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今中外“誠信”的典例!“誠信”才是這個社會最需要的東西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誠、家道酬和、業道酬精、商道酬信。

人間凡事皆有道,商有商道,為商之道全在乎守一。何為商?商即個人以對等、平等之交換方式參與社會財富之生產、流轉、分配和再分配之總稱。 何為道?道即萬物存乎於天地之常理,即天為什麼是天,地為什麼是地,人為什麼是人?推而論之,商為什麼是商?

概而論之,商道即天道、地道、人道之於物的歸一,商道之本全在於,一於何乎? 凡天下之商皆有其守,或守於物、或守於財、或守於技、或守於取、或守於施、或守於品、或守於信。然終有善局者勞指可數,皆出於無信可一、無信可守。

故事一

曾子是個非常誠實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著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說,你不要去了,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趕集回來後,看見曾子真要殺豬,連忙上前阻止。曾子說,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不信任你。說著,就把豬殺了。曾子不欺騙孩子,也培養了孩子講信用的品德。

關於古今中外“誠信”的典例!“誠信”才是這個社會最需要的東西

曾子

故事二

《郁離子》中記載了一個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至。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慾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漁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漁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於困境,便沒有人再願意出手相救。失信於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關於古今中外“誠信”的典例!“誠信”才是這個社會最需要的東西

插圖

故事三

華盛頓用小斧頭砍倒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非常氣憤,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一頓教訓,而華盛頓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規避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親被感動了,稱華盛頓的誠實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同樣是美國總統尼克松因在“水門事件”中撒謊敗露而被迫引咎辭職;克林頓也因為不光彩的緋聞案中撒謊而險遭彈劾。一個因誠實而受到愛戴和尊敬,兩位因撒謊而在政史上留下汙點。

關於古今中外“誠信”的典例!“誠信”才是這個社會最需要的東西

華盛頓

故事四

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候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遊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於古今中外“誠信”的典例!“誠信”才是這個社會最需要的東西

立木取信

講這麼多有關誠信的典故,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強調誠信對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國家的重要性。無論是做人還是從商,誠信是基本原則,偏離了這個原則,就無法安身立命。我們這個社會需要誠信的人,需要誠信的商人、誠信的組織、誠信的一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