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事小节昏庸无道,社稷大节英明无匹!

早年

曹叡生于建安九年(204年?),母亲是文昭甄皇后,甄氏初为幽州刺史袁熙妻子,曹操打败袁绍后,被魏文帝曹丕所纳,甚为得宠,生有曹叡和东乡公主。曹叡从小相貌俊美,超凡脱俗,又年幼聪慧,博闻强识,过目不忘。祖父曹操对此十分惊异而倍加喜爱,常令他伴随左右。在朝会宴席上,也经常叫他与侍中近臣并列。曹操曾经评价道:“我的家族基业有了你就可以继承三代了。”曹叡好学多识,尤其留意研究律法。

私事小节昏庸无道,社稷大节英明无匹!

曹叡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病逝,其父曹丕继位魏王,同年五月,十五岁的曹叡被封为武德侯,曹丕作《以侍中郑称为武德侯傅令》,亲自诏令时任侍中的笃学大儒郑称为曹叡的师傅,教授他经学,以此明志。

黄初二年(221年),曹叡被封为齐公,同年八月,其母甄氏因曹丕怀疑其与陈思王曹植有染(甄氏尤其欣赏曹植的诗作)/或是因为甄氏因为曹丕宠幸郭氏多有怨言因而被曹丕赐死。

私事小节昏庸无道,社稷大节英明无匹!

画美如甄宓

此后曹叡性情日益乖张,私下对曹丕多有不敬。

由于生母被赐死的缘故,曹叡受罚被废为平原侯。刚开始,其父魏文帝认为曹叡先前既有不满,便想立徐姬所生的京兆王曹礼为嗣,因此久不立太子,这期间曹叡府中来往的家臣官吏,师长友伴,一律只取品行正直的人充任,互相匡扶,勉励矫正。处理事务小心谨慎,避免遭到责罚。曹叡在东宫时,与重臣卫臻私交甚好,经常一起讨论朝事和书籍,曹丕也曾旁敲侧击地询问卫臻关于曹叡的情况,卫瑧只是称赞他明理而有德行,闭口不言其他。

跟据野史《魏末传》记载,曹叡一次随曹丕狩猎,见到母子两只鹿。曹丕射杀了鹿母,然后命令曹叡射杀子鹿,曹叡不从,说:“陛下已经杀掉了母鹿,臣实在不忍心再杀掉它的孩子。”说完哭泣不已。曹丕于是放下弓箭,深感惊奇,而确定了立曹叡为太子的心意。

私事小节昏庸无道,社稷大节英明无匹!

曹丕

黄初三年(222年)三月,曹叡又很快被立为平原王,后来曹丕下诏将其过继给郭皇后为子,进一步确定了他嫡长子的地位。然而曹叡因其母被赐死而非善终,内心愤愤不平,后来才开始恭敬地侍奉嫡母,每日早晚都往皇后宫中定省问安,郭皇后也因自己无子,对曹叡慈爱有加(个人认为曹叡是为了继承大统而故意装出孝顺郭皇后的样子,因为在古代不孝是大罪,而曹叡在成为皇帝后就赐死了郭皇后)。除了曹丕为曹叡诏令郑称为师,平原王府中还配置高堂隆为平原王傅,母丘俭,何曾,吉茂等一干人等为文学属官。黄初四年,曹丕为曹叡聘河内世家大族虞氏为平原王妃,又选河内毛氏入东宫,曹叡十分宠爱,出入都与其同乘舆辇。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十六日,曹丕病死,立曹叡为太子,遗诏曹真,司马懿,陈群,曹休共同辅政。

社稷大节英明无匹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十七日,文帝驾崩。年轻的曹叡在洛阳即位,是为魏明帝。在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等人的辅佐下,开始了他十二年的执政生涯。

曹叡即位后,尊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追谥其母甄夫人曰文昭皇后,封其弟曹蕤为阳平王。 同年八月,孙权进攻江夏,江夏太守文聘坚守。朝臣商议发兵救援,曹叡则认为孙权的军队擅长水战,这次之所以敢于不用水战而转到陆上攻城,不过趁文聘防守不严而突然袭击,可时下文聘已和他们能够抗衡,他们并不占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是不会坚持长久的。”在这之前,曹叡曾派治书侍御史荀禹慰劳戍边将士,得知吴军进犯的消息,便在去江夏的路上沿途召集各县兵马,加上自己身边的骑从卫士共计步骑兵千余人。抵达江夏城外,荀禹指挥军队借山势举火向吴兵发起攻击,吴军果然撤退。

辛巳,曹叡封皇子曹冏为清河王,东吴将军诸葛瑾、张霸等又率部进犯襄阳。抚军大将军司马懿指挥魏军大破吴军,斩张霸。征东大将军曹休也在寻阳击败了其他东吴军队。朝廷一一论功行赏。十月,曹冏病逝。十二月曹叡大封群臣,晋升太尉钟繇为太傅,征东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中军大将军曹真为大将军,司徒华歆为太尉,司空王朗为司徒,镇军大将军陈群为司空,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

私事小节昏庸无道,社稷大节英明无匹!

曹叡

太和元年 (227年)正月,西平郡麴英反叛,连杀临羌令、西都长等地方官员,于是明帝派遣将军郝邵、鹿磐率兵平定叛乱,斩杀了麴英。二月五日,明帝亲往耕种,以示重农。十五日,诏令在邺城修建文昭皇后寝庙。十月四日,在东郊操练军队。西域焉耆国国王特送其儿子来到明帝身边侍奉。十一月,立毛氏为皇后,进封天下男爵子爵各进二级,对孤寡老弱生活无依靠者由官府赐给谷物。十二月,新城太守孟达叛乱,诏令骠骑将军司马懿讨伐。

太和二年(228年),司马懿攻破新城,孟达被斩,首级送往京都洛阳。朝廷划出原属新城的上庸、武陵、巫县,新设上庸郡,锡县改设为锡郡。蜀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官吏和百姓皆叛魏归蜀,当时朝臣都无计可施,曹叡说:“诸葛亮本来可以依靠山岳固守,现在却主动出击,并且他贪心三郡,只知道进攻而不知退守,一定会被打败的。”于是,曹叡派曹真、张郃等人率领五万兵马拒敌,并亲往长安压阵。不久,马谡被张郃大破于街亭,蜀军撤退回到汉中,于是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得以平定。三月十八日,明帝驾临长安,四月返回洛阳,诏令赦免除殊死刑以外的所有囚犯。十六日评定征伐的战功,依功绩大小对将士们封爵增邑。九月,大司马曹休与东吴大将陆逊在石亭开战,魏军败北。

太和三年(229年),四月,元城王曹礼去世。六月二十一日,繁阳王曹穆去世。二十六日,曹叡追尊在东汉桓帝时当过大长秋的高祖曹腾为高皇帝,夫人吴氏为高皇后。十月,把平望观改名为听讼观。明帝常说:“审理公案,关系天下人的性命,不可不明察公断。”因此,每逢审断重大案件。他常亲自前往听讼观审。十一月,大月氏王波调派使者来朝拜,向明帝进献珍奇礼物。曹叡封波调为大月氏王。

私事小节昏庸无道,社稷大节英明无匹!

曹叡

曹叡处事沉着、刚毅,明识善断,深谙制衡之道,即位不久就政由己出,使几个辅政大臣形同虚设。藉由战事多次将曹休、曹真与司马懿调往边境,令其停留都城的时间十分有限,有效降低了三人对中央朝政的影响力。而曹休与曹真也在频繁的战事调度中于太和二年和太和五年相继去世。四位辅政大臣仅剩陈群一人未出都城,但并未掌握军权,因而对明帝的权力影响有限。通过以上策略,明帝巧妙地将四位辅政大臣中实力最强的三人调离中央,成功收揽权柄掌握大权。

魏明帝注重法理。他诏令设置律博士,改革汉法,制订新律。又下令删简死刑条款,减少死罪;除死刑外,可以用财赎罪;减鞭杖之刑,以免苦打成招。魏明帝处理政事旷达严谨,善于纳谏,地方官吏和普通百姓的上书他皆一一过目,毫无倦意。

明帝在位期间,对外战事频频胜利。在他登基不久,就遇到内外敌人的攻击,黄初七年(226年)八月孙权攻江夏、襄阳,太和元年(227年)孟达反叛,太和五年(231年),鲜卑与蜀汉联手进犯,到青龙二年(234年)为止诸葛亮五次进攻曹魏,234年孙权攻合肥。魏明帝成功地抵御了这些内外战争。他重用曹真、张郃、司马懿等名将与诸葛亮作战。235年诸葛亮死后,魏蜀边境上的情况有所减缓。同年,轲比能被曹叡派遣出的刺客所刺杀,鲜卑“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北疆也得以安定。

景初元年(237年),辽东公孙渊反魏,自立为燕王。此年,曹叡令司马懿攻辽东,司马懿遂带兵四万,和牛金、胡遵等出征辽东,大破燕军,杀公孙渊,成功收复辽东。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初一,太尉司马懿率师从辽东回到黄河以北的河内郡驻扎。明帝传令以驿马急召司马懿入朝。待司马懿匆匆赶到,马上被引入内宫。明帝拉着他的手嘱咐其与大将军曹爽共同辅佐太子,司马懿恸哭,连连磕头,答应了明帝托付的嘱咐。当天,明帝驾崩于洛阳宫嘉福殿,年仅三十六岁。正月二十七日,葬于高平陵。

私事小节昏庸无道

青龙三年(235年)正月八日,明帝任命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诏令大修洛阳宫,新建昭阳殿和太极殿,筑总章观。这样大兴土木,许多百姓贻误农时而影响耕种。朝臣杨阜、高堂隆等人曾多次直谏,明帝虽未纳谏,可是对待谏臣也非常优容。

在青龙三年,寿春某农民之妻自称是天神所派,应居住在皇宫中,为帝家祛灾辟邪,纳福增寿。她取水给犯病的人喝,饮者多能治愈。曹叡于是专门为她在后宫修筑了宫殿,又下诏褒扬她的才能,特别地宠爱。等到曹叡病重,饮她的泉水却不见效果,一怒之下将她杀掉。

明帝因为思念亲人,诏令诸王及公侯各将其嫡子一人送到都城面见。

明帝女儿淑夭折,明帝欲亲自送灵,在司空陈群以及诸位大臣的反对与劝谏下,明帝不予理会依然坚持己见。

(野史)曹叡在位期间曾多次在宫中身着女装,并令画师为甄氏描容。

在位期间独揽大权,经常为一己之私做出一些荒唐的举动。有臣子谏言也未曾纳谏。

评价

刘晔:秦始皇、汉孝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

孙权:及操子丕,桀逆遗丑,荐作奸回,偷取天位,而叡么麽,寻丕凶迹,阻兵盗土,未伏厥诛。

陆逊: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时。

钟会: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恢拓洪业。

陈寿: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于时百姓雕弊,四海分崩,不先聿修显祖,阐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汉武,宫馆是营,格之远猷,其殆疾乎!古者以天下为公,唯贤是与。后代世位,立子以适;若适嗣不继,则宜取旁亲明德,若汉之文、宣者,斯不易之常准也。明帝既不能然,情系私爱,抚养婴孩,传以大器,讬付不专,必参枝族,终于曹爽诛夷,齐王替位。

司马光:汉主寿常慕汉武,魏明之为人。帝沈毅明敏,任心而行,料简功能,屏绝浮伪。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性特强识,虽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