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來臨,京東家電如何打通無界零售?


雙十一來臨,京東家電如何打通無界零售?

幾天前,我和一位年長的叔叔聊天,他想在11. 11 期間換一臺空調,問我是國美好還是蘇寧好,我向他推薦京東,又便宜又快,他表示很疑惑:“現在連家電都可以在網上買了?”

一個典型的認知誤區是,傳統的家電銷售依然集中在線下渠道,好像傳統的商品,都應該關在百貨公司展列一樣,但事實則是,家電行業已經成為線上渠道的大頭。

我們可以看一個數據,根據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發佈《 2017 上半年家電網購分析報告》顯示,家電網購(不含移動終端)滲透率為24.88%,超過20%,對比下來,中國整個電商加起來GMV佔全社會總零售的比例還不到20%,可以說家電行業已經超越電商的平均值,線上成為最終銷售渠道。

家電戰場為何如此重要?

眼下11. 11 臨近,各大平臺都在磨拳嚯嚯,大家的共識是11. 11 不是阿里一家獨享,已經成為整個電商行業的狂歡,去年11. 11 天貓當日成交 1682 億,京東累計 1271 億 ,從數據來看,京東已經比較接近天貓,這意味著天貓主場的優勢正在淡化,其他電商平臺在崛起,今年雙方顯然會繼續在11. 11 戰場上廝殺,但我個人判斷,成交額不會有太大的增長,紅利一旦消失,意味著雙方需要在一些熱門品類中進行近身的搏鬥和廝殺。

這就不能不提到家電領域,家電向來是電商必爭之地,客單價高,營銷空間大,用戶剛需,銷售額驚人,不論是格力,美的,還是海爾,都是家電領域的巨頭,也對渠道極為看重,以格力為例,格力電器 2017 年全年營業總收入為1500. 2 億元,光京東的銷售額就上百億,線上體量可見一斑。

在今年 618 的時候,京東已經展現出了對家電領域的掌控力:家電品類日當天的銷售額和去年相比增長了三倍還多,冰洗類全天銷售額同比去年超 4 倍,像奧克斯銷售額同比去年家電品類日,增長了接近 6 倍。而在 618 當日, 6 月 18 日 0 時起,電視品類 1 分鐘破億,冰洗 2 分鐘 3 億,空調 3 分鐘 5 億,整體銷售額 8 分鐘破 20 億元。”成績單背後,對於商家的心理暗示作用是極大的。

而事實上,儘管現在“買家電,上京東”這句口號已經深入人心,但家電在最初並非京東傳統擅長的品類,而是蘇寧國美等線下商場的傳統地盤,兩年前媒體還在討論,京東家電想要突破蘇寧國美還有多少路要走,而在短短兩年時間內,不單整個家電行業完成了從線下渠道到線上渠道的轉換,京東也成為整個線上渠道的霸主,也成為11. 11 期間的家電主戰場。

京東是如何做到的?

明確戰略,賦能商家,惠利用戶

京東家電事業部有兩次比較重要的時間節點,一次是 2 年前的京東家電發佈會,時任京東家電事業部掌門人的閆小兵提出了五大戰略,包括了營銷戰略、服務戰略、渠道戰略、供應商戰略以及只做第一戰略。

第二件事則是今年上半年新任京東掌門人劉俊提出了創新、開放、賦能,這相當於從過去單純的跑馬圈地,變成了京東和家電品牌深度合作。

當時的背景是京東家電,3C等事業部架構調整不久,3C已經是京東的天下,而家電作為京東的重要板塊,一直是京東和蘇寧,國美,乃至阿里競爭的重要戰略要衝之地,因此京東將家電事業部的戰略地位提升,也是符合京東的利益訴求。

所以京東選擇了幾條策略,一是家電巨頭搞好關係,結成戰略聯盟,去年11. 11 前夕,一張劉強東和方洪波、李東生、梁海山、王旭寧等家電行業企業的大佬合影的照片流出。

這被媒體解讀為京東和家電大佬之間密謀合作。但事實是促成了雙贏的局面。如果稍微對行業瞭解,就知道在過去,家電行業的利潤很低,原因在於過去家電銷售非常依賴渠道,渠道商過於強勢,導致廠家利潤太低,無法創新。

因此,京東提出了利潤永遠不超過家電品牌的一半。劉強東在會面時表態,雖然京東通過互聯網的手段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流通成本,為合作伙伴創造了更大的利潤空間。但如果一個商品的淨利能有10%,京東只要3%就足夠了,這就給了企業極大的信心和動力,截胡傳統的線下渠道商。

劉強東也明確表示,對於家電品牌和其他合作伙伴而言,“京東絕不僅僅是一個流通渠道。如果只是幫家電品牌多賣貨,這遠遠不能體現京東的真正價值。”

類似的表態和合作有很多,包括最近京東推出的京品家電,也就是由京東家電聯手各大家電品牌商,依據京東海量消費大數據深度研發定製的獨家產品,其實背後是京東大數據的開放和賦能,我理解是,京東通過大量和品牌方之間的合作,形成了緊密的聯盟關係,也將自己平臺的能力,輸出給品牌方,形成共贏。

的確,在我看來,京東對於品牌方的價值,如果僅僅是銷售渠道,那麼價值不大,替換性也很高,蘇寧國美之所以會落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品牌方和渠道方缺乏互動和溝通,渠道方除了賣貨之外,並沒有提供很好的配套的服務,比如定製、營銷、物流、金融,因此服務也是重要一環。

其次是渠道下沉。京東在幾年前就提出要在線下開 10000 家店的口號,京東家電一直將拓展三到六線市場作為主力渠道持續推進,從 2014 年底第一家京東幫服務店開張,京東家電“極限下沉”的渠道戰略就在加速。截止到目前,京東在三到六線市場已經開了上萬家京東家電專賣店,這個擴展的速度還在繼續。

要知道,在三四線城市的家電市場,像蘇寧和國美這樣實力很強的平臺也很難一家獨大,基本生意最好的都是當地的家電連鎖品牌。而在農村地區,每一個鄉鎮通常都會有幾家家電銷售門店,通常會代理不同的品牌來做出區別。即使是有相同的品牌,誰家的價格更低、服務更好,就是大家考慮的主要因素。

這就意味著,即便是過去蘇寧國美時代,也沒有做到對渠道和市場的完全掌控,而這是可以通過電商和新的零售形態進行彌補。

極限渠道下沉之外,京東也沒有忘記一二線城市的需求,今年已經在一二線市場開設上百家京東家電與家電品牌雙門頭的“品牌體驗店”和十幾家“京東五星電器無界零售體驗店”,超大規模主打體驗的“京東家電超級體驗店”則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也可以被視為品牌方和渠道方共同努力的成果之一。

總結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提過,許小年認為零售的核心考量是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所以直接零售型的電商贏利的關鍵在優化SKU。比方說亞馬遜 1 千多萬SKU,單個SKU的平均採購量一定很小,也就是採購成本高,想在這個環節上賺錢不容易。

所以亞馬遜最終是靠AWS賺錢,但京東對傳統零售業進行改造,也就是劉強東所說的無界零售,改變人貨場三者關係,隨時隨地可以購物,並且是基於地理位置隨時響應。這也被視為一種新的解決方案。

家電零售業的核心是“渠道為王”,但不論是線下的連鎖賣場還是線上的電商平臺,都不能完全滿足消費者日益提高的需求多樣性和即時性。無界零售時代,“場景無限”會消除空間的邊界和時間的邊界,未來的家電消費在空間上將會無處不在、無所不聯,在時間上無時不有、無縫切換。

可以這樣說,在未來,家電的購買場景與生活場景之間的界線會變得模糊,家電消費會滲透到生活的任意層面,人們可以在任何場景和時間購買家電。無論是電商平臺,在線媒體,線下店,還是社區中心,無人車,都可以成為消費者購買家電的場所,這就意味著,傳統零售的場景被打破,融合,並以新的形態重新出現。

來源:科技唆麻(ID:techsuom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