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長壽的父皇,他當26年太子熬成癱瘓,老皇剛死當即站起登基

唐朝是中國封建歷史上一個非常輝煌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期間中國的各項生產和工藝發展水平都達到了較為昌盛的狀態,並將這種強大的光芒輻射到了周邊的很多國家和地區,以至於現在很多國家還是將我們叫作“唐人”。但是和很多封建王朝一樣,這個強大的王朝由於其骨子裡的弊端依然要走向衰落。

有個長壽的父皇,他當26年太子熬成癱瘓,老皇剛死當即站起登基

皇權的鬥爭在這個朝代也是愈演愈烈,自從早期的李世民弒兄篡位成功後,嫡長子繼承製就在這個朝代產生了很大的鬆動,很多有能力的皇子們開始蠢蠢欲動,因為他們看到了皇權在手的希望。如此一來,皇權的爭鬥在這一王朝就更加的激烈,原本被立為太子的皇長子面臨的危機也越來越多,比如唐德宗的太子李誦。李誦作為皇長子其實是比較稱職的,他的母親是皇后,被立為皇儲的時候是十九歲,關鍵是他還是個文物雙全的太子。他的書法造詣很高,皇帝批閱公文的時候經常會讓太子來執筆。且李誦在騎射方面的能力也比較強,藩王叛亂的時候德宗出逃,就是太子帶領一支軍隊守住了奉天整整四十天,為皇帝的安全增加了保障。

有個長壽的父皇,他當26年太子熬成癱瘓,老皇剛死當即站起登基

德宗一開始也是個比較明智的君主,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在統治後期就展現出了比較昏庸的一面,一方面重用宦官,另一方面對百姓也加重了賦稅,還時時擔心自己的兒子們覬覦皇位。公元787年,李誦的丈母孃郜國公主私生活不檢點且暗中進行巫蠱之術,這差點給太子帶來了滅頂之災。多虧了朝中一些老臣的力保才保住了太子之位,但是作為郜國公主女兒的太子妃卻是保不住了,李誦原本還想通過休妻的辦法救她一命,但是最終還是失敗了。太子妃去世後李誦深受打擊,再加上當時很多兄弟都趁機對他打擊報復,所以他此後行事做人更加謹小慎微,儘量降低了自己的存在感。

有個長壽的父皇,他當26年太子熬成癱瘓,老皇剛死當即站起登基

即便是這樣,太子想要躲過奸佞的陷害、皇子爭鬥的詆譭,和黨派爭鬥的兇猛也是非常困難的,常年生活在這種高壓生活下的他終於病倒了。貞元二十年,太子遭遇中風,從此癱瘓在床。雖然當時有人想德宗建議改立太子,但是此時的他也出現了健康問題,所以對太子也是比較體諒。再說太子在這個位置上坐了26年之久,一直沒有出過什麼大錯,再加上他也沒有找到更加合適的繼承人,所以就一直保留著太子的位置,直到去世。德宗去世的消息傳到太子府上的時候,原本無法言行的李誦竟然激動之下彈跳而起,雖然還是身子虛弱,但是堅持著舉辦了國喪和之後的登基大典。在位期間他也想做個明君,怎奈身體條件實在堪憂,所以在宦官和兒子的逼迫下只能交出皇位,成為太上皇的時候他其實就做了八個月的皇帝。

有個長壽的父皇,他當26年太子熬成癱瘓,老皇剛死當即站起登基

縱觀李誦的一生,其實是個很好的繼承人,怎奈時間沒有給他施展抱負的機會,有能力的時候他沒有像太宗皇帝一樣奪下皇權,等到皇位在手的時候已經是病入膏肓了,再加上自己的兒子早已成年、藩王勢大、宦官專權,這些他都看在眼裡,但是已經無力去扭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