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三大火力支柱!

自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起,至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宣布投降,抗日战争打了将近14年,无数抗日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民族挣人格,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他们的事迹将永远流传。

抗战时期,三大火力支柱!

日本鬼子进城

抗日战争打的很苦,日军部队现代化程度远超我国,但国军仍有几种武器性能出众,超过日本侵略者,成为抗战之火力支柱。

1、捷克式轻机枪

抗战时期,三大火力支柱!

捷克ZB-26轻机枪

口径:7.92×57毫米(毛瑟步枪弹)

全枪长:1161毫米

全枪重:9.60千克

初速:744米/秒

表尺射程:1500米

有效射程:800米

射速:500发/分

供弹方式:20发直弹匣

抗战时期,三大火力支柱!

淞沪战场使用ZB-26的德械师士兵

捷克式正式型号是ZB-26,是捷克斯洛伐克研制的一种轻机枪,它的精度极高,动作十分可靠,连续射击后枪管可以快速更换,在步兵交锋中,全面压倒日军普遍装备的歪把子轻机枪。

2、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

抗战时期,三大火力支柱!

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

枪身长:895mm

枪身重:20kg

枪架重:29kg

枪全重:49kg

标尺射程:2000米

有效射程:1000米

供弹方式:100发/250发弹带

理论射速:600发/min

抗战时期,三大火力支柱!

正在训练的二四式重机枪组

二四式重机枪是金陵兵工厂以德国MG08式重机枪为蓝本,在1935年仿制而成的,作为水冷式机枪,它的重量比日军气冷的92式还要轻,250发弹链可以持续不断的射击,火力异常凶猛,是战场上绝对的火力支柱。

3、二〇式82MM迫击炮

抗战时期,三大火力支柱!

二〇式82MM迫击炮(缺底座)

二〇式82毫米迫击炮,是以法国布朗德1930年式81毫米迫击炮为蓝本,略为放大口径至82毫米而成的迫击炮,民国20年(1931年)测试后效果良好而委托在南京的金陵兵工厂生产,同年量产180门和弹药15000发,由于是在民国20年定型,故被称为二十式82毫米迫击炮。

口径:82.55MM

炮身长:1326MM

炮管长:1190MM

炮身重:21.5公斤

底钣重:23公斤

炮架重:23公斤

瞄具重:1.5公斤

炮全重:69KG

炮弹重:3.8KG

有效射程:2850米

抗战时期,三大火力支柱!

二〇式82MM迫击炮可以量产

抗日战争爆发后,二〇式82MM迫击炮成为国军主要的步兵支援火力,装备到营属迫击炮连,它的射程远,散布面积小,炮弹威力大,是为数不多的能够自产的优秀武器,曾经炸死过日军名将阿部规秀。

十四年抗战,幸好有这些优秀武器的帮助,否则,将有更多英勇将士流血牺牲,让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