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雨林中的“兒童村”

作為全世界標準最為嚴格的建築獎項之一的RIBA國際獎,每兩年頒發一次,每個入圍的建築都需要經過國際專家評審團的現場參觀和調研。藏匿於巴西熱帶雨林的一處“兒童村”(Children Village)建 築 帶 著巴西 地 域 特 有 的風 貌 最 終從62個入圍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了2018年度RIBA(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譯為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全球最佳建築獎(RIBA International Prize) 。此次拔得頭籌的這個“兒童村”項目,由巴西本土的建築事務所Aleph Zero和Rosenbaum共同設計完成,這個項目拓展了建築的視界,推進了社會轉型,符合該獎項本身的精神所在。

建造天生的歸屬感巴西“兒童村”項目是由Bradesco基金會資助運營併為鄉村弱勢兒童群體所提供的40所學校之一,坐落在巴西北部一片熱帶雨林的邊界。項目為巴西Canuan?學校的540名高中生提供了寄宿和生活空間。該項目通過建築空間設計的靈活變化以及材質上的巧妙運用,為生活在這裡的孩子們提供了家一般的歸屬感,闡釋了建築空間與自然之間更特殊的奇妙關係。

建築規劃起初,設計師瞭解到項目基本情況之後,決定將其設計的重心放在基於建築設計在地性原熱帶雨林中的“兒童村”

CHILDREN VILLAGE IN TROPICAL RAINFOREST文 Article / 楚琦 Rachel Chu圖 Pictures / RIBA全球最佳建築獎 RIBA International Prize2018則,將其打造成能夠促進社會轉型的範例之上。

所謂建築設計的在地性原則則是建築空間在某個地域一旦成熟之後就對當地氣候條件及地理環境具有高度的依賴性,並形成與之相對應的人文、地理及自然條件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建築形式。或是選取當地特有的材料就地取材;或是遵從世代相傳、因襲式(Iconic)和實效性(Pragmatic)而帶來的建造方式;又或是以特定社區生活圈為基礎的生活和審美習性而造成的地域差異等等。正如“兒童村”項目一樣,建築空間在設計的時候就“理直氣壯”的與周邊環境保持了緊密的關係,吸取熱帶雨林居住建築的空間地域特點,從兒童心理層面出發把控整體空間歸屬感。

在項目的設計之中,基於當地所處的氣候而言,常年氣溫高達40多度;建築的設計的解決辦法則是利用由交叉層壓木樑和立柱構成的巨大屋頂為其提供遮陽,同時藉助向外伸出的頂篷來創造室內和室外的過渡空間。使得頂篷下方形成一個寬闊的涼廊,不僅能夠俯瞰四周景色,還能夠帶來自然且無須空調的舒適環境。不僅如此,項目在設計之初還充分考慮了傳統技術與當代美學的巧妙結合,在完全採用當地資源和技術的情況下設計與建造這所具有本土歸屬感的兒童學校,甚至“重新定義了巴西的地域風格”。而其建築主體使用的材料及建造技術均取自本地。手工製作的泥土磚塊用於實體牆和網狀隔斷,在隔熱、工藝和外觀方面都具有先天優勢。總體上看,該項目不僅在節約成本、實現環境可持續性等方面表現卓越,更與周圍的環境及其所在的社區形成了緊密的連接。

RIBA評審團代表Elizabeth Diller曾表示:“‘兒童村’不僅僅是一項傑出的建築作品,它還體現了Bradesco基金會在提供緊缺教育資源、創造社會福祉等方面的責任感和使命感。Aleph Zero和Rosenbaum在該項目中展現出了一種謙遜的英雄主義,他們在設計和施工的每個細節中都投入了大量精力和時間,甚至難以讓人想象到這是一座為偏遠地區的孩子們打造的學舍。他們對於當地傳統建造技術和材料的重新思考,在構建社區和改善教育環境方面均做出了不可忽視的重要貢獻。”


熱帶雨林中的“兒童村”


熱帶雨林中的“兒童村”


熱帶雨林中的“兒童村”


特殊的互動空間“兒童村”佔地面積約近25000平方米,共分為兩個相同的綜合體:一個是女孩綜合體,一個是男孩綜合體。每個綜合體都圍繞著中心三個大型開放式且遮陰良好的庭院。庭院精緻小巧,流線多變,滿足孩子們日常的活動需求。一層區域設計了許多靈活的公共功能空間,從閱覽室、放映室到玩耍區域、休閒吊床等等,為孩子們提供放鬆和玩耍的多變空間。在宿舍的重新佈局方面,原先的40人宿舍被替換為私密性更加良好的6人間,寢室內部多以木質材料為主,搭配清新色彩,色調溫暖樸實,合理的空間規劃保證了孩子們日常生活條件。

在整體設計上來看,“兒童村”除了空間規劃上的合理設計外,建築設計師還充分考慮了孩子們的心理變化,邀請了學校孩子們一同參與到建築空間的設計中來,與他們密切合作,以確保他們的需求和想法得到滿足。Aleph Zero事務所的負責人Gustavo Utrabo和Pedro Duschenes曾表示說:“看著孩子們按照自己的需求去建造屬於自己的家園,是一件非常令人快樂的事情。孩子們有著無限的想象力在等待點燃。我們希望能夠在不專制的前提下維持規範,在不過分保護的前提下為孩子們提供設計支持,同時在不溺愛的前提下鼓勵他們的成長和發展。”正如建築師們所提及的那樣,建築設計本應該與使用者有著密切的關係,並應當與其所處的文化、地理以至於自然環境相得益彰,與人互動,相互融合與作用;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建築設計的作用,才能夠成就更為成功的建築作品。巴西建築設計師也希望“兒童村”不止停留在學校建築的層面,而是最終能夠成為孩子們的第二個家,每個孩子包括工作人員都能在這裡找到歸屬感,同時樹立起強大的自我意識。這才是建築設計的真正意義所在。

正 如 Rosenbaum 事務所的負責人M a r c e l o Rosenbaum和Adriana Benguela所提到的那樣,這份獎項的獲得加深了他們對於建築作為社會轉型工具的理解,這超越了建築本身,並在年輕人和上幾代人以及知識之間建立了深刻的聯繫。

“兒童村”項目促進了集體、自然和個人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使孩子們和年輕一代能夠重新融入他們身邊的環境和生態系統。

社會轉型的工具如今的建築已經不同於昨日,建築空間的規劃早已凌駕於“堅固、實用、美觀”之上。之所以RIBA將2018國際獎頒發給巴西“兒童村”項目也正是如此。巴西“兒童村”項目拋開校舍建築的實際情況而言,建築空間已經到達了關愛社會、解決社會問題的精神層面上。從生態環境、經濟、人文等多方面考慮,建築的發展已經開始帶動社會一系列的行為變化,在社會轉型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Bradesco基金會主任Denise Aguiar指出建築對於他們而言,在提供教育以及公益福利等方面起到了基礎性的作用。“兒童村”這個項目是使命使然,他們的使命是利用設計和建築空間來改變巴西年輕人的學習、工作以及生活,在此基礎上尊重地域的歷史和當地文化。“兒童村”這個成功案例反映了Bradesco基金會在形成道德和良心等方面為公民做出了導向作用。學生們已經從學校環境中受益,學校環境提供舒適和隱私的場所,使建築成為他們心心念唸的第二個“家”。

不僅巴西“兒童村”建築是這樣,回到RIBA這個在國際上享有一定盛名的建築大獎而言,鼓勵那些對於社會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的傑出設計也是他們一直以來的宗旨所在。德國不來梅州立銀行總部,溫度和歷史感的精緻,現代與文藝復興的並存;斯里蘭卡的蘭卡學習中心,低調低能耗的保護圈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和諧共處;葡萄牙的里斯本藝術建築和科技博物館,藝術、建築和技術新思想碰撞邂逅的地方……由此可見,建築空間的發展已經到了“革命”的又一時段,人們也在這個過程中開始重新調整心態,重新給出解決方法。

巴西“兒童村”2007年竣工並投入使用,至今已經有十幾個年頭,孩子們在“兒童村”中歡聲笑語、打鬧嬉戲……這些美好的場景還歷歷在目;教育建築的成功落成為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鞏固了基礎,同時也拓寬了建築空間設計的思維。正如之前Aleph Zero和Rosenbaum所認為的那樣,如今建築的發展已為社會轉型提供了可能性,建築的空間也變成了表達社會意義的一種媒介,一種載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