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鈴彎舉很簡單?這些細節的遺漏會讓你的肱二頭肌不服!

每個健身人士都想要練出粗壯有力的手臂,那麼肱二頭肌自然就功不可沒了。而訓練肱二頭肌,我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槓鈴彎舉這個動作,這個動作看似非常簡單,上手就能來,但是真到實踐的時候,我們往往會發現漏洞百出:

肩部沒有理由的轉動、肘關節隨意擺動(與前者同時出現)、身體前後晃動等。(PS:我用“沒有理由的”等形容詞是有目的的,因為在特定情況下轉動肩關節、肘關節是一種訓練技巧,但是對於新手來說可以先忽略,相比之下,學會如何更好的調動目標肌肉更為重要。)

槓鈴彎舉很簡單?這些細節的遺漏會讓你的肱二頭肌不服!

通過一些細節來克服自身慣性

不要認為這些“小動作”對訓練的影響很小,它們不僅僅會減少對目標肌肉的刺激,同時還會將本該作用於目標肌肉上的力轉移到肌腱、關節上去,增加其壓力與摩擦,也許這不會對你造成本質性的損傷,但是能避免則避免是我們的首要選擇。

槓鈴彎舉很簡單?這些細節的遺漏會讓你的肱二頭肌不服!

細節一:通過肩胛骨來穩定肩關節。限制肩關節活動的目的可以通過收緊肩胛骨來達成,當然,收緊肩胛骨的方式不止一種:①以斜方肌上束的收緊為主,表現為聳肩;②以斜方肌中束的收緊為主,表現為上背部對稱向中間靠攏;③以斜方肌下束收緊為主,表現為肩胛骨下抑收緊。在沒有訓練基礎的人群中,第一種尤為常見,是大部分人的習慣性動作,但是這一種方式用於抑制肩關節活動是錯誤的,後兩者則都可以使用,其中第三種是最為穩定的,但需要一定的訓練基礎,通過學習也是比較容易能夠做到的。

細節二:控制向心、離心收縮的速度,注重下放幅度。很多人認為向心收縮(抬起槓鈴時的過程)速度要快,離心收縮(放下槓鈴時的過程)要慢,對於後者我沒什麼要反駁的,但是前者並沒有那麼絕對,因為速度一快,很多人的過於優勢的肌群、錯誤的慣性動作就會參與到其中,根本不會等你思考,所以在學習發力過程中,速度放慢比速度加快更有效、更能找到感覺,並且能夠有足夠的思考時間去控制肘關節的固定。另外,很多人會減少槓鈴彎舉的下放幅度,最低點時候手臂還是過於彎曲,通常還會伴隨著肘關節的向後移動,發生這種情況,你更要放慢速度,控制肘關節的固定,並且將手臂放到將近於伸直但卻不放鬆的狀態。

細節三:收緊臀部與腹部,通過骨盆的後傾趨勢穩定上肢。很多人在槓鈴彎舉時會不自覺的通過晃動上肢來借力,這是絕對錯誤的,這樣做時並不是肱二頭肌在受力,而是由軀幹來支撐重量,所以我們要通過一些方法來避免此類錯誤:很重要的一個細節就是收緊臀部與腹部。因為通常晃動上肢來借的力是由腰部去承受的,所以當我們收緊臀部與腹部時,原本的骨盆前傾會變得中立,原本的骨盆中立會變得稍有後傾,這樣就減少了腰部的參與度,自然就減少了身體的晃動。

槓鈴彎舉很簡單?這些細節的遺漏會讓你的肱二頭肌不服!

當然,很多人在剛開始的時候並不會出現這類問題,直到力竭時候,一系列小問題就出現了,也許你認為這是正常的,但我並不支持你這樣做,如果能夠有人輔助你多做幾個那就在再好不過了,如果沒人輔助,我建議在你的能力範圍內、動作不變形的前提下,能做多大幅度就做多大幅度,這樣不僅深度力竭目標肌肉,還能減少其它不相關部位的壓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