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才子高晓松:我觉得自己内心很丑陋

不吹不黑,望你在这篇文章有所得。

高晓松曾在一篇文章里写到:“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很骄傲的人,自认为天文、地理、人生无所不知,走到哪里都喜欢给人讲大道理,结果到了北欧没几天,我居然都不太敢跟人说话了,因为我觉得自己的内心很丑陋,很粗鄙。”

清华才子高晓松:我觉得自己内心很丑陋

提到丹麦和瑞典这两个国家,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它们每年都稳居人均GDP最高 、国民幸福指数最高、最清廉的国家排行榜前列,被世界各国人民称为“最幸福的、天堂般的存在”。因为在这个地方人们的生活观念是“真佛系”,他们不在乎你穿的是几十块的地摊货还是戴几十万的名牌表,也不关注你是骑自行车还是开奔驰宝马。两者碰见了可以相视一笑,也可以内心默念一句:关我什么事。

清华才子高晓松:我觉得自己内心很丑陋

他们关心的,只有我自己舒不舒服。衣服好穿吗,房子好住吗,车好开吗,爱人朋友和我快乐吗,所以高晓松审视内心,如大多数现代人一样追求名利、一样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觉得自己是丑陋与粗鄙的。讲到高晓松,最高赞的回答就是:人丑就该多读书。高晓松除了颜值不在线,在颜值以外的世界他都是赢家。他赢在子宫,出生于书香世家;赢在有文化,丰富的阅历,见多识广的眼界;赢在有底气,一路从弹琴追梦的少年到北京说书的大爷,他都踩在了黄金时代的节点。

清华才子高晓松:我觉得自己内心很丑陋

由高晓松作词、作曲,老狼演唱的校园民谣《同桌的你》,一发行就火遍了大江南北,他也年少成名有了“校园民谣鼻祖”的称号。《大武生》电影拍砸了,发现自己经商不行,就决心只做一个“门客”,卖艺做知识变现。不同于罗振宇嘶声力竭告诉你这段话多有逻辑、这本书写得多好,高晓松只需要北京瘫、摇摇纸扇,天南海北地侃大山、讲讲历史典故就好了。

清华才子高晓松:我觉得自己内心很丑陋

所以,清高与自负,高晓松是有资本的。但他这种自身的优越感在丹麦与瑞典却不受用,你炫耀自己的才学,北欧人也并不看你。这就形成了一种巨大的落差,毕竟中国人太习惯于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了。高晓松曾经这样评价北欧:丹麦跟瑞典简直就是世外桃源之地,人少地多环境好,在国际上与世无争,在国内养老福利制度一级好。中国人毕生的追求,不管是名校毕业、升职加薪,还是迎娶白富美获得人生巅峰——这一切,在北欧人眼里,和幸福毫无关联。

清华才子高晓松:我觉得自己内心很丑陋

“要说真正让我发现市场的乐趣,发现自己的商业价值,自己又干得自由、欢实,从《晓说》到《晓松奇谈》,我可能第一次找到痛快淋漓的感觉。”高晓松说。但不可否认在节目中,更多涉及到个人偏见,作为公众人物,在很多问题上不够严谨,用词方面也带有歧视感,在有自身优越感的同时加入了大多数人并不喜闻乐见的高傲与自负。曾怒斥一清华博士梁植:名校是镇国重器,名校生更该胸怀天下,名校培养你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不是让你用来找工作的。从小生活在高级知识分子周围,高晓松是文艺的、傲慢的、不接地气的,一直强调的是“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可他从来不知有些人的问题是生存,而不是仅仅是生活。即使高晓松偶尔会自嘲“矮大紧”,还是有那么些人就是看不惯他。

清华才子高晓松:我觉得自己内心很丑陋

中国人活在别人嘴里,所以才会有别人家的孩子;北欧人活在自己心中,别人看法又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管他是个什么人,这与我何干,日子还不是照样过。看到他说了几句骄傲的话,心里骂他两句,看到他说了几句有点意思和道理的话,心里也思考忖度几分领悟一下。也就是这样罢了。

清华才子高晓松:我觉得自己内心很丑陋

微博八大杀器之一(高晓松的自拍)

归根到底,高晓松这样的人生赢家会感到自己的丑陋与粗鄙,不过是犯了大多数人的一个通病,每天琢磨的都是如何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跟人钩心斗角,追名逐利!丰子恺先生说:“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你住在几层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