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兩宗「最」

拼多多兩宗「最」

拼多多搭臺,中國製造唱戲。


出品/一號財經

文/子雨



“你可以讚揚他,你可以侮辱他,你說他什麼都行,但有一點你不能做到,就是你不能忽視他。”

這是黃崢在接受《財經》雜誌專訪時借喬布斯復出時的廣告文案表達的心聲,也是媒體在描述拼多多時最常引用的一句。

三年,3億用戶,月GMV超30億,拼多多在阿里、京東和一眾垂直電商平臺中突圍,並於今年7月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刷新了中國企業自創建到上市的最快紀錄,IPO最終定價19美元,市值240億美元。

人們無法忽視拼多多的存在。這個從五環外進擊的“龐然大物”不僅收割了“最後一波人口紅利”,還把散落在廣袤大地的草根商家拉回了主流視野,幫助他們完成了從“中國製造”到“中國質造”的躍遷。

小B“還鄉”


►改革開放以來,中小微企業發展到了2000多萬法人,6000多萬個體工商戶。

央行行長易綱指出,截止目前小微企業貢獻了全國80%的就業和70%的專利發明權,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

如果把中國經濟比作自循環的有機生命體,中小微企業就是支撐這個有機體存活生長的毛細血管。

他們是最具活力,有著強大創收能力的群體。靠著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搭載著全球化和改革開放的順風車,深圳成為了全球OEM(授權貼牌生產)代工廠的大本營,也帶動了中國製造業的繁榮。

從全世界範圍來看,OEM模式讓許多生產廠商嚐到了經銷商品牌對接的甜頭,可在面臨外部環境衝擊,國際經濟動盪的時候,他們的生命線瞬間就被縮短了。

過去30年,在爭奪外銷、代工的訂單中,中國有一大批製造工廠持續修煉內功,他們有技術,有生產線,卻始終處於無人問津的尷尬境地。這種因知名度造成的利潤價差不僅是生產廠商們的瓶頸,也是“中國製造”面臨的困境。

“家衛士”的母公司松騰實業就是中國製造的典型。松騰實業擁有超過70項國際專利,2017年,全球掃地機器人霸主iRobot曾發起“掃地式”專利殲滅戰,松騰實業是唯一全身而退者。

兩年前,在積累了近20年代工經驗後,松騰推出了自主品牌“家衛士”。生產線就在深圳寶安,距離機場18公里的一處產業園區內。

這個不起眼的園區,是全球掃地機器人業內的知名產地之一。每年有超過100萬臺掃地機器人在這裡誕生,它們被烙上霍尼韋爾、惠而浦、飛利浦等品牌標識,送往全球各地。

“內銷、外銷的同款產品,都是同樣的標準、工藝、用料,同樣的生產線。”廠長吳鵬雲介紹稱。然而,同樣的品質,貼牌產品不愁銷路,自主品牌卻無人問津。消費者寧願花4倍的價格購買貼牌產品。

中間商與生產商之間的利潤之爭自古便有之,當品牌商在市場上有足夠話語權時,必然將利潤空間向生產商擠壓,處於供應鏈低端的生產商長期處於弱勢地位,利潤微薄不說,受限於繁雜鏈條造就的營銷壁壘,無法直接觸及消費者,也不能打響自有品牌。

情況在今年有了改觀。

2018年12月,家衛士作為首期試點工廠,正式加入拼多多“新品牌計劃”。 “‘新品牌計劃’是聚焦中國中小微製造企業成長的系統性平臺。拼多多將扶持1000家覆蓋各行業的工廠品牌,幫助他們更有效觸達3.86億消費者,擁抱內需大市場,以最低成本培育品牌。”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介紹稱。

在泡沫逐漸擠出,產業重做的互聯網下半場,以家衛士與拼多多為代表的“小前臺大中臺”模式給予了他們新生,中小微企業開始回潮。

供需“零距離”


►中國製造藏龍臥虎,卻始終無法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信息差是最大的桎梏。

網羅中國大地3億用戶,活躍商戶超百萬的拼多多在近期推出了 “新品牌計劃”。這個聚焦中國中小微製造企業成長的系統性平臺有兩宗「最」:最具性價比,最透明。

首先針對“新品牌計劃”的1000家工廠,拼多多推出了一系列幫扶計劃,配合大數據支持、專家診斷、研發建議等,在一定範圍內傾斜流量、給予企業推薦位資源,增加商品曝光度,實現“小投入高產出”。

同時,通過直播技術打通生產端與需求端的信息流,令產品設計、生產、製造全流程可視化,在消費者與工廠之間構建起了一種信任機制,增強了消費者的交互體驗。

廠長吳鵬雲認為,“新品牌計劃”對於中小企業最有利的創新之一就是生產可視化平臺,並形容這是“平價高質看得見”。

“288元和千元掃地機器人的差別是什麼?我們直接通過直播來消除這個疑問。同樣的生產線,一邊是給國際大牌代工,一邊家衛士的自主品牌,最後的貼牌環節,就是產品的唯一區別。”

一直以來,拼多多都在黑白對立的爭議中前行,9.9包郵成為三線城市用戶的福音,也是拼多多“騙子,假貨”質疑之聲的源頭。

拆解拼多多運行邏輯,會發現支撐其以如此低的價格售賣產品的秘訣主要有兩個:

1、反向爆款定製

2、C2M,即縮短供應鏈的客對廠模式

需求端,拼多多采用爆款生產邏輯,用消費者的需求反向推薦產品。不同於淘寶的搜索式電商,拼多多會在廠家還沒開工之前,就先拋出一個極低的價格,並通過分佈式AI和社交裂變的方式,挖掘出潛在需求。

以前商家是將確定的商品賣給消費者,現在,消費者是將確定的需求賣給商家,由“人找貨”變為“貨找人”。

把海量的流量導向有限商品中打造爆款,對消費者來說,可以低價買到特定的產品;對商家來說,雖然單位產品價格低,但是訂單量巨大,薄利多銷,此為雙贏。

供給端,拼多多直接對接工廠,打造C2M(客對廠)模式,供需“零距離”。以拼多多熱銷的一款名為“可心柔”的紙巾產品為例,在廣告投入幾近於零的基礎上,累積銷量已經接近2億包。可心柔的上游是理文造紙廠,負責加工原漿、切割紙巾。

理文造紙廠和可心柔與拼多多合作,為拼多多的爆款產品提供全套生產服務,被稱之為“拼工廠”。

拼多多上很多類似的中小品牌商家,通過建立理文造紙廠這樣配置齊全的“拼工廠”,製造出最符合基層消費者需求的爆款產品。

“基於新電商創新的供需模式,拼多多正致力於通過需求側的改革推動中小製造企業的供給側改革,發揮互聯網的平臺優勢,讓價值迴歸生產與消費兩端。”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說到。


撞破煙樓


►“路本無對錯,在選擇的路上走對為對,走錯為錯。”

黃崢浙大計算機本科畢業後赴美深造,2004年畢業後進入了谷歌美國總部,與李開復共事,同時也是手機界大佬段永平的“關門弟子”,精英背景出身卻在創業時走了一條由低打高的“農村包圍城市”的去精英化路線。

也曾有人質疑精英黃崢如何理解三線城市以下的用戶,又為何能做出跨越圈層的產品,“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回答了這個問題,也是黃崢創業以來一直保持的思維方式。

拼多多成立至今不做採銷,不碰物流,專注平臺,保持著輕量的運營模式。如今依靠拼多多海量精準的流量,這些中小商家有了持續穩定的訂單,也迎來了爆發。

據悉,“新品牌計劃”首期將試點20家工廠,除家衛士外,還包括潮州松發陶瓷、浙江三禾廚具、重慶百亞紙尿褲、安徽富光保溫杯等。

這些企業具有相似的標籤:長期為國內外知名品牌代工,在國際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同時也面臨營銷通路和經驗嚴重不足,轉型升級困難,自主品牌的價格優勢很難轉化為規模優勢的困境。

一個典型的例子。松發是中國日用陶瓷的領軍企業之一,被冠以“現代官窯”的美譽。它曾跟隨神州七號飛過外太空,也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官方宴會的專用陶瓷餐具,還拿過設計界的奧斯卡大獎——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然而過去十年間,這樣一家榮譽傍身的“國瓷”在國內消費者眼裡並沒有那麼高的認知度,很多消費者用過卻並不認識。

今年9月,松發陶瓷牽手拼多多,上架“居圖”和“松發”兩個品牌,並針對拼多多用戶推出了19.9元包郵“三隻裝陶瓷保鮮碗”。上架2個多月,銷量已超過30萬隻,有消費者一次性買30多套,並且在最近加入了拼多多的“新品牌計劃”。

拼多多成了這些在行業深耕多年,有著過硬技術以及成熟生產線的中國本土企業的“擺渡人”,幫助他們完成了品牌的原始積累,撕掉了過去對“中國製造”低質低價的刻板印象,以“中國質造”的新形象重新出海。

“通過全面推動‘新品牌計劃’,希望讓過去存在於流通和營銷環節的價值,迴歸製造業本身;讓更多曾屬於國際品牌的附加值,迴流中國製造。”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如是說道。

在動盪不安的國際大環境下,用C2M的客對廠模式,最大可能消除供需兩端的信息差,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解決產品品質的信任痛點,實現自有品牌的升級改造,或許能給未來的中國製造帶來些許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