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千古一帝——康熙的名臣,看看你了解几个

清朝康熙皇帝继位之时,江山并不稳固,南方有以吴三桂为首的诸藩自治;东南郑氏台湾高举大明旗帜,时不时组织反清复明行动;西部准噶尔汗国实力强大,侵略性极强;而内部也不安稳,争权夺利结党营私等等。清军入关占据大明江山后,毕竟满人太少,汉人不服、时局混乱,内忧外乱的康熙王朝,必然会出现才华横溢,有勇有谋的治世之才,今天,我们就来细数一下千古一帝——康熙时期的名臣~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1661年2月8日登基为帝。

康熙前期的四大辅政大臣

索尼,苏克萨哈,鳌拜,遏秘隆

索尼:赫舍里·索尼,满洲正黄旗人,1601年—1667年。清朝开国功臣之一、一等公爵,顺治帝指定辅助康熙帝的四位辅政大臣之首。其孙女赫舍里氏是康熙帝的第一任皇后(孝诚仁皇后)。康熙六年(1667年),索尼去世,谥号文忠,其三子索额图继承大学士、辅政大臣之位。

细数千古一帝——康熙的名臣,看看你了解几个

赫舍里·索尼画像

细数千古一帝——康熙的名臣,看看你了解几个

《康熙王朝》里索尼

苏克萨哈:纳喇·苏克萨哈,满洲正白旗人,出生年不详,1667年去世。历官议政大臣,巴牙喇纛章京,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康熙初年,受遗诏为辅政四大臣之一。与鳌拜不合,常不得志。康熙六年(1667年),被鳌拜及大学士班布尔善诬以不欲归政,列二十四罪,同年被杀。

细数千古一帝——康熙的名臣,看看你了解几个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苏克萨哈

遏必隆:钮祜禄·遏必隆,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出生年不详,1673年去世。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钮祜禄·额亦都第十六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与索尼、鳌拜、苏克萨哈三人并受顺治帝遗诏为辅政大臣。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惩治鳌拜,遏必隆亦被康亲王杰书以十二项罪名弹劾,遂削去其太师之职,夺世爵,下狱论死。康熙九年(1670年),康熙帝念其为顾命大臣,而且是勋臣之子,命仍以公爵宿卫内廷。康熙十二年(1673年),遏必隆病重,康熙帝亲临府邸慰问。是年病逝,谥号“恪僖”。

细数千古一帝——康熙的名臣,看看你了解几个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遏必隆

鳌拜:瓜尔佳氏·鳌拜,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生年不详,于1669年去世。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晚年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细数千古一帝——康熙的名臣,看看你了解几个

康熙中期的七大辅政大臣

姚启圣、施琅、索额图、明珠、于成龙、李光地、周培公

姚启圣,1624年—1683年,浙江绍兴人。清朝康熙年间政治家、军事家,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之一。

细数千古一帝——康熙的名臣,看看你了解几个

康熙二年(1663年)在八旗乡试中考中第一名,被授广东香山知县。不久以“擅开海禁”被罢官。三藩之乱起,捐资募兵,投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麾下,署浙江诸暨知县,擢浙江温处道佥事,至康熙十五年(1676年)耿精忠降,升福建布政使。康熙十六年(1677年),姚启圣随康亲王攻克邵武和兴化,完全收复漳、泉之地,晋为福建总督。康熙十九年(1680年)率兵克海澄,收金厦,迫使郑经退至澎湖,因功加封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康熙二十一年(1682),促水师提督施琅进攻台湾,年底病逝于福州。

姚启圣为政带兵执法严明,在收复台湾战役中功勋卓著。著有《忧畏轩奏疏》、《忧畏轩文告》等。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原是明朝将军,两度投降于清朝。1646年随郑芝龙降清归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成功手下曾德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郑成功,郑成功诛杀施琅家人,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后因其对台湾的主张受到中央保守势力的攻击丢失水师之职,13年后,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施琅终于在李光地等大臣的力荐下,复任福建水师提督之职,加太子少保衔,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施琅逝世,清朝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

细数千古一帝——康熙的名臣,看看你了解几个

施琅剧照

索额图:赫舍里·索额图,1636年-1703年,大学士索尼第三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叔父。清代康熙年间权臣,世袭一等公。康熙八年(1669年)至康熙四十年(1701年),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曾参与许多重大的政治决策和活动。康熙帝继位之初,鳌拜擅权,索额图辅佐计擒鳌拜,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故深受信任。平定三藩时,赞画图谋,颇有功劳。康熙中期,代表满清朝廷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征谋反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后期因参与皇太子之争,1703年5月被圈禁宗人府,9月21日因饥饿而死。

细数千古一帝——康熙的名臣,看看你了解几个

索额图剧照

明珠: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细数千古一帝——康熙的名臣,看看你了解几个

纳兰明珠剧照

于成龙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州府的同知和知府,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觐见,升任江南江西总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有《于清端政书》八卷等著作传世。

细数千古一帝——康熙的名臣,看看你了解几个

于成龙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

李光地

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晋卿,清朝康熙年间大臣、理学名臣。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任翰林编修、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累官至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曾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著有《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书。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七十七岁,谥号“文贞”。雍正初年,加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

细数千古一帝——康熙的名臣,看看你了解几个

周培公

周培公,1632年—1701年,本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帮助康熙出谋划策,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西北蒙古族首领噶尔丹率众反清。赋闲在家的周培公仍不时关注朝廷政事,希望复起,闻讯后连忙赶写平叛“条呈”送到京城,亦被康熙帝采纳,任命周培公为盛京(今沈阳)提督,负责戍边。康熙四十年(1701年),卒于任上。

细数千古一帝——康熙的名臣,看看你了解几个

周培公剧照

康熙后期的辅政大臣

张廷玉

张廷玉,1672—1755年,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细数千古一帝——康熙的名臣,看看你了解几个

张廷玉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

康熙时期洋人传教士

郎世宁、南怀仁、汤若望、白晋、卫匡国、柏应理

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7.19—1766.7.16),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意大利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为清代宫廷十大画家之一,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经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50多年,并参加了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极大地影响了康熙之后的清代宫廷绘画和审美趣味。主要作品有《十骏犬图》《百骏图》《乾隆大阅图》《瑞谷图》《花鸟图》《百子图》等。

细数千古一帝——康熙的名臣,看看你了解几个

细数千古一帝——康熙的名臣,看看你了解几个

十骏犬图

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年10月9日—1688年1月28日),出生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字敦伯,又字勋卿,比利时人,1641年9月29日入耶稣会,1658年来华,是清初最有影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为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康熙皇帝的科学启蒙老师,精通天文历法、擅长铸炮,是当时国家天文台(钦天监)业务上的最高负责人,官至工部侍郎,正二品。1688年1月28日南怀仁在北京逝世,享年66岁,卒谥勤敏。著有《康熙永年历法》、《坤舆图说》、《西方要记》。

细数千古一帝——康熙的名臣,看看你了解几个

南怀仁

汤若望(1591年-1666年),字道末,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神父、学者。在中国生活47年,历经明、清两个朝代。逝世后安葬于北京利马窦墓左侧,雍正朝封为“光禄大夫”,官至一品(一级正品)。在科隆有故居,塑有雕像。在意大利耶稣会档案馆有他大量资料。他继承了利氏通过科学传教的策略,在明清朝廷历法修订以及火炮制造等方面多有贡献,中国今天的农历是汤若望在明朝前沿用的农历基础上加以修改而成的"现代农历"。

细数千古一帝——康熙的名臣,看看你了解几个

汤若望

白晋(Joachim Bouvet,1656—1730年),又作白进,字明远。生于法国勒芒市。年轻时即人耶稣会学校就读,接受了包括神学、语言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全面教育,尤其对数学和物理学兴趣浓厚。于清康熙二十六年来到中国,是一位对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著有《中国现状》、《古今敬天鉴》、《康熙帝传》、《易经大意》、《中国皇帝历史画像》、《象形文字之智慧》、《中国现状记·满汉服装图册》、《白晋神父自北京至广东旅行记》等。

细数千古一帝——康熙的名臣,看看你了解几个

白晋

卫匡国(1614年9月20日-1661年6月6日),原名马尔蒂诺·马尔蒂尼(Martino Martini),意大利人。1643年夏抵达澳门,1661年6月6日病逝于杭州。卫匡国是中国明清交替之际来华的耶稣会会士、欧洲早期著名汉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和神学家。他在中国历史学和地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功绩,是继马可·波罗和利玛窦之后,对中国和意大利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科学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著有《中国新地图志》、《中国上古历史》、《鞑靼战纪》、《中国耶稣会教士纪略》、《汉语语法》、《逑友篇》。在欧洲掀起中国礼仪问题争论的奠基者之一。

细数千古一帝——康熙的名臣,看看你了解几个

卫匡国

柏应理(Philippe Couplet,1623-1693)比利时人,著名汉学家。柏应理是一位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他不仅亲自往来于中国和欧洲,沟通东西方文化。重要的是他通过自己的著作,将西方宗教和哲学输入中国,又将中国文化介绍给欧洲诸国。作为传教士,柏应理通过其中文著作向中国人介绍宗教知识,其中以《天主圣教百问答》和《四末真论》影响最大。

细数千古一帝——康熙的名臣,看看你了解几个

柏应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