女士却始终联系不上小杨,她赶紧打了个电话给小杨比较要好的朋友,请他帮忙去看看小杨到底怎么了。不一会,小杨朋友打来电话,“阿姨,小杨好像生病了,挺严重的。”

小杨朋友告诉张女士,他敲门敲了十多分钟小杨才开门,刚开了门小杨就往床上倒,整个人处于昏迷状态。张女士一听急了,一边让小杨朋友赶紧打120,一边打电话给小杨同在南京的表弟去帮忙,自己放下电话就从金湖往南京赶。

血糖高到爆表,就因为他的一个坏习惯

张女士赶到医院的时候,小杨还在抢救中。经检查,小杨酮症酸中毒,伴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南医大二附院ICU副主任医师孙立群介绍,小杨刚被送来的时候,检查手指血糖,屏幕上不显示数字,只有一个字母“H”。“我们急诊的血糖仪测量范围最高是50mmol/L,也就是说,他的血糖高到‘爆表’了。”随后抽静脉血显示,小杨的血糖高达60mmol/L。

这就是爱!妈妈每天看微信步数,救了儿子一命!

相比于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更加严重,死亡率更高。“一旦确诊,患者往往离死神只有一步之遥。”孙立群介绍,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是由于应激情况性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而胰岛素反调节激素增加及肝糖释放导致严重高血糖,因高血糖引起血浆高渗性脱水和进行性意识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要不是小杨妈妈的细心,小杨很可能抢救不过来。

年纪轻轻,为什么血糖这么高,病情这么严重?说到这里,张女士眼泪就流了下来。她说,小杨大学时爱上了可乐等碳酸饮料,几乎每天都喝。渐渐地,1米83的小杨越来越胖。在家人的阻止下,小杨不喝可乐,但改成了含糖量同样很高的运动饮料,劝他也不听。大学毕业后,小杨在南京从事IT工作,一个人生活无拘无束,加上工作需要经常熬夜,小杨又重新开始喝可乐,每天晚上都要喝一两罐,当白开水喝。不仅喝饮料,小杨还经常点外卖,是个标准“宅男”。

这就是爱!妈妈每天看微信步数,救了儿子一命!

“刚入院的时候,体重113公斤,BMI指数高达34。”孙立群说,更可怕的是,小杨根本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小杨目前BMI指数已经降到了26左右。

无糖饮料不能多喝,高危人群切记定期测血糖

“饮料代替水,这个习惯太恐怖了。”孙立群介绍,除了小杨,他们同时还收治了另一名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同样是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同样因为每天喝大量的碳酸饮料,而且和小杨有共同的特点:血糖高到爆表却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

这就是爱!妈妈每天看微信步数,救了儿子一命!

孙立群说,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年轻,代谢功能好,饮食上无所顾忌,即使出现糖尿病初期的典型症状: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也不会及时就诊。而且,许多年轻人平时就喜欢喝饮料,得了糖尿病后常常觉得口干口苦,更加喜欢喝甜的饮料,这就更容易导致血糖飙升。

另外现在市场上有不少饮料打着“无糖”的招牌误导消费者,无糖或者低糖只是使用了代糖,比如甜菊糖苷、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甜蜜素、山梨糖醇等等,都是甜味剂,所以不能代替水,更不能无节制地喝。

孙立群提醒,有家族史的人、体型肥胖的人群,都是糖尿病的易发人群,此外,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也是糖尿病的易感人群。对于这两类高危人群,建议定期检测血糖。另外,平时少喝碳酸饮料,要注意饮食、作息规律,不能仗着年轻就疏于检查身体。(陈艳萍 程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