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贵州检察工作如何干?全省检察长会议告诉您!

1月24日,全省检察长会议在贵阳召开,会议对2019年检察工作“施工图”这样安排。

准确把握服务大局工作新要求

切实抓好各项重点任务

全省检察机关要紧紧围绕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努力做好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工作

要聚力聚焦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主动服务保障打好“三大攻坚战”,始终坚持“严”字当头,依法严厉惩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网络传销、高利贷、“校园贷”和以故意伤害、非法拘禁、侮辱等非法手段催收民间贷款等严重危害金融安全、破坏社会稳定的犯罪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虚报冒领、套取侵吞、截留私分、挤占挪用、盗窃诈骗扶贫资金的犯罪,突出打击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的犯罪,维护农村稳定,确保党和国家精准扶贫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要持续加大办案力度。必须贯彻依法严惩方针,持续对黑恶势力出重拳、下重手,特别是对构成涉黑涉恶犯罪的首要、骨干分子,要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依法从严从重惩处。

要持续提升办案质效。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强化程序意识和证据意识,防止盲目追求速度而忽略办案质量的倾向。省检察院要加强指导,认真分析研究扫黑除恶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措施,适时出台短、平、快的会议纪要,及时下发具体、好用的指导性案例。

要持续 “破网打伞”。全省检察机关要把“破网打伞”作为专项斗争的主攻方向,与其他政法机关和纪委监委加强协调联动,完善线索移交、双向反馈等机制,确保“扫黑”与“打伞”同频共振。在办理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涉黑涉恶案件时,要落实严审细查的要求,注重从涉黑涉恶犯罪中深挖“保护伞”线索。对检察系统人员涉黑涉恶犯罪或者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也要严肃查处,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开展好服务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专项工作

在全省检察机关开展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专项工作,充分发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职能,有效维护农村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切实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紧紧围绕打赢“四场硬仗”,开展“五个专项治理”的工作要求,深入帮扶点真蹲实驻,扎实开展工作。

◆开展好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专项工作

认真落实中央、最高检和省委关于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以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为重点,继续开展好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专项工作。坚持以司法办案为中心,充分发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诉讼监督和公益诉讼职能,依法、准确、及时、有效打击侵犯民营企业家财产权、创新权及经营自主权等犯罪,增强民营企业家信心和财富安全感。

◆依法办理职务犯罪案件

加强与监察委的协调沟通,严把案件质量关,逐步建立更为明确、严格的办案规范和程序。

准确把握“四大检察”工作的新布局

切实抓好各项业务工作

全省检察机关要全面适应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新要求,按照最高检提出的“四大检察”新布局,全面履行各项检察职能,推动各项法律监督工作全面、协调、充分发展。

◆以突出专业化为重点,把刑事检察工作做优

要全面实行捕诉一体。全省检察机关要以内设机构改革为契机,全面实行捕诉一体。一类刑事检察业务,由一个机构、一个办案组、一个主办检察官办到底。同一案件的批捕、起诉,由同一名检察官负责到底。

要加强刑事诉讼活动监督。要加强刑事立案监督,突出监督重点,加强对有案不移、有案不立、动用刑事手段违法立案、插手经济纠纷的监督力度。要强化侦查活动监督,要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审前主导和过滤作用,保障侦查工作合法有效。重点加强对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违法限制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等严重违法行为的监督,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最大限度防范冤假错案。要强化刑事审判活动监督,加大监督力度,坚持定罪与量刑并重、程序与实体并重、财产刑与羁押刑并重、轻判与重判并重,补齐监督短板。要强化刑事执行活动监督,坚决监督纠正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防范和纠正“有权人”“有钱人”“以权赎身”“提钱出狱”的问题;重点抓好对监狱实行巡回检察工作。

要做好认罪认罚从宽工作。要对法院以往判决的类似案件作好分析,从中掌握量刑的规律。个案办理要主动与法院沟通,促进法律规定有效落实。

◆以做“广”和做“深”为重点,把民事检察工作做强

要全面履行民事监督职责。进一步加强裁判结果监督,尤其要注意加强一审生效裁判结果监督,进一步加大虚假诉讼监督力度。继续加强审判违法行为和执行活动监督,持续开展好非诉执行监督工作。积极办理支持起诉案件,加强对农民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权益的保护,常态化开展帮助农民工讨薪工作。

要树立精品意识。对重大新类型案件、疑难复杂案件以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在适用法律方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件,要注意深度挖掘,争取办成典型案件,努力实现办理一案、影响一片、教育一面的效果。

要逐步解决影响民事检察工作的人才问题。要用好“外脑”,省院和市州院原则上都要组建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专家委员会。要选齐配强办案力量,保证人员配备与民事检察工作职能和业务增长匹配。

◆以加大力度多办案为重点,把行政检察工作做实

要围绕行政诉讼监督展开,抓好典型性、引领性案件的监督,做一件成一件,成一件影响一片。要结合办理的案件,认真分析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意见建议,促进依法行政。

◆以强化诉前程序促履职为重点,把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做好

要凝聚推动公益诉讼工作发展的合力。要继续主动向地方党委、人大和政府汇报多赢双赢共赢的理念,努力争取理解支持。要积极与行政机关建立起信息共享、情况通报、线索移送、证据收集、结果反馈等沟通协作机制。

要以办案为抓手,全面推进公益诉讼工作。要严格执行诉前程序,树立通过诉前程序实现维护公益目的是司法最佳状态的理念,充分发挥检察建议功能,推动行政机关主动履职纠错。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党委政府支持的且经过诉前程序没有整改的案件,依法提起公益诉讼,达到办一案警示一片的效果。

要切实解决办案力量、办案经验不足问题。要积极与环境、食药等部门建立干部交流制度,善于借助“外脑”,弥补知识弱项和经验盲区。要采取举办业务培训班、参加国家检察官学院培训、与高校合作培训、跟班实训等多种方式,强化公益诉讼队伍素能培训,切实提高实战能力。

◆切实抓好未检工作、生态检察和控告申诉检察工作

要抓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检察机构、组织建设。切实履行好职责,依法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救助未成年被害人,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推进健全和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努力防止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侵害。要落实好“谁执法谁普法”要求,按照省院下发的《关于全面开展检察长、检察官及检察官助理兼任全省中小学、中职学校法治副校长的通知》要求,抓好送法进校园工作,将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全省巡讲活动继续向纵深推进。

要抓好生态检察工作。要按照中央、最高检和省委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部署,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为抓手,认真落实《关于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要认真落实《赤水河乌江流域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协作机制的意见》,合力推动赤水河乌江流域跨区域的综合整治。要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打击非法排放、倾倒、处置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法排放超标污染物等污染环境犯罪,着力保护绿水青山。要进一步贯彻恢复性司法理念,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推动“补植复绿”,促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要抓好控告申诉检察工作。要立足司法办案参与社会治理,继承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我省余庆、福泉等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经验,积极、妥善化解检察环节的矛盾纠纷。要进一步规范控告申诉事项办理,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建设作用,积极完善“12309检察服务中心”的建设应用。积极探索律师参与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机制。进一步加强控告检察监督职能,加大交办积案化解力度和自办案件的审查办理力度,切实加强信访终结工作。

准确把握检察监督体系变革的新情况

切实抓好检察机关自身建设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过硬队伍建设的指示,不断推动大数据和检察工作的深度融合,抓好检察宣传,凝聚新时代贵州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合力。

◆切实完成好内设机构改革任务

突出专业化建设、促进专业能力提升,坚持 “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按照省、市、县三级院功能定位,聚焦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突出专业化建设,统筹推进内设机构改革。

◆切实抓好过硬检察队伍建设。

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对党中央的精神、地方党委的部署、上级检察机关的安排,要结合本地实际及时传达、学习、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安排。把业务建设当作政治性工作下大力气抓紧抓实抓好,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式培训,坚持以强化法律监督能力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效益为主线,大力加强和改进贵州检察教育培训工作。坚持严管就是厚爱,严字当头、一严到底,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从严治检,持之以恒整治“四风”,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以零容忍态度严查自身腐败。

◆切实抓好“智慧检务”建设

要进一步加强业务需求与技术方案调研论证,完善工程建设方案,科学细化分解建设任务,启动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远程讯问、远程出庭、远程送达等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案件办理质效。积极推动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深度运用。要大力推进检察工作网建设,升级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平台,继续做好阅卷笔录、文书编写、量刑计算、出庭示证等大数据司法办案辅助工具的优化工作。

◆切实抓好基层基础建设

在全省基层院建设中开展供给优质“法治产品、检察产品”专项活动。省院和市州院要落实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基层院制度,开展基层院建设评估活动。

◆切实抓实检察宣传工作

要严格落实“三同步”工作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网络舆情研判和应对处置机制。要主动策划、谋划话题,主动为媒体提供检察新闻优质“原材料”。加强全省“两微一端”技能培训,提升全省检察新媒体运营能力。突出对重大影响案件办案检察官和具体案件的宣传报道,增强检察工作的透明度,扩大检察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