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手艺》导演手记:第44日,麦宿,最神圣的手艺之乡

《寻找手艺》导演手记:第44日,麦宿,最神圣的手艺之乡

《寻找手艺》导演手记 :第44日,麦宿,最神圣的手艺之乡


第44日 四川德格麦宿.佛像、唐卡、土陶、藏医

在麦宿,我们住在尼玛大哥家,他是德格姐夫的亲弟弟,是麦宿的铸铜大师,也是洛热彭措(后面要说他)的女婿。

尼玛家里三层楼的屋子里全是壁画,连天花板也不放过,而且都是他自己画的。

《寻找手艺》导演手记:第44日,麦宿,最神圣的手艺之乡

尼玛大哥的房子,这些全是他自己画的。

尼玛大哥家的铸铜佛像,比我想象的更复杂,每一项都需要数天甚至几十天。从泥塑造型,到模型胶定型、蜡塑型、蜡像精修、防火材料封壳,到加热解蜡,倒入铜水,铜像毛坯造好后,三遍敲打、刮、打磨,最后抛光完成全部流程。

整个流程下来,至少要半年,而这一趟,我们只能拍到做蜡像这一步。

或许是麦宿的偏僻,造就了它必须自给自足。以宗萨寺为中心,在麦宿山沟沟里的好几个自然村,传统手艺涵盖纺织、陶器、唐卡、铜像、金银加工、藏药制作等等,而且每一项都举足轻重,每一项手艺都是家族继承式。

那些没有家传手艺的人,也可以去有家传手艺的家庭去学习,尼玛就是隔壁银器大师的徒弟。尼玛学了银器,将手艺的基本功用在铜器上,成为麦宿水平最高的大师之一。

麦宿所有手艺大师招收徒弟的条件,无一例外都是:穷人优先,绝不可打猎、杀生,绝不能抽烟喝酒。因此在这个手艺之乡,商店里买不到烟、酒,因为这里没有消费。县里工作组到麦宿要喝酒,必须自己携带,久而久之所有人都入乡随俗,也就没人在麦宿抽烟喝酒了。

拍不到尼玛制作铜像的全过程,他拿出他几尊还没交货的成品给我们拍,每一件都很精美。

几年前就见过尼玛做的佛像。之后去博物馆、寺庙等这些地方,格外对佛像要注意一些,发现尼玛做的佛像精细和神韵确实已经高出不少历代作品。

有一次,一个从德格走出去的商人,在国外高价买回来一尊精美的佛像,据说还是文物,带回到德格想让尼玛也看一看,学习学习。岂料,尼玛一眼就认出那件“文物”其实就是自己做的。只不过几经周转,到了国外,成了天价“文物”。

现在,找尼玛制作佛像必须提前一年预定。

《寻找手艺》导演手记:第44日,麦宿,最神圣的手艺之乡

尼玛大哥的作品

《寻找手艺》导演手记:第44日,麦宿,最神圣的手艺之乡

尼玛大哥的作品

当然这还不是最漫长的预定,最漫长的预定,是麦宿的唐卡,已经排到了四年后!!

唐卡大师次平现在画的唐卡,是一位外地客户四年前预定的。这幅唐卡已经排了四年的队了。

《寻找手艺》导演手记:第44日,麦宿,最神圣的手艺之乡

唐卡大师次平和他的唐卡

《寻找手艺》导演手记:第44日,麦宿,最神圣的手艺之乡

麦宿的陶器

尼玛让他的儿子达瓦扎巴带我们去拍摄其它手工艺,并全程给我们当翻译。

《寻找手艺》导演手记:第44日,麦宿,最神圣的手艺之乡

拍摄编织班的围巾时,达瓦扎巴和陶艺班的老师降拥格勒给我们当模特, 这些围巾的制作者,就是编织班的老师扎西巴姆。

《寻找手艺》导演手记:第44日,麦宿,最神圣的手艺之乡

编织班的老师扎西巴姆

编织班的作品除了围巾,还包括一些用牦牛毛编织的手工包包,并且注册了麦宿自己的一个品牌:子乌。

我们来之前,香港演员吴镇宇刚来过,他买了一个麦宿的包,并向麦宿承诺:他会经常带着包包出镜,帮德格做宣传。

他履行了他的承诺,好多次公众场合,都能见到他拎着麦宿的包。只不过,极少有人知道那个包的来历。

确实,猛一看会误认为那是国际大牌包包,如果不说明来历,没人知道它来自一个极其偏远的山沟沟里,而且是全手工的。

实际上,这些包包都是一些国际知名的设计师免费为麦宿设计的,他们很多人都是宗萨仁波切的门徒,所以很乐意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点贡献。

《寻找手艺》导演手记:第44日,麦宿,最神圣的手艺之乡

达瓦扎巴拿着吴镇宇购买的那款包,又给我们当了一回模特。

《寻找手艺》导演手记:第44日,麦宿,最神圣的手艺之乡

金银加工班

《寻找手艺》导演手记:第44日,麦宿,最神圣的手艺之乡

达瓦扎巴坐在露台等我们

在拍摄金银加工的时候,达瓦扎巴坐在露台等我们。

我们问达瓦扎巴,有没有想过出去闯闯,到大城市里去生活?

达瓦扎巴告诉我们,他去过好几个大城市,觉得都比不上麦宿,除了出去旅游,他不会考虑离开麦宿,何况他还是铸铜手艺的传承人。

通过和达瓦扎巴聊天,我们才知道麦宿手工的一切源头,都和他的外公洛热彭措重建宗萨寺有关联。

必须再次去拜访洛热彭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